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寫作,你應該看看這本書

一年前,30歲的我出現了中年危機,職場焦慮感很嚴重。經高人指點,我開始尋求Plan B 來緩解中年危機,最後我把目光鎖定在寫作變現上。我從事多年的企業文化相關工作,加上我從初中開始就有寫日記的習慣,讓我堅定在自媒體時代,寫作應該是很不錯的選擇。我在網上報了一個90天寫作訓練營,聽了許多關於寫作技巧的課程,看了各種自媒體寫作平臺寫作大咖分享的寫作變現經歷,但我依舊沒有找到方向,甚至有種越聽越看越茫然的感覺,還是無從下手,直到我遇到弘丹老師的《從零開始學寫作》,才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為了幫助寫作愛好者克服寫作障礙,成為出色的寫作者,《從零開始學寫作》全面闡述了寫作的各個過程。從心理層面講述瞭如何克服寫作的五大障礙、如何度過寫作瓶頸期、如何克服寫作拖延症;從技巧層面以標題、開頭、結尾、框架等詳細解剖了一篇文章的各個部分;從創作方法層面介紹了寫作六步法、自媒體創作十法,以及修改文章五步法;從寫作日常積累層面介紹瞭如何收集素材、如何豐富詞彙量;從工具層面介紹了寫作六大工具;從習慣養成層面介紹了培養習慣的三個階段、斜槓青年寫作時間和精力管理。

作者弘丹原是一名500強外企的普通上班族,寫作改變了她,她現在是青橙學院創始人,簡書籤約作者,領英專欄作者,獨立書評人,創意寫作踐行者,暢銷書《時間的格局》和《從零開始學寫作》(豆瓣評分8.0)的作者,立志做一名終身寫作者,一生筆耕不輟。

初學寫作,你應該看看這本書

我從本書中關於自由寫作、自媒體創造十法和寫作者如何管理時間等三方面受益頗豐。接下來我為大家一一分享。

01 愛上寫作

隨著自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許多人萌生寫作的想法,卻又不敢動筆,有一些無形的障礙攔在寫作的道路上。

1. 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

我們在太在乎外界的評價,一旦別人評價自己的文章寫得不夠好,或者沒有寫作天賦,就會沮喪失望,甚至放棄寫作。書中提到一種叫“蒙羞體驗”的方法,如果你怕自己的文章寫得不好,我們就來做個蒙羞體驗,把你認為寫得最爛的文章發佈到網絡或發給朋友,看有沒有人留言說你文章寫得真差。你會發現寫作的恐懼其實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別人並不會嘲笑你的文章。

如果真有人嘲笑自己了,我們可以用成本和收益來核算繼續寫作帶來的收益,以及放棄寫作帶來的損失。如果我們因為別人的嘲笑放棄了寫作,3年以後,你還是不敢寫作,還是會害怕別人嘲笑。如果你沒放棄寫作,相反你更努力寫作,經過3年的練習,你的寫作水平有很大提升, 之前嘲笑你的朋友也不會嘲笑你了,甚至會暗自佩服你。

因為別人的嘲笑而放棄努力或者寫作,是典型的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的方式。

2. 寫作可以自嗨嗎?

作者認為寫作要自嗨,而且必須經歷自嗨的階段。只有真正經歷過自嗨階段,才能喜歡上寫作,並且愛上寫作。只有喜歡上做某件事,才會有內驅力。喜歡的事兒,自然就能堅持下去。

寫作如何達到自嗨狀態呢?那就是嘗試自由寫作。自由寫作是一種放飛心靈的寫作,丟掉寫作的條條框框,寫出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而不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寫作,這樣的文字往往更貼近我們的心靈。

自由寫作時,要不停的寫,快速地寫,不要刪除,不要擔心錯別字、標點符號和文法,不要思考文章是否符合邏輯,只要寫出內心深度的真實想法。寫作過程中要信任你的筆、信任你的心,勇敢地寫出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我手寫我心,寫出你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所愛,寫出你所看見的世界。這樣的方式寫下的文字往往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初學寫作,你應該看看這本書

02 精進寫作

1. 從3個維度提升寫作能力

寫作的過程包括輸入、處理(也就是信息加工能力及思考能力)和輸出三個環節。如何從這三個維度來提升寫作能力呢?

