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關注金錢的流動方向

說起“金錢”,很多人都會陷入一種莫名其妙的尷尬之中。有的人會認為金錢真的大於一切,有的人會認為金錢真的等於銅臭,還有的人會認為談錢傷感情,談錢有失大體......

貨幣的存在至今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從我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金錢的作用毋庸置疑,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它。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到生存,發展,經濟、政治、甚至戰爭,等等的一切都與它有不可逃脫的關係。

社會上不知從何時開始,流傳著一句貌似十分有理的俗話:錢不是萬能的,沒錢卻萬萬不能。

小時候,父母經常會為金錢而吵架,周圍的環境也似乎在告訴我:要節省一些,不要胡亂花費錢,賺錢很難的。

在我的認知裡,一直以為錢是省來的,理財是有錢人的事,與自己毫無關係。

對於制定財務規劃更是嗤之以鼻,覺得預算沒有用,計劃趕不上變化,總是保持隨心所欲的消費。在這幾年時間,我成了名副其實的“

月光族”、“月欠族”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理財書籍《財務自由之路》,作者通過書中的內容指導我們要轉變理財觀念,運用正確的投資理財策略,在保證財務安全的條件下,實現財務自由。

本書作者是博多▪舍費爾,德國頂級理財大師,被譽為“歐洲巴菲特”,是歐洲最負盛名的金錢教練,他在26歲陷入了財務危機,憑著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投資理念,成功擺脫債務,達到了財務自由。

博多•舍費爾在書中說:一旦金錢開始流動,它就會快速且大量地流入你的口袋,以至於你很驚訝以前你的錢都去哪兒了。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不知從何時起,“窮”、“沒錢”、“太貴”成了當下年輕人常掛在嘴邊的詞語。事實上,你不是沒錢,而是從未關注過金錢的流動性。要知道,金錢就如同我們體內的血液,流動是它健康真實的表現;只有在流動、被捐贈與分享、被分配與運用在肯定生命的事情上,才有意義和價值。

思維的改變,才是真正的改變

從我們踏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在老師、父母的諄諄教誨下,“好好讀書考上好的大學,將來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賺到很多錢”的觀念幾乎陪伴了我們整個求學階段。

小學時候,老師幾乎是沒有按照張貼出來的課程表上課。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經常會改為上語文、數學和英語。老師的行為,在學生的思維裡早已認定了學好主科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其他課程不必過於重視,甚至可以忽略。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窮爸爸曾對羅伯特·清崎說:努力學習吧,那樣你就能去好公司工作。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很多學生只會在意自己的文化成績是否足夠優秀,是否能考上大學;完全忽略了金錢觀與消費觀的教育與正確的引導。總認為考上了大學就等於日後會賺到很多錢,就會實現財務自由。

也是因為這種情況,理財教育在我國教育史上是想當缺乏的,甚至是空白的。當一個人擁有了高學歷,也許他真的能具備賺錢的能力,那麼他的理財能力呢?

博多•舍費爾在《財務自由之路》一書中說:你的思維方式鑄就了你今天的樣子。這樣的思維方式卻並不能讓你變成你想成為的樣子。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所以說,有好的工作,具備了賺錢的能力,並不等於就能實現財務自由。要想了解清楚什麼是財商,首先就要改變你原有的思維觀念。只有思維的改變才是真正的改變。

追求財務自由要敢於承擔責任,4個方法助你拓展自己的可控範圍

博多•舍費爾另一部著作《小狗錢錢》裡,我瞭解到成功日記對於財富自由的重要性

撰寫成功日記,是對自己實現夢想清單的最好見證;當我們獨自面對困難時,翻看成功日記,也能為當下無助的自己注入一支強心針,讓你有強大的力量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擺脫困難。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在我們的可控範圍內。如升職加薪取決於公司老闆,股市的漲幅,不是我們說了算,也沒人會提前告訴我們會漲多少或者跌多少,我們只能提前做好財務規劃,不斷擴大自己的可控範圍。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其實,作者博多舍費爾在《財務自由之路》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4個方法增加我們的可控範圍。

01逃離舒適區

在《增廣賢文》有一句話:花盆裡長不出參天松,庭院裡練不出千里馬。

年輕時候的李嘉誠,做過跑堂、做過推銷員。推銷員做到了第一,他又想著要當總經理,當了一年的總經理,他就開始創業了。李嘉誠把塑膠花生意發展成為行業老大,又盯上了房地產生意。

李嘉誠從來不會停留在一個舒適區域裡,正是他內心的不滿足讓他永遠保持著一股活力;他越是成功,他的可控範圍就越大。

事實上,一個人長時間待在舒適的環境裡,就會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當日復一日的做著同樣是事情,不再將時間花在提升自己上,你的見識只會停留於原來的區域。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為了自己的將來,我們需要逃離舒適區,需要新的挑戰。

02把問題當作是成長的機遇

解決問題,不逃避問題也是我們增加可控範圍的重要因素。

在日常工作中,誰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困難。優秀的人永遠都是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平庸的人永遠都是逃跑責任,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找藉口。

相信大家都有過淘寶網購的經歷,我們既看不到商家,也看不到實物,很多人都會擔心自己買到的商品會不會存在質量問題,如果發生退貨,錢怎麼要回來呢?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結合絕大多數網購用戶的心理素質,馬雲創辦了支付寶,所有買家在確認商品質量後,再經由馬雲把錢支付給賣家。馬雲的這一舉動既為眾多網購用戶解決了問題,又為自己開創了新的商機。

請記住,逃避問題和抱怨問題都不會為你創造財富,只有解決問題才會為你帶來財富收入。

03正確的提問方式

前段時間,我報名的一個提升自我的課程,同時申請了學習委員一職,後來榮升小組長一職。

在整個過程中,我一度讓班長非常擔心。原因在於我的溝通方式,“我能否做到?”“我儘量做好我的職責”,“我會配合助教把事情做好”......這樣的自卑式回答與提問成了我的日常。

