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萬萬想不到有一天我會吃到美團和麥當勞官方給的CP糖。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而在兩大品牌互動的評論區,人們還驚喜發現,有一張神似美團的“兔耳朵”的麥當勞LOGO圖,這難道也是“合體炒作”?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麥當勞的LOGO,分開了

然鵝,瞭解後才知道,這其實是麥當勞針對巴西地區的疫情環境,採取的通過更換臉書頭像來“提醒大家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公益傳播舉措。

當麥當勞LOGO,由M變為兩個N,酷似笑臉emoji的設計,也在給予了當地消費者暖心的陪伴——“咱們暫時分開一會兒,以後永遠在一起”。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這背後,一方面體現了麥當勞這一世界級快餐巨頭“以人為本”和“與時俱進”的創意理念,面對不同的市場環境,能有不同的社交玩法。

比如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和政策效果的顯現,入鄉隨俗的金拱門便回應了美團的親密互動,表達對市場回暖下春天的渴望和喜悅;而面對疫情已進入緊急狀態的巴西地區市場,麥當勞則老老實實為公共安全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另一方面,麥當勞作為平面廣告裡拿獎的種子選手,其對大大的“M”的運用可謂是登峰造極,此番在“拆分”LOGO的創意上也是如此,極簡卻效果極佳,怪不得坊間有言“玩品牌符號營銷,我就服麥當勞(金拱門)”。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這些品牌LOGO,也被“隔離”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社交平臺上,玩梗最歡的,永遠都是民間高手們。

除了麥當勞官方搞事,還有這些品牌的LOGO,被斯洛維尼亞一位名叫Jure Tovrljan的設計師強行“隔離”了。

@奧運五環

日本方正式表示,若不能完整舉辦東京2020奧運會,將考慮延期。於是,設計師將經典的奧運五環“隔離”起來,讓圓環不再相扣,互不接觸,以表示對安全運動的支持。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星巴克

星巴克作為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其別具一格的LOGO形象——雙尾美人魚,也被帶上了隔離病毒的口罩。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GOOD YEAR

百年輪胎企業固特異,也逃不過該設計師的“魔爪”,它那好運十足的品牌LOGO,也在疫情蔓延全球的當下,十分應景地變為“不好的一年”。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耐克

同理,耐克的經典廣告語“Just do it(想做就做)”,也被修改為“Just don’t do it(暫時先不要做)”。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NBA

疫情的發展,讓NBA不得不宣佈暫停本賽季的賽程。因此,那個大家所熟悉的NBA標識,也從打籃球的身影,改為了在家躺著玩電腦。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科羅娜啤酒

因為諧音梗,與新冠狀病毒同名的科羅娜遭嫌棄出圈了。所以,與其它品牌從“隔離”出發繪製新LOGO不同的是,設計師大大直接喊話科羅娜——“你需要一個新名字”。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LinkedIn

受疫情影響,今年很多人面臨無法正常入職、找工作難的尷尬境地。LinkedIn作為全球職場社交平臺首當其衝,也提醒不能“in”,需要“out”,才更安全。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萬事達

再信任也不能拿生命開玩笑,世界第二大信用卡國際組織萬事達作出表率,不但將沒戴口罩的紅黃圓點分離開來,而且名字也不留情地一分為二。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目前,該設計師表示,暫無品牌官方出現認領自己的特殊LOGO創意,但同樣的,這些無傷大雅的“黑色幽默”相信也不會引起品牌方的不滿,畢竟,在吃瓜的大眾消費者看來,這既是一次疫情恐慌下的“苦中作樂”,也是對被“隔離”品牌的LOGO知名度的認可。

此外,針對這次玩性十足的“隔離”品牌LOGO事件,仍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拿疫情蹭熱度一點也不好笑,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創意形式,的確對社會大眾起到了防疫的正向引導作用,這就夠了。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符號如何成為營銷創意致勝點

《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一書中提到,符號可以是一個詞語,可以是一個圖形,也可以是一個聲音,而好的品牌符號(LOGO),就是降低品牌識別、記憶和傳播的成本。

而在既定符號的基礎上,品牌又可以根據特殊的市場環境進行“文化、思想、形象、內涵……”上的延伸,將符號轉化為品牌長期對外溝通的營銷創意點,最終成為品牌強大的無形資產。

因此,無論是麥當勞兩個n,還是設計師Jure Tovrljan筆下的疫情時期品牌LOGO惡搞,都因為巧妙地遵循了以下幾大品牌符號營銷策略,而形成了絕佳的創意。

其一,少即是多,LOGO越簡單越好用。簡單的品牌LOGO猶如一張白紙,等待著各種色彩來鋪成,能夠任意地增加與設想,去更好地做創意的解讀。

麥當勞就不止一次在簡單的“M”上玩出各種拿獎創意,比如“三八婦女節”,將戶外廣告牌上的M倒過來變成W,以示對女性的尊重。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比如將“M”logo分成了四小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指路的廣告牌並且搭配簡潔的標語“在你左邊、在你右邊、在下一個高速公路口、錯過了快調頭”來引導人們找到最近的麥當勞。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又比如用大片的黑夜與點亮在城市之中麥當勞M標註作明暗對比,突出麥當勞“24小時營業陪你熬夜”的都市暖心人設。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同理,百事可口的品牌符號玩法也一樣,因為夠簡單,所以才經典。

其二,搶佔先機,將大眾符號私有化。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品牌之所以能迅速被大眾所記住,就是其在符號的選擇上,將傳統認知裡那些熟悉的符號進行改造,轉化為自己獨一無二的識別性。

正如耐克的“√”標誌,正是採用了大眾所熟悉的數學符號,但現在人們提起“√”,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耐克,以至於人們能夠在一批常規款的服飾中,迅速識別出那個帶熟悉“√”的耐克。、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其三,持續傳播,看準時機強化資產。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品牌成功進行符號營銷的前提,因此,品牌符號營銷的打造一定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且需要找準適合自己的“變形”點進行出擊。

例如花唄就曾在沙雕風瀰漫的2018年,將其LOGO擬人化,進行顛覆性的推廣,從而讓花唄LOGO的形象更加生動深入人心。

這些品牌LOGO,被“隔離”了?!

如此這般,才能傳說中煉到“好的創意,一眼便知,無需多言”的高超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