仁义及人,狄云从此受难

狄云听到女声连呼“救命”,以为是师妹受人欺侮,于是循声奔去。“只见东边楼上透出灯光,一扇窗子兀自摇动。他纵到窗边,往里张去,只见一个女子手足被绑,横卧在床,两条汉子伸出手去摸她脸颊,另一个却要解她衣衫。狄云不认得这女子是谁,但见她已吓得脸无人色,在床上滚动挣扎,大声呼救。”

看到女子不是自己师妹,狄云接下来会怎么做呢?“他自己虽在难中,但见此情景,不能置之不理,当即连剑带人从窗中扑将进去,挺剑刺向左边那汉子的后心。右边的汉子举起一张椅子一格,左边的汉子已拔出单刀,砍了过来。狄云见这两人脸上都蒙了黑布,只露出一对眼睛,喝道:‘大胆恶贼,留下命来!’刷刷刷连刺三剑。”

这两个恶贼是怎么打的呢?如果是真来欺侮妇女的,他们肯定不会轻易退让,就会发力斗狠。实际上,“两条汉子不声不响,各使单刀格打。”很快,他们就“扯呼”即撤退了。如果这个时候,狄云能意识到他们这么快就败退,应该是有其他目的,想到这可能是引诱他的某个步骤,他就可以及时自止。可惜他没有。

连城诀2-3|仁义及人,狄云从此受难

还没等他来得及反应,狄云“忽听床上那女子叫道:‘啊哟,痛死了!我胸口有一把小刀,快给我拔出来。’”

狄云吃了一惊,说“我点亮蜡烛给你瞧瞧。”那女子听他要点蜡烛,心中一急道:“你过来,快,快过来!”狄云听她说得惊慌,以为咋了呢,就走近一步,结果“突然之间,那女子张开手臂,将他拦腰抱住,大声叫道:‘救命啊,救命啊!’”

狄云感到太吃惊了。“这一惊比适才更是厉害,明明见她手足都被绑住,怎地会将自己抱住?忙伸手去推,想脱开她的搂抱,不料这女子死命的抱住他腰,一时之间竟然推她不开。忽然间眼前一亮,窗口伸进两个火把,照得房中明如白昼,好几个人同时问道:‘什么事?什么事?’那女子叫道:‘采花贼,采花贼!谋财害命啊,救命,救命!’”

狄云又惊又急,骂那女子“你……你……你怎么不识好歹?”正待逃开,“一柄长剑已架在颈中。他正待分辨,蓦地里白光一闪,只觉右掌一阵剧痛,当啷一声,自己手中的长剑跌在地板之上。他俯眼一看,吓得几乎晕了过去,只见自己右手的五根手指已被人削落,鲜血如泉水般喷将出来,慌乱中斜眼看时,但见吴坎持带血长剑,站在一旁。”

这时,“狄云虽是个从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少年,此刻也明白是落入了人家布置的阴毒陷阱之中。”

但此时才明白这是陷阱,还有什么用呢?如果狄云在看到女子不是师妹时回身就走,他起码能够暂时避开这个危险。如果他看到那两个歹徒败退而能及时自止,他也仍然可能避免这场灾难。但他偏不走。不走,是他坠入陷阱的直接原因。

由此一问,为什么狄云不走呢?

俗话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如果是这样的品性,就会心想这是万府,自己因为师父刺杀师伯的事情还处于很不利的处境,千万不能多管闲事,干脆就回转自己的住处,一切也可能就此云散了,或者起码不会让人以如此可耻的方式捉拿到。

人家狄云偏偏不这样想。“他自己虽在难中,但见此情景,不能置之不理,当即连剑带人从窗中扑将进去”。这样,狄云就只有进入人家设计好的陷阱去了。

为什么他自己虽在难中,见此情景,却不能置之不理呢?

关键点在于,狄云太有仁义心肠了。

他虽然不是什么大侠,却有侠义之心。看到陌生女子被两个贼人劫持,可能受到侮辱。书中这样描写:“只见一个女子手足被绑,横卧在床,两条汉子伸出手去摸她脸颊,另一个却要解她衣衫。狄云不认得这女子是谁,但见她已吓得脸无人色,在床上滚动挣扎,大声呼救。”

这样的情形让狄云感觉义愤填膺。他以为那女子真是在受人欺侮,自己不能袖手旁观,要打退敌人解救良家妇女。如果不出头解救,他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于是,虽然自己还处于难中,他仍毅然出头,替那女子打退贼人。这不是仁义吗?当然是。

但结果呢?他被人利用,陷入更深层危难之中。

仁义会被人利用吗?会的。任何仁义的行为都可能被人利用,例如你做了不少好事,但有人来冒功。但那是在客观上间接被利用,而不是堕人设计而直接被利用。最可恨,就是自己的仁义行动被人设计。

更关键的在于,不能让别人利用你的仁义行为反过来伤害你。你的仁义在对手设计范围内,不仅是人家计谋的一环,反而被人利用来伤害你,这就很违反仁义初衷了。

狄云仁义地去救那女子,实际上就是被人家主观地利用。以狄云的仁义心,看到什么样的场景,他忍不住就会出手救助,人家早就算计好了。

这就要求咱们要施行仁义的时候,要精准仁义,即确实人家需要你帮助他,而你的帮助确实能够帮助对方改善处境。

你需要有精准眼光。应该准确判断对方是否需要你的帮助,或者你的帮助能否帮助对方改善处境。如果发现自己的仁义行为不能帮助对方脱离困境或者有所改善,最好就不要去强行仁义。

如果发现对方是在设计你,他们想利用你的仁义为自己谋利,或者反过来会伤害你,你更要快速远离是非环境,及时脱身而自我保护 。

始于仁义,终于受伤。狄云因为自己的仁义心肠,最后坠入万家的陷阱之中,五个手指头齐刷刷被削掉。这种痛入心扉的教训,应该让每个读者引以为戒。引以为戒不是说以后都不实行仁义,而是要及时提高理性判断能力,实行高效的精准仁义。

不让仁义被利用。诚哉斯言!

【作者简介】赵泰融,写作爱好者。写作目的:探索思想并努力用通俗方式介绍给读者,希望对他们的思维有所启发。写作方向:学术、评论、小说和感悟。按照写作方向,将逐渐撰写“闻道”、“雕龙”、“品读金庸”、“百家说”、“思想小说”、“奋斗者”和“人伦”等系列文章。

阐释道理,深入评论。

释理绣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