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乌托邦沉思录2——“无知即力量”

喜欢思考游戏和影视作品的小伙伴请关注哦:D

点击上方“零号游乐园”


反乌托邦沉思录2——“无知即力量”


东德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世界格局逐渐开始发生变化。随着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两大格局开始形成。而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可能避免被分裂的命运。1949年至1991年,由于英国、美国、法国与苏联对处理德国上的意见不合,导致德国分裂成由英、美、法三个国家控制的“西德”,也就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而另一边则是由苏联控制的“东德”,也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史塔西”,这个名字让人不寒而栗,属于他们的“秘密警察”会在“反动嫌疑人”家里布满摄像头,插孔后,灯座里,无处不在,而他们的来去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甚至连安装痕迹也不会有。对于每一个有“反动嫌疑”的人,他们都会受到全方位的监视,你所说的话,写下的资料、都有可能会变成证据,在监狱里证明你有罪的证据。甚至,他们可以趁住户不在家的时候进去,多次改动物品位置,让这家的主人开始越来越怀疑自己,怀疑环境,知道精神崩溃,做到真正的“取命与无形”。

但是东德的形式并不是这次我想说的主题,这次我想说的是“三大反乌托邦”小说中的《1984》。

反乌托邦沉思录2——“无知即力量”


1984

在那个1984年,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大的“三国”时期,俄国吞并欧洲,美国吞并英国,形成了欧亚国和大洋国,而剩下的国家在经过了数十年的混战之后形成了第三个大国“东亚国”。东亚国实行“英社”的政治决策,也就是“英国社会主义”。整个社会阶层分为“内党”“外党”和“无产者”。温斯顿属于“外党”,他在真理部工作,负责修改报纸上那些和党的话语不相同的数据。作为其中一份子,温斯顿必须遵守规则,可是他却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保持“双重思想”,他开始心生怀疑,开始质疑甚至反对“老大哥”的政策。这些感觉在他与知己般的“茱莉亚”相遇后爆发出来,他们偷偷进行各种“不符合规则”的行为,在“无产者区域展开”……

反乌托邦沉思录2——“无知即力量”


“老大哥在注视你”

比史塔西更有效率,大洋国的每一个住户中都安装了一个装置,这个装置被称作“电幕”,只要在电幕前方就会被那边的人看见,只要在电幕附近,声音就能被那边听见,并且这玩意儿24小时不停歇,永远在监视着它面前的那个人。不光如此,每天电幕还会播放相应的新闻、音乐,有时还会要求所有人跟着电幕上的老师一起做健身体操。在电幕的作用下,每一个人对党、对岗位都兢兢业业,就是连思想都忠贞不二。有的人在睡梦中做出了不该做的动作,说不了不该说的梦话,那么这个人可能在第二天就人间蒸发了,在历史上也不会存在。

反乌托邦沉思录2——“无知即力量”


思想警察

有了监视器,那么自然也要有看监视器的人。这些人被叫做“思想警察”,他们潜伏在每一个角落,他们可能是朋友、同事、路人、领导、甚至是你的孩子,那些被认为是犯了“思想罪”的人都会被检举、跟踪。思想警察们会潜伏进别人的家里去,搜索任何有关犯罪活动的证据。这些人会在某一个晚上被思想警察带走,毫无声息。那座死气沉沉的大楼里的“仁爱部”,负责改变犯人的思想,让他们最终变得热爱老大哥,被附着着荣誉和欣慰的子弹带向那个完美的世界。“思想罪本身都是死亡”

反乌托邦沉思录2——“无知即力量”


“双重思想”

由于大洋国的政治体制与周遭环境时刻在改变,所以针对国内民众的各类演讲和数据随时都有可能改变,而这就必须用到所谓的“双重思想”,在书中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脑子里同时具有两种互相矛盾的信念,而且两种都接受”。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自我催眠”,让自己接受刚刚听到的东西,又会将这个“催眠过程”忘掉。

反乌托邦沉思录2——“无知即力量”


“自由即奴役”

我们在小说中可以通过老大哥的对手——戈斯坦因的书《寡头集体领导的理论与实践》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穿大洋国与其他两个国家之间的局势。在各个国家的内部相对稳定下来之后,机械生产的流水线开始普及,各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这给予了更多人生活的机会和希望。但是机器的生产力非常之高,在需求之外有很多资源过剩,为了消除这部分资源,三个国家间开始了持续不断的战争。这场战争很奇妙,三方都在打,并且各方也不用出真正的实力,就像是“蹭蹭不进去”的态度。但其实消耗资源不可能是一场战争的起因。三个国家间的政策实际上出奇的一致,最上层的人员总是需要权力,战争会在国家内的人民中泛起一种紧张的情绪,再加上那犹如城墙炮楼拐角厚度的信息封锁,人民不可能会知道外界信息,听到的广播和看到的报纸也是高层指挥下发出的。所以人民都生活在一种恐惧之中,但是又有国家的调配,处于一种很尴尬的状态,对于控制却有奇效。

反乌托邦沉思录2——“无知即力量”


书中,奥威尔写到了一种在大洋国内部出现的新语言“新话”。这种语言以英文为基础,但是抹去了很大部分带有多个义项的词汇,剩下的词汇变成了某一类词汇的总称。每一个带有“意会”意思的词语被删除。具体关于“新话”的定义和语法规则还需要仔细阅读《1984》。而新话的主要用意就是确保到2050年不会再有人出现“思想不正确”的事情,事实上,只要这门语言开始使用,就不在会有文学艺术类作品出现,不再会有不遵守规则的语言出现,每一个词每个语句都不可能存在对高层反抗的意思。若是有人诞生出了那些想法,说给别人听也不会得到认可,若是想自己创造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只会被当成嘲笑的对象。简单来说,语言和思维有关系,这门语言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不再会有别的情况出现,高层拥有所有的权利,永远不会动摇。

“控制了过去就等于控制了未来”。任何文献都可以修改,报纸、杂志、小说、课本任何东西的数据都会被真理部修改,而那些拥有“错误”数据的出版物也会通通拿去销毁。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历史随时都在改变,由于“双重思想”的存在,也不可能还有人会记得曾经发生过什么,未来完全是被大洋国的“历史”掌控着。

1984中的大洋国是一个集权主义国家,高层只想要权利,而所有的权利也的确一直掌控在高层手中,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压抑的氛围,每一个人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再不注意之间就有可能触犯法律。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自由即奴役”这句话,在那个世界里,如果不过我们看似压抑的生活,也只会遭到牢狱之灾,你只有什么都不懂,凡事全都听从安排,才能够有大洋国的“自由之身”。

反乌托邦沉思录2——“无知即力量”


结语

纵观历史上过去的时光,1949至1990年的东德,1937年的西班牙内战时的共和政府党派内战……有着无数的历史事件和《1984》所描写的环境极为相似。在有着更多的学知识,和更多精力之后,我们不得不佩服奥威尔那跨越时光的目光,正如雷德利*斯科特导演在《银翼杀手》中的“奥威尔之眼”一幕,在宇宙中燃烧的战舰也仅仅是眼睛里的颗颗光般那样,奥威尔察觉到了更加深刻的地方。而这本小说也成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警示作用。总之,引用书本封面上的一句话“对于如何看待世界,我们永远都绕不过乔治·奥威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