蠐螬,一種地下害蟲的特徵及其防治

認識蠐螬

蠐螬是金龜甲的幼蟲,屬於鞘翅目,金龜子總科。各地俗名很多,如地漏子、白土蠶、壯地蟲等。成蟲是金龜甲,俗名銅克郎、金巴牛、瞎碰子等。蠐螬的種類很多,全國各地都有發生,在北方地區主要有華北大黑腮金龜等。


蠐螬,一種地下害蟲的特徵及其防治


生活史及習性

東北黑龍江2-3年完成1代,在黃淮地區1-2年完成1代。以成蟲和幼蟲越冬,世代重疊明顯。越冬成蟲4月上旬開始出土,每天19時30分至22時為出土較集中時刻,22時出土量達到最高值。零時後開始潛土,凌晨2-4時為潛土高峰時刻,黎明前5時潛土結束。成蟲有假死性和趨光性,燈下始見期在4月中旬。

據遼寧省報道,趨黑光燈的成蟲量僅為田間發生量的0.2%左右。成蟲出土高峰日距交尾日8天左右,交尾的成蟲卵巢多數近成熟,雌蟲有明顯的性誘現象,交尾期長達兩個月。交尾後4-5天產卵,卵產於5-12釐米深的土中,每雌蟲產卵5-6次,可產卵20-30粒,最多70多粒。卵期一般10-15天。孵化後幼蟲在黃淮地區危害夏播大豆和花生幼果,10月以後隨著氣溫下降,逐漸向土層深處移動越冬。越冬幼蟲次年春季上升為害小麥和春播作物,為害至6月。

蠐螬,一種地下害蟲的特徵及其防治


發生條件

  1. 土壤溫溼度

蠐螬冬季在土中越冬,深度因地區和蟲種而異。在華北一般在30-40釐米深,黑龍江可深達兩米。幼蟲有隨土壤溫度變化作垂直遷移的習性。溫度高,離土壤表層越近。

蠐螬的活動與土壤溼度密切相關,在表土層含水量10-20%shi 較為適宜,表土層含水量高於20%或低於10%時,便向較深層移動,為害也暫時停止。近年來灌溉面積不斷擴大,有利於蠐螬的為害和發生,但如果雨量過大,土壤長期積水,則對蠐螬生活不利,甚至導致死亡。如實行稻麥輪作,可以基本杜絕蠐螬的為害。從土質上看,黏土較沙壤土發生數量多,為害重。

2.耕作栽培條件

金龜甲成蟲多在喜食的農作物的田塊產卵,因此前茬為大豆、花生和鄰近楊樹、榆樹、桑樹的田塊卵量多,受害也重。有的地區推行三種三收耕作制度,壓縮春玉米,增加套玉米麵積。由於套種玉米已於五月中、下旬播種,出苗後,越冬蠐螬已經老熟,新孵化的尚未長大,避過了蠐螬的為害盛期,受害較春玉米顯著減輕。此外,春季農田灌水施肥對蠐螬為害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

(1)改變農田生態環境

結合農田基本建設,有計劃地利用地邊、村邊、溝渠附近和路旁等荒地和空閒地,創造不利於地下害蟲發生的環境,消滅他們繁殖的場所。

(2)合理輪作

有條件的地區可實習水旱輪作,壓低為害蟲量。

(3)適時深耕細耙、中耕除草

實行深耕和播前翻耕,耕後細耙,可以機械殺傷或將害蟲翻至地面,使其暴曬而死或被鳥雀啄食對於防治有很好的效果。

(4)合理施肥

有機肥充分腐熟後施用,防止招引成蟲取食產卵;整地時深施碳酸氫銨做底肥,對蠐螬有一定的腐蝕和燻蒸作用。

(5)適時灌溉

根據作物生長需要,在幼蟲為害期,適時灌水,可減輕為害。

2、藥劑防治

(1)藥劑拌種

此法是防治多種地下害蟲經濟、簡便有效的措施。適於藥劑拌種的殺蟲劑種類很多,可就地選用,但採用石灰水浸種的種子,一般不宜再用藥劑拌種。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氣溫高,種子堆悶時間不宜過長,以防發熱,影響發芽。藥劑拌、悶種後,種子膨脹,要注意適當調節播種機的下種孔,以免影響播種量。

(2)藥劑處理土壤

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200~250克用40%毒死蜱乳油150~200毫升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200克加水10倍噴於25~30千克細土上拌勻製成毒土,順壟條施,隨即淺鋤,或將該毒土撒於種溝或地面,隨即耕翻或混入廄肥中施用;用5%辛硫磷顆粒劑或5%地亞農顆粒劑每畝2.5~3千克隨農家肥一起施入土壤。

(3)毒殺成蟲

可在成蟲盛發期傍晚覓食交尾時用2%樂果粉或2.5%敵百蟲粉每畝1.5—2公斤噴粉。

(4)防治幼蟲

6月下旬和7月下旬卵孵化盛期和幼齡期,每畝用辛硫磷顆粒劑2.5—3公斤加細土15—20公斤,撒在花生、薯類等根際。

3、捕殺成蟲

(1)燈火誘殺

利用金龜甲的趨光性,可用黑光燈、火光等誘殺成蟲。

(2)種植誘集植物

早春在路邊、荒坡等處種植蓖麻,蓖麻葉子中含有蓖麻素可使取食的金龜甲中毒麻痺死亡。同時蓖麻籽可提供工業原料,蓖麻葉子養蓖麻蠶,實行綜合利用。

4、保護和利用天敵

步行甲、土蜂、隱翅甲、蟾蜍、青蛙、蜥蜴和鳥類等都是地下害蟲的天敵,應嚴禁捕殺,妥加保護,促其繁殖。


蠐螬,一種地下害蟲的特徵及其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