輸入提升就是從數量和質量這兩個維度加大提升輸入效果。輸出提升可以拆解一流作家的寫作方法,加以模仿和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寫作技能,加上刻意練習必能熟能生巧。

處理能力的提升則需要提升思考深度。寫作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思考得清晰,才能寫得清晰,深刻的文字源於深度的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深度,作者介紹了四種方法。

(1) 遇到任何事情多問自己三個“為什麼”,不斷問自己“為什麼”,挖掘內心深度的想法,也是倒逼自己思考,做出獨立的判斷。

(2) A4紙頭腦風暴提升思考力,將一張A4紙橫放在面前,每張紙寫一個主題,1頁寫4~6行,每行20~30字,寫每張紙所用的時間要控制在1分鐘之內。長期訓練可以輕鬆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

(3) 使用黃金思維圈提升思考的深度。黃金思維圈是幫助我們迅速看透問題本質的利器。看問題的方式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what層面,也就是事物的表象,我們具體做的每一件事;第二個層面是how層面,也就是我們如何實現我們想要做的事情;第三個層面是why層面,也就是我們為什麼做這樣的事情。使用黃金思維圈思考,先想清楚“為什麼”,才能知道該怎麼做、做什麼。從“為什麼”出發的思維方式教我們從本質出發,因為這是一切力量的源頭。

(4) 熟練使用假設性思考。思考能力強的人有一個共性,就是在平時特別注意觀察和思考,在面對問題時,會從做一個假設開始,然後在解決的過程中不斷驗證自己的想法。擅長假設性思考的人做事情的步驟是這樣的:遇到事情迅速開始構想假設、驗證假設是否正確、修正假設、再驗證假設的正確性,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假設,讓自己的思考更接近事實。他們總是保持高度的敏銳,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有問題便積極詢問他人,不斷修正假設,讓自己的判斷更接近事實。

初學寫作,你應該看看這本書

2. 自媒體創作十法

寫作最難的部分不是寫作技巧,而是言之有物,而言之有物可以用素材豐富來解釋。寫作者們往往認為自己缺乏素材,其實我們缺的是將素材轉為文章的能力,也就是素材的加工能力,優秀的寫作者能夠將自己生活中所經歷的事情通過分辨、加工、重塑、創作為作品。作者在書中介紹了十種自媒體創作的方法,把生活中的小事創作為精彩的文章。

(1) 把生活中的小事寫作故事。寫生活的中小事切忌不可寫成流水賬或日記的形式,應該懂得挑選自己的經歷,昇華到普世的價值觀,引起讀者的共鳴。

(2) 從小事中挖掘深刻的道理。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生活是寫作源源不斷的素材庫,那些困惱你的、引發你思考的小事都可以成為你的寫作素材。關鍵是要去思考,而不僅僅是描述一件事,而是這件事引發了自己什麼思考,或者引發了自己什麼情感。另外,選材的切入點也很重要,每個事情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寫,選擇什麼角度來寫也是一項技能。你越瞭解自己,越瞭解讀者,你對於選擇切入點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3) 找共性,串聯法。根據主題,把生活中遇到過、聽到過的小事串聯起來。

(4) 乾貨法。在生活中,如果你經歷了某種事情,獲得了某種經驗,你可以把這些經驗整理成文,分享出來。寫作者們還可以從自己的專業出發,用文字分享自己的專業所長。

(5) 問答法。問答類的寫作過程也就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你在某個領域經驗豐富,你也可以用提問和解決方案的方式來給讀者解疑答惑,並且提供獨家的解決方案。這樣的寫作方式,寫作主題源源不斷,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的思考能力。如果你不知道該回答什麼問題時,你可以逛逛知乎、百度知道等問答類平臺,一段時間的積累,你就可以清楚瞭解自己的受眾群體,瞭解他們的痛點及需求,這樣寫文章也就更有針對性。

(6) 時評類。時評文章一般根據熱點事件,結合自己的故事,闡述自己的解讀和評論。寫作方法有盤點式(即圍繞熱點事件的某一切入點來進行素材整理)、分析式(選擇熱點事件某個細小的切入點進行分析)、評論式(你怎麼看待這個熱點事件,你的觀點是什麼,然後舉幾個故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吐槽式、唱反調、信息圖文式和軟文式(結合熱點寫軟文)等。

(7) 訪談法。傳統紙媒通常有人物刊,寫的都是名人的故事,而自媒體時代,也可以採訪身邊的普通人,寫關於他們的故事。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特的故事,只要你能找到亮點,他們就能成為你文章的主角。

