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青山,我为松柏,君子之义,朋友之利

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朋友在中国人的定义内是在君,父,兄之后的重要感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没有朋友是不幸的,友情的价值无法能够用言语来估价。

君为青山,我为松柏,君子之义,朋友之利


传统中国是家庭本位,群体意思。三纲五常的思想限制下,导致朋友来之不易。

传统家庭中有种说法是严父慈母,父亲的角色必定是严厉的,母亲的角色大部分都是护爱的。严虽然说也是爱的一种表现,但是这种表现却是有意的疏远,比如孔子对儿子的态度:就是一种严格而又疏远的,以至于后人来效仿圣人对子女的态度,出现一种态度:知道了诗,知道了礼,还知道了君子要疏远自己的儿子。

至于兄弟之间,也很隔膜,因为兄弟之间也不平等。“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也是一边要摆架子,一边要装样子。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争夺家产而大打出手的。

严父慈母,长兄为父的生活环境,让友情属实珍贵。

君为青山,我为松柏,君子之义,朋友之利


朋友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来进行寻找朋友,不至于像夫妻一样受于父母安排。

朋友是相同的,这个相同是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之间总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或者同门、同事、同学、同乡、同年、同道等等。

朋友是可选的,同则交,不合则散,既可相知于患难,又可相忘于江湖,比其他的人际关系,宽松得多啦!

因此中国人对待友情相当重视,我们回顾古诗就可以发现关于友情的作品要远远高于爱情和亲情。

君为青山,我为松柏,君子之义,朋友之利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寻找朋友是雅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别朋友是伤感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思想朋友是广阔的,友情之珍贵,实非言语所能表达。

对于朋友的选择我们也是近朱则赤,近墨者黑。孔子提出益友的三个条件:一曰直,二曰谅,三曰博。朋友之间是心直口快的,不藏着掖着,朋友之间是能够互相体谅的,朋友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如果三则相反,那么益友转变为损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有原则的。

君为青山,我为松柏,君子之义,朋友之利


一曰自然。不强求、不苟交。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可以寻找发现机遇,但是不能够制造机遇,对于一面之缘来说是靠不住的,鼓吹我的朋友有多少多少,是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到朋友的涵义的。

二曰超功力。朋友不是你升官发财的垫脚石,更不是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因利勾结的朋友要不得,唯利是图的朋友交不得。

三曰去嫌疑。朋友之间如果存在怀疑,那么这段友谊注定长久不得。朋友之交,贵在真实,识人不可不真,疑心不可不去,小嫌不可不略。

四曰宽容。如果朋友之间因为一点小事而分道扬镳,那么这样的朋友是靠不住的,也不能够因为自己的无理要求,就要求朋友必须完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五曰正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重义,个人得失和荣辱看的坦然,小人重利,无法能够避免小头小利的诱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洁身自好,小人趋炎附势,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为青山,我为松柏,君子之义,朋友之利


真正的君子之交,诚应“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着眼大处,不拘小节,求同存异,才是长久之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