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為青山,我為松柏,君子之義,朋友之利

在家靠親人,出門靠朋友,朋友在中國人的定義內是在君,父,兄之後的重要感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沒有朋友是不幸的,友情的價值無法能夠用言語來估價。

君為青山,我為松柏,君子之義,朋友之利


傳統中國是家庭本位,群體意思。三綱五常的思想限制下,導致朋友來之不易。

傳統家庭中有種說法是嚴父慈母,父親的角色必定是嚴厲的,母親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護愛的。嚴雖然說也是愛的一種表現,但是這種表現卻是有意的疏遠,比如孔子對兒子的態度:就是一種嚴格而又疏遠的,以至於後人來效仿聖人對子女的態度,出現一種態度:知道了詩,知道了禮,還知道了君子要疏遠自己的兒子。

至於兄弟之間,也很隔膜,因為兄弟之間也不平等。“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也是一邊要擺架子,一邊要裝樣子。甚至有時候還會因為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的。

嚴父慈母,長兄為父的生活環境,讓友情屬實珍貴。

君為青山,我為松柏,君子之義,朋友之利


朋友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來進行尋找朋友,不至於像夫妻一樣受於父母安排。

朋友是相同的,這個相同是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之間總有各種各樣的關係,或者同門、同事、同學、同鄉、同年、同道等等。

朋友是可選的,同則交,不合則散,既可相知於患難,又可相忘於江湖,比其他的人際關係,寬鬆得多啦!

因此中國人對待友情相當重視,我們回顧古詩就可以發現關於友情的作品要遠遠高於愛情和親情。

君為青山,我為松柏,君子之義,朋友之利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尋找朋友是雅緻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離別朋友是傷感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思想朋友是廣闊的,友情之珍貴,實非言語所能表達。

對於朋友的選擇我們也是近朱則赤,近墨者黑。孔子提出益友的三個條件:一曰直,二曰諒,三曰博。朋友之間是心直口快的,不藏著掖著,朋友之間是能夠互相體諒的,朋友之間是相互促進的,如果三則相反,那麼益友轉變為損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間的交往也是有原則的。

君為青山,我為松柏,君子之義,朋友之利


一曰自然。不強求、不苟交。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可以尋找發現機遇,但是不能夠製造機遇,對於一面之緣來說是靠不住的,鼓吹我的朋友有多少多少,是沒有能夠真正理解到朋友的涵義的。

二曰超功力。朋友不是你升官發財的墊腳石,更不是你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因利勾結的朋友要不得,唯利是圖的朋友交不得。

三曰去嫌疑。朋友之間如果存在懷疑,那麼這段友誼註定長久不得。朋友之交,貴在真實,識人不可不真,疑心不可不去,小嫌不可不略。

四曰寬容。如果朋友之間因為一點小事而分道揚鑣,那麼這樣的朋友是靠不住的,也不能夠因為自己的無理要求,就要求朋友必須完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五曰正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重義,個人得失和榮辱看的坦然,小人重利,無法能夠避免小頭小利的誘惑。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潔身自好,小人趨炎附勢,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為青山,我為松柏,君子之義,朋友之利


真正的君子之交,誠應“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著眼大處,不拘小節,求同存異,才是長久之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