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主角狄云的成长历程,道尽江湖的善与恶

《连城诀》中的狄云,这个人物十分复杂,论侠义,不及射雕中的郭靖,可若论平凡,好似又与张无忌不同。他的定位就是乡下人,一个呆头呆脑的傻小子,从金庸这部作品中的第一章,能看出狄云的命运。且看初章的名字为乡下人进城,谁是乡下人?老辣的戚长发、貌美的戚芳、愚笨的狄云,这三人都是湘西农家人。然而有些不同,狄云从未见过世面,外边的花花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也不愿意想象,也不需要想。可如今不同,狄云必须要想,因为乡下人进城,感觉一切都是新鲜的,这光彩夺目的背后,藏着无数把尖刀,他若不想,身上就会被刺个透明窟窿。

《连城诀》:主角狄云的成长历程,道尽江湖的善与恶

其中乡下人为狄云的身份,而进城,就等同与踏入了江湖,他好似一只无忧无虑的雏鹰,冷不防的进入笼子里,定然感到呼吸不畅。如果说麻溪乡下是一方净土,那么来到师伯万震山的家中,就是羊入虎口,只是这锋利的獠牙,还未露出来,一直都在善良的伪装。正因乡下民风淳朴,狄云见到的,均是“张三李四”,哪里会有江湖厮杀与纷争,但殊不知危险一步步逼近,令他猝不及防。

狄云与吕通交手,初尝江湖险恶

万震山的寿宴,在场聚集许多武林高手,黑道上的吕通,前来找万震山的麻烦,狄云上前理论,并非是为了师伯万震山出口恶气,而是吕通弄脏了恩师戚长发的衣服。其实细想之下,当时场上的高手,未见会逊色吕通,但狄云贸然强出头,分明折了万震山的面子,打了他的脸,且啪啪作响。足见狄云这个小人物,初入江湖未明险恶,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却是错的。他为了师父,来与吕通理论,这份孝心令人佩服,虽然有些唐突,可不外乎一个理字。

本来参加万震山的寿宴,狄云就已非常难过,因为路上用的盘缠,还有新衣服,均是用牯牛换来的。乡下的一头牛,何其的重要,甚至与人的性命划等号,不耕田种地,狄云哪会有饭吃,还何谈什么躺尸剑法,哪里有心情与师妹练剑。在众人的眼中,狄云只不过是乡下来的野小子,凭甚为万家摆平吕通,难道家大业大的万家,需要他的帮助吗?江湖同道怎样想,黑道吕通又如何正眼瞧人。这些均是导火索,也为狄云的命运,埋下了深深的祸根,其实与吕通厮打,这算不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谈不上拔刀相助,万震山和手下弟子,犯不上为了这点小事,来找一个乡下人的麻烦。

《连城诀》:主角狄云的成长历程,道尽江湖的善与恶

然而江湖险恶,人在江湖,又岂能不防,显然狄云未有防备之心,不仅万震山脸上无光,就连恩师戚长发,都感到无地自容。此时的戚芳,当然喜欢狄云,但青梅竹马的两个人,遭到万圭和其余弟子的嫉妒,一旦妒火焚心,狄云的麻烦将会无休无止,可以说这次“充好汉”,打败了吕通,葬送了狄云的上半生。

八大弟子围攻,狄云毫无惧色

万震山座下八大弟子,都不是善茬,以万圭为首的八人,均是嫉妒贤才,颠倒是非黑白的小人,有的无比贪婪,有的色胆包天,皆是溜须拍马之辈,见利忘义之人。而狄云出尽了风头,八大弟子心中的怒火,正无处宣泄,故而联手对狄云拳打脚踢。狄云的心中也在犯嘀咕,这些人为何如此蛮不讲理,帮忙打跑强敌,八人不心生感激,反而恶语相向,还用沙包大的拳头招呼恩人,当真气炸肺腑。

狄云的懵懂无知害了自己,倘若对方是大侠,必然抱拳感激,然而万府中人,哪有一个是光明磊落的汉子,既然狄云的出现,丢了他们的面子,众人不会轻饶这个愣头青。从这次打斗,能看出狄云的身上,还是有侠的特质,面对好似恶鬼般的八个人,狄云全然不虚,纵使被打得鼻青脸肿,仍不开口求饶。这也许是倔强,亦或者为侠的担当。

《连城诀》:主角狄云的成长历程,道尽江湖的善与恶

倘若惧怕八人,他可以灰溜溜的逃走,或者向八人赔礼,何必以寡敌众。万府是整个江湖的缩影,狄云在这里,虽然尝试过狠辣,但未能意识到可怕,这正是此时狄云的性格写照。

狄云瞧着这八个人的背影,心中又是气恼,又是不解,自忖:“我既没得罪他们,更没得罪他们师父,为甚么平白无端的来打我一顿?难道城里人都这般蛮不讲理么?”