唐代詩人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能做好一件事情,而是無法戰勝體內的自卑心理。為了更好的逃避責任,我們在不停地為自己找藉口。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其實,我們身上每個人都有優點,很多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沒覺察出來。因此,當我們遇上事情時,多思考、多想想如何把事情做好、做成。當事情做多了,有了一定的積累後,你的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你的可控範圍也會隨之擴大。

04擴大你的個人範疇

這幾年我任職於會計事務所,曾帶過十多個的實習生。當他們實習期結束後,很多人都是往大公司投放簡歷。在他們的內心中大公司要比小公司有前途和錢途。

事實不是這樣的,大公司都用獨立的財務制度,他們會把整個財務模塊細分到每一個人。

如果你能做到主管一職,對於你日後事業的發展確實有好處,因為你的可控範圍比基層員工要大,日後跳槽也相對容易些。

如果你只是財務部門中的普通一員,那麼,你只會負責某一個小模塊。從根本上來看,不利於你事業日後的發展,因為你的可控範圍僅僅是某個點。反觀任職於小公司,你就是整個模塊的負責任或者是主要人員,整個思考的格局也打了,你的可控範圍也跟著增大。

從這方面來看,小公司的鍛鍊價值要大於大公司。因此,我們在選擇職業時一定要選擇有利於增大個人範疇的公司。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當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跳出來思考,這也許是生活對我們的考驗,是生活給我們的一次學習機會,我們要抓住它。

只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開始。從改變自己的思維開始,做一個終生學習者,學習讓錢為你工作。早日實現屬於自己的財富自由。

做好這三點,讓你積累更多的財富

老一輩都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是,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與革新的時代,這種捉襟見肘的日子已經遠離我們了,可我們也不能吃光用光、超前消費和盲目攀比。

都說90後是標新立異的,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應該是“今早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因此,“買買買”“花花花”“玩玩玩”成了我們的專屬特點。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我們想積累更多的財富,實現財務自由需要分三步落實,第一步是勤儉節約,第二步是財務規劃,第三步便是投資了。

01秉承節儉節約的美德

電影《阿甘正傳》裡曾有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真正需要的財富就那麼一點點,其餘的都是用來炫耀的。其實,真正富有的人,他們從來都不炫耀自己的財富,他們過的是量入為出的生活。

作者博多•舍費爾在《財務自由之路》一書說:節約肯定不是他們富裕的唯一原因,但明顯是一個前提條件,沒有這一基礎,富裕是沒有指望的。你絕對找不出不節儉的公司創始人。

老子曰,“儉故能廣”。意思是,人們因為節儉,才能大方。節儉並不是吝嗇,它只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支出,留出富餘的資金以便大家更大程度地享受生活。

我的第一任老闆,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但是,他用的是老款諾基亞手機,雙腳穿著價值45塊錢左右的回力鞋,夏天身上永遠都是穿著供應商送的廣告衣服,外出吃飯總會有打包的行為。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所以,大家想要擁有富人思維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學會節儉、不浪費,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

02時刻做好財務規劃

我們為自己制定的財務規劃,不僅僅是錢的事情,重要的是規劃錢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俗話說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任何人都應該做好適合自己的理財規劃,讓自己時刻有錢花。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誰也不能保證沒有“萬一”的出現,如果你有為自己準備好一份適合自己的財務規劃,當“萬一”來臨時,你完全有能力去解決它。

正如作者博多舍費爾在書中說的:自己給自己發薪水。將每月收入的10%存入一個獨立賬戶中。這10%會讓你變得安樂富足。餘下的90%用於支付其他開支。

這樣做不會對我們的原有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還有利於我們弄清楚自己真實的財務狀況,然後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好財務規劃,最後從根本上擺脫“月光族”“月欠族”的名聲。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要知道,我們提倡節儉和做好財務規劃不是為了讓自己變成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而是能夠好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的人生變的更加有意義。

03學會投資,讓錢生錢

托馬斯﹒斯坦利說:大多數百萬富翁都十分珍惜時間。時間等於金錢,時間也是平等的;富人善於運用時間為自己創造財富,因此,他們的財務是自由的。而窮人,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為自己的一日三餐忙碌,註定他們在一定時期內都會被財富自由拒之門外。

富人之所以越富,窮人之所以越窮,最大的區別在於管理財富;富人善於管理自己的財富,讓錢生錢;反觀,窮人不善於管理控制自己的財富,他們的支出幾乎都大於自己的收入。

博多舍費爾在《財務自由之路》一書中說:使自己的金錢增值的人,會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或許你不瞭解複利的價值,那麼,“金蛋與鵝”的故事總該聽說過的。前面已經提到了10%的存款,完全可以拿存款去飼養一隻會下金蛋的鵝。記住,錢只有動起來才是健康的表現。

《財務自由之路》:普通人如何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務自由之路?

投資是一門專業課程,我們只需要花點時間用心研究它,相信在不久之日它便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報我們。

結語: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我們必須要意識到,金錢可以流經我們,也可以流經他人;它既屬於我們每一個人,也不屬於我們任何人。金錢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如果你想讓金錢流向你更關心的事情,從而獲得更高的財富,那麼,請讓金錢動起來。

常言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管理金錢的重要因素是改變自己的原有思維,思維的改變才是真正的改變。

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稟賦來到世間,生下來就會做某些事。人與人的差別僅在於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成功源於人思考問題的方式、態度和信念。富人的思維,富人的管錢能力,窮人也可以擁有。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光想沒用,趕緊行動!有錢人總是全力以赴積極地投入他想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