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夺嫡疑云之政治哲学--坐山观虎斗(一)


兄弟夺嫡疑云之政治哲学--坐山观虎斗(一)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七月二十九日,皇帝照例携带四个较大的皇子出塞北巡。

这一年,第一次随驾出巡的胤禛尚且不满8周岁,在同行的四个皇子中年龄年龄最小。另外三人是皇长子胤褆,皇太子、老二胤礽,皇三子胤祉。

一行车驾骏马,伴着猎猎秋风,踏着滚滚黄尘,出古北口要塞,向西北直至博洛和屯,然后又折向西南,到达西尔哈乌里雅苏台。这两个地方,均是蒙古族部落的聚集点。康熙此行,通过与蒙古族的王公们的会晤与共猎,强化了朝廷对边疆的统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此同时,康熙还谕令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召集喀尔喀蒙古两翼咋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及济农、台吉等,命其同归于好,并派人至达赖喇嘛使者之前设誓,讲所有应结事件全部审拟完结。用当年胤禛《热河闲咏》里的说法,正是“一人临塞北,万里息边烽”。

就这样,胤禛在很小的时候,在正应该尽情玩耍、无忧无虑也不应有丝毫压力地忘情享受童年乐趣的年龄,过早地涉足了他所早晚都无法回避的政治生活。一颗稚嫩但却畸形成熟的心,从此开始独立地面对一切、开始独立承担一切。

这一年,皇长子胤褆已经14岁,却一定对世事不再懵懂,可以陪同父亲闲聊解闷了。皇太子胤礽也已12岁。自从他不满2周岁的时候便被册封立为皇太子以来,10年的国本地位和优秀教育,不但使他兼通满汉文字,谙于骑射,在8岁的时候便能左右开弓、背诵诗书,同时养成了一身的骄奢之气,顽劣之姿。这为他后来的“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埋下了一粒种子。他天赋颇高,又寄托着康熙对未来的希望。因此32岁的皇帝对他自然另眼相看。


兄弟夺嫡疑云之政治哲学--坐山观虎斗(一)

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平静。皇帝正当旺年,精力充沛又精明练达。太皇太后孝庄虽然已经70多岁,却也没有半刻不在关注着朝中大事,用她的睿智与余威护佑着自己的孙儿。既是皇胄。又是外亲,并在除鳌拜、定三藩等危难之时效过犬马、出过大力,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后迁领侍卫内大臣的索额图,虽在朝中不免跋扈,但却不能不说是在兢兢业业地担负着自己的职责。因为力主撤藩而深得圣意并于很早便当上了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终授武英殿大学士的叶赫那拉氏后裔明珠,更是乐于朝政,忙前忙后,似乎缱绻国事、忧及天下······。然而。实际上,事实却远非如此。

变故,足以震撼整个清廷的变故,却在暂时的平静之中慢慢成熟,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历史永远是这样的,动荡可能很快就会过去,但酝酿动荡的时间却会很久,很久,久远得让人烦闷,让人不可琢磨。

就在这次胤禛首次随从父皇出塞猎巡之后不久,大约相隔只有一年半的时间,那位备受康熙恭崇尊敬、而且是一手把康熙扶上帝位并眼看着他长大的老太后孝庄,却因故疾复作,虽经皇上昼夜在视,步祷天坛,还是一命归西。康熙为此悲痛欲绝。据云,他首先对礼部谏官的疏阻不与理睬,甚至不惜违反满洲“本朝后丧,皇帝“例不割辫”的皇室传统,而毅然剪掉了辫子。然后,他又驳回赶在春节之前将祖母的灵柩搬到宫外灵堂的动议,即便是果真有如传说中所认为、这样做将会折损皇帝的寿数,他也无动于衷。再就是他准备在宫中持服治丧二十七月,后来在诸位王公大臣的多次疏请劝慰、并以遵从遗诰相说之下,他才勉强听从以日易月的建议,但始终不肯敷衍了事,在太皇太后辞世三周以后,仍然一日三次去灵堂哭拜梓宫,“并坚持居住在乾清宫外一座简陋的帐篷中”,以示尽哀尽孝。康熙如此一丝不苟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主要缘于对影响清初三朝政治的能干的祖母的崇敬、恋念和追悼,但同时也无可否认他秉性“孝治天下,思以表率臣民垂则后裔”的深远动机。


兄弟夺嫡疑云之政治哲学--坐山观虎斗(一)

作为康熙帝的保护人和主心骨,孝庄文皇后几乎花费了近30年的心血,手把手地教会了自己的孙子如何当一个好皇帝。她的死,如何能让康熙处之安然?这种若有所失的无法平复的不安,一直纠缠了康熙许多年。正是这不安,不但相应地影响了康熙本人的性格和他对子臣孝道的极端强调,给自己的儿子们和满朝文武提出了一个必须遵循力争做到的德行标准,对他们施加了精神上的压力。

包括胤禛和皇太子胤礽在内的诸多皇子,从此以后只有首先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指导自己的言行,才可能在父皇那里博得真正的好感,以使那位已经近乎偏执了的皇帝满意。

然而事情并不是到此为止。


兄弟夺嫡疑云之政治哲学--坐山观虎斗(一)

前面提到的那位索额图,其父亲索尼是顺治帝遗命辅佐康熙这位少年天子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与皇帝一样同属努尔哈赤的后代。也许正是这种特殊的地位所决定,索额图的侄女赫舍里氏才不但有机会入侍康熙,而且还在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七月她13岁那年,被11岁的小皇帝册封为第一位皇后。9年以后,这位后来被谥为孝诚仁皇后的夫人为皇帝生下了排行第二、却是嫡出的第一个儿子。她自己却也在生下儿子的当天与世长辞,年仅22岁。从此,尤其是当18 个月后,胤礽被康熙皇帝册封为太子成了储君之后,索额图便似乎责无旁贷地广揽大权,私植党羽,并且很快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旨在尽快拥立太子的政治集团。

索额图与日渐长大的太子胤礽一起,成了太子党的当然领袖。

然而,朝廷中手握重权的股肱大臣并不只是一个索额图,糟糕的是,那位在实力上足以与索额图抗衡的政治对手,恰恰正是十几年前在朝廷议决对待三藩的态度时与他争锋相对、发生过激烈争执的明珠。

这明珠的世家······(请看下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