(8) 濃縮萃取法。濃縮萃取法就是將我們的所見、所聞、所學、所讀濃縮為精華,可以將自己看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演講整理成筆記、觸發感謝,分享給讀者,給讀者帶去價值。

(9) 深夜十則。比如,將大腦中的一些靈感和個人生活的感想寫成像“深夜十則”這樣的小短文。在文章裡,可以寫十則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的感觸,與讀者分享和探討。例如:《V先生日知錄》

(10) 吐槽法。寫吐槽文常常是幽默、逗比的文風,往往會寫得比較有趣。例如《糗事百科》收集各種逗比、尷尬的糗事。如果你在生活中發生了一些糗事,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分享出來。

初學寫作,你應該看看這本書

前面介紹了十種如何將生活中的小事創作為文章的方法,接下來,將介紹4種如何提升將生活中的小事創作為文章的能力。

(1) 讓你立刻停下來的3件事

寫出讓你立刻停下來的3件事,寫完這3件事,你需要在這隨意寫下的3件事中找出它們相互聯繫的線索,發現它們的內涵或意義。你可以根據同一主題把這三件事聯繫在一起,你也可以根據一種感覺把這3件事聯繫起來……當你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繫之後,你可以寫一兩段有思想深度的分析性文字。或許你會覺得把這3件事聯繫在一起有些牽強附會,但是隻要能夠把這3件事聯繫起來,就會創造出出乎意料的故事。

“讓你立刻停下來的三件事”,這個方法的訓練目的是讓寫作者對周圍的事物更加敏感,去發現一些已經知道但還沒有意識到的事情,通過刻意尋找和發現,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每月定期採用這種方法來訓練自己挖掘事件之間內在聯繫的能力,能鍛鍊你發現和思考及尋找獨特寫作視角的能力。

(2) 拼貼法

寫作拼貼法類似於藝術創作的“拼貼畫”,可以將挑選出來的照片/事件進行拼貼,創作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根據同一個主題,把獨立的事件拼貼在一起。

(3) 卡片法

卡片法,即你可以在卡片上寫下一些關鍵詞,然後隨機抽取某幾張卡片,根據卡片上的內容,創作一篇文章。類似於卡片法的有個遊戲叫“CLOSAT遊戲”。

平時生活中,每次看到有趣的人物就寫一張C(character,某個人物),看到特別的地點就寫一張L(location,可視化的地點),看到引發你好奇的物件就寫一張O(object,讓人好奇或者能夠引起共鳴的物件),遇到充滿矛盾的事件就寫一張S(situation,充滿矛盾或者揭示性的情境),看到不同尋常的行為就寫一張A(不同尋常或揭示性的行動),想到某些主題可以寫一張T(任何你感興趣的主題)。在寫作時,你可以從每一類卡片中抽出一張,然後把這六張卡片放在眼前,根據卡片的內容來創造故事,也就是卡片創作法。

(4) 創作紀念冊法

美國創意寫作教授Daniel Nester教學生“創作自己的白色紀念冊”的方法。他的訓練方法是:每個學生選一個自己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時間段,或正在經歷一場蛻變的時期,寫一系列微型散文,每一篇控制在300~400字。寫作順序如下:a.生命中的那一天。b.年鑑,也就是這一年的年度事件。c.路上的故事。d.大事記。e.歲月金曲f.眾所周知的日子。g.家與新聞報道。h.大日子或大日子之前的準備。i.標誌性的故事。J.朋友。

寫完這10篇300~400字的小短文,再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重新組合這些小短文。Daniel Nester教授讓學生按照開頭、(1)(7)(6)(9)(10)(2)(4)(5)(3)(8)、結尾的方式來排列重組這些小短文。

重組好之後,再試著用第三人稱,用現在時態來講述這個故事。Daniel Nester教授之所以佈置這個作業是想讓學生用一連串短小的微型散文,通過最後的定稿順序,寫出屬於自己的“白色紀念冊”。

我們也可以使用Daniel Nester教授創作白色紀念冊的方法來創作自己的故事。你可以根據他的方法寫10篇小短文,然後根據一定的順序來排列這些小短文,創作出不一樣的故事。