从狄云的心理活动描写,显然针对被打这件事,还是蒙在无声鼓里。既未得罪八人,又无得罪万震山,此乃狄云的真实想法,且出现了城里人三个字,恰恰说明狄云来自乡下,不懂城里人的规矩。乡下和城里截然不同,狄云若在乡下,为人排纷解难,定然受到夸赞。可在城里已然不同,毕竟这里人多事杂,又还有许多奸诈小人,令人无法招架,须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牢狱之灾,人生转折

遭到嫁祸后,还有无穷无尽的毒打,然后身陷囹圄,冰冷的铁钩贯穿琵琶骨,右手五指亦惨遭削落,至此狄云的命运发生巨变。但狄云悲惨的同时,也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可以说丁典的出现,成为了他的救星。狄云本想狱中的丁典与自己同病相怜,谁料想如疯似狂,终日殴打自己,这更让他摸不着头脑。

甚至狄云困在牢狱,依然牵挂师妹戚芳,幻想有朝一日,必然有人为自己沉冤昭雪,而堂上悬挂的明镜高悬,似乎太过讽刺。三年的时间,说长很长,说短亦短,当得知戚芳嫁给万圭,狄云心中犹如万箭穿过。险恶的江湖,再也没有值得留恋的地方,若非丁典以神照经相救,恐怕狄云永无翻身之日。丁典的出现,改变了狄云,可以说在漫漫人生路上,可称得上是狄云的人生导师,也算是补偿狄云。毕竟三年拳打脚踢,只要凌退思鞭打丁典,那么回到狱中,见到眼前这个“卧底”,丁典能不下狠手吗?

《连城诀》:主角狄云的成长历程,道尽江湖的善与恶

未入狱之前,狄云对江湖,会有理解吗?断然未能领悟江湖的阴险与狡诈。当然在江湖中,也不乏铁骨铮铮的硬汉子,还有慧眼识人的真豪杰,但狄云遇到的,皆是唯利是图,鼠肚鸡肠之人。从成长的轨迹分析,狄云像极了丁典,未遇挫折之前,感到一切均是美好的。但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尝尽苦果的狄云,终于明白这个道理,其实这并不算迟。

狄兄弟,你心中的委屈,我已猜到了十之八九。人家既然对你无情无义,你又何必将这女子苦苦放在心上?大丈夫何患无妻?将来娶一个胜你师妹十倍的女子,又有何难?”

狄云还未明言,丁典居然一针见血,说中了狄云的痛楚。这亦是教导狄云,对无情无义之人,不用为此牵肠挂肚。当然戚芳受到蒙蔽,也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但狄云在狱中的见闻,均源自丁典,他是知己良朋,也对自己掏心掏肺,这等情义撼天动地,怎能不令狄云感动。然而狄云在狱中,始终都持怀疑的态度,恩师戚长发,到底是何样人,是否真如丁典所说,是一位极其阴狠之人。

老实巴交的狄云,虽尽信丁典所言,但始终不愿意相信师父,是如此卑鄙无耻的小人。换言之,在狱中的狄云,只是略懂江湖的险恶,且皆出丁典之口,还未加以证实。但细想之下,《连城诀》这部作品,除了主角狄云,还有丁典与凌霜华,以及水笙等人,还又有哪些正派君子呢?离开麻溪铺来到城里,就是将自己置身于江湖,至于江湖到底是什么样子,其实狄云一点也不明白。他在狱中所看、所学、所想、所听,全部来自丁典的指引。试想若无丁典,先不说狄云气绝而亡,即便活着走出牢狱,他必然死在险恶的江湖中。阴险毒辣的万震山、色迷心窍的万圭,还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都能令狄云一命呜呼。江湖中的善与恶,尚未能自辨,又如何在荆棘的道路上前行,又怎样地抱打不平?

困身雪谷,结识落花流水与血刀僧

丁典中了金波旬花之毒,已然命丧黄泉,至此狄云孤身一人,再也不会有人轻轻地告诉他江湖险恶,更不会有人好心提点。但逃出狱后,狄云的右腿遭到烈马踏断,这白马的主人,正是铃剑双侠中的水笙,随后血刀老祖的出现,救了狄云一命,亦算错打错着。

《连城诀》:主角狄云的成长历程,道尽江湖的善与恶

落花流水与血刀僧一战,让狄云见识到恶人的狠毒,其实花铁干和血刀老祖,狄云厌恶前者,因为花铁干的身上,有太多的地方,都与万圭和万震山等人相像。花铁干为了活命,向血刀僧下跪求饶,让狄云不禁感叹,昔日威风凛凛的大侠,居然还不及一位普通百姓。

狄云的世界中,花铁干无法与刘乘风、水岱、陆天抒三人相比。如果说丁典是他的人生导师,告诉江湖中的善与恶。那么花铁干和血刀老祖,无形中教会了狄云,何谓真小人与伪君子,以及当丑恶的面具撕下来后,面具后的脸,是如何的狰狞,那青嘴獠牙,张牙舞爪,像极了跳梁小丑。狄云心怀善念,这与乡下的日子有关,倘若他与万圭等人结交,也会成为这样的小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狄云的运气还算不错,至少在交友方面,还是值得庆幸的。万府像极了一个大染缸,牢狱好似地狱一般,但这些,均未使他屈服。

《连城诀》初章名为乡下人进城,而终章名为为大宝藏,这十二章节中,狄云一直都在成长,在这条路上,他遇到了许多人,也见到了很多事,也差一点丢掉了小命。但这些为成长的一部分,有些剧痛是抵挡不住的,也是必经之路,故而在磨难中成长的狄云遇到善与恶。

其实在侠义的道路上,花铁干颠覆狄云的认知,其实为了活命,也有情可原,但花铁干就是为了不被饿死,而去动三位义兄的尸体,这让人极为的恼火。花铁干属于人性丑恶,而丁典和凌霜华,则是人性的光辉,由此可见,当年与万震山八大弟子一战,绝非是为了怄气,还有所谓的倔强。而是当侠义受到侮辱的时候,他挺身而出罢了,只不过现在与当年不同,就是自己已经成长,有足够的能力,在江湖中驰骋,不至于让人冤枉毒打。

《连城诀》:主角狄云的成长历程,道尽江湖的善与恶

狄云的侠义之气,属于根深蒂固的,历经这些磨难,都未曾些许退缩,这等豪气与胸襟,谁能轻易做到呢?且看都经历了哪些折磨。万震山的无视、八大弟子的蔑视和侮辱、恩师的抛弃、狱卒的毒打、水笙的白马踏断狄云右腿,这些统统都是不该承受的,但偏偏狄云受到了这些不公的对待。他还幻想有人为他伸冤,青梅竹马的师妹,都不理解他,甚至远离嫌弃他,还嫁给了仇人做妻子。莫说全部的遭遇,单论其中一条,就能令人发狂。

但狄云遭到洗礼后,仍然不改的侠的本色,说明江湖中的善恶,还有阴险与狡诈,全然不能左右他。如果心中的侠义之火已然熄灭,那么当初在雪谷里,就会是另一种结局。戚芳和万圭的孩子名为空心菜,狄云将其带到雪谷抚养,说的直白一些,这是仇人的女儿,可毅然决然,没有半点犹豫。如果不是侠的驱使,恐怕会迁怒于这个小女孩,不管空心菜的死活,任其漂泊于江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在险恶的江湖中。狄云的一生,能对他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年幼时在乡下的环境,这不同于江湖的打打杀杀,这份宁静和民风,决然是难以复制的。即便狄云历经生死,还有非人的折磨,均未使他迷路,或许狄云也不明白,到底是何种力量的支持和驱使,让他走到今天。

《连城诀》:主角狄云的成长历程,道尽江湖的善与恶

当狄云离开雪谷,准备手刃万圭的时候,他选择乔装打扮,而非太过招摇,证明饱受磨难的狄云,已经明白江湖的“规矩”,也懂得保护自己,不受小人的迫害。否则狄云以真面目示人,又身怀盖世神功,谁能将其击败,但此时狄云,已非当年的青涩。武功固然厉害,但人心更可怕,且看不见,摸不到,更加令人心寒胆裂。而这些惨事,没有让狄云“魔化”,进而滥杀无辜,这还是让人为之称赞的。

雪谷中的狄云和水笙,以及还有空心菜,这部作品已然接近尾声。虽然金庸先生的刻画,让中期的狄云一无所有,但结局亦是美好的。他是一个普通人,心中虽然有救人之念,但无改变整个江湖的能力。人在江湖不由己,然而却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远离是非与凶险的江湖,来到雪谷这片净土,与自己喜欢的人度过一生,未尝不是绝佳之选。虽然成长的过程,狄云付出巨大的代价,可亦明白人性的贪婪,还有江湖中的尔虞我诈。

这部作品由真人真事改编,在《连城诀》的后记中,有详细的描述。且作品原名为《素心剑》,后来改为《连城诀》,素心即为纯洁的心,寓意江湖虽大,有彻头彻尾的小人,还有豪气盖天的君子,但只要初心不改,匡扶侠义,就能无愧于天地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