從這10篇小短文的主題我們還可以學到一種寫作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故事跟這一年發生的大事件,以及這一年的流行趨勢,如歌曲、影視劇等結合起來,還可以把自己的故事放置在社會大環境中,去回顧這一年國家發生了什麼大事。我們在寫自己的故事時,很容易陷在自己的視野中,只看到自己的故事,而看不到社會環境的變化。根據Daniel Nester的訓練方法,我們可以把個人事件和周圍環境及社會大事件結合在一起,創作的角度就會不一樣。

初學寫作,你應該看看這本書

3. 如何搭建素材庫/詞彙庫

(1) 如何搭建自己的素材庫

作者介紹了自己如何在計算機中搭建素材庫的,她將素材庫分為5個類別。a. 生活故事素材庫,收集生活的故事。生活中遇到了什麼人?聽到了什麼故事,晚上回到家或者第二天早晨就把大致的故事內容記錄下來。b.書影劇素材庫,例如作者每看完一本書,都會摘抄書中的故事、優美的句子、名人名言,看完書也會寫讀後感,然後將所有的讀書筆記放在一個文檔裡,作為讀書筆記的素材庫。c.金句素材庫,平時閱讀文章時,看到好句子可以隨時摘錄下來,然後統一時間整理。d.創作文章素材庫,自己寫的文章放在同一個文件夾裡。e.網絡素材庫,整理網上搜集的素材,作者一般會用印象筆記收藏全文文章,然後在週末的時候整理這些素材、篩選、裁剪複製到第三個素材庫。

(2) 如何搭建自己的詞彙庫

建立自己的詞彙庫,可以使用電子化的方式,也可以使用筆記本摘抄的方式。遇到新的詞彙,將其收錄到自己的詞彙庫裡並造句,想象使用場景。

閱讀、摘抄、背誦就像是在往銀行賬戶存錢,寫作時就像是取錢,如果平時不積累,取錢的時候才發現賬戶沒錢,就會明白自己的詞彙是多麼匱乏了。

一些名家的寫作經驗之一就是模仿,先閱讀名家作品,然後學會分析文章結構,再摘抄金句、背誦,變成自己的積累。金句如果不背誦,寫作時就無法靈活運用。

初學寫作,你應該看看這本書

03 時間精力管理

想要成為作家,不是下一個決定就能達到的,需要每日的精進,日復一日地練習和持續的行動力。

如果你是一名上班族,工作日的業務時間只有上班前和上班後這兩部分,作者建議在上班前寫作,晨起寫作的時間管理是比較簡單的,早晨的時間是可控的,精力也是最充沛的。早上起床後簡單洗漱就開始寫作,固定的時間寫作更容易養成習慣,培養寫作思維。

對於如何開啟清晨寫作之旅,作者的建議如下:

1. 早點起床,最好保證有30分鐘—1小時的寫作時間;

2.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寫作;

3. 不要打開手機/微信,不要閱讀郵件,不要閱讀書籍和任何資訊,要保持大腦的鮮活度,這時也是離潛意識最近的;

4. 倒一杯開水,專心致志開始寫作。

掌握了以上方法,並不是說你就可以一帆風順地想寫什麼就能些什麼,成為一流作家,你還會遇到寫作瓶頸期,寫作愛拖延,寫作時感覺到非常痛苦缺乏熱情等等,作者也給出了建議:

1. 在寫作瓶頸期,最重要的是不要否定自己。即使是一流的作家,在寫作生涯中也會遇到很多次寫作瓶頸期,這都是正常現象,創作本來就是週期性的,有高潮,有低谷。

2. 降低寫作的期待,到了創作低潮期要降低寫作的期望,不要期望寫出優秀的作品,但不要停筆,給自己一個時間段,為自己而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3. 大量輸入和充電,當你創作思路枯竭時,也說明你的輸入無法滿足你的輸出了。

4. 懂得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們要把“寫”和“修改”分開來,對於初稿而言,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5.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自由寫作能到體驗寫作帶來的快感,但寫公開的文章,寫作的過程其實是很痛苦的。但是別忘記自己的初心,如果你足夠熱愛寫作,也就願意承受某些痛苦寫作的時刻。

6. 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寫作,一個人可以走的更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

通過這本書,解開了許多我關於寫作的困惑,系統的瞭解了寫作全過程和注意事項。從我下定決心要寫作,至今快1年的時間了,中間我放棄了近半年的時間,但是這次我拿起筆就決定再也不放下了,終生寫作,筆耕不輟。

願這篇文章對於同樣初學寫作的你有用,來吧,一起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