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化州供电吕德才:为禾堂岭村“量身定制”致富路

茂名化州供电吕德才:为禾堂岭村“量身定制”致富路

贫困户杨姨带吕德才(左一)参见家中的鸡舍 李文轩/摄

南方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艳 通讯员叶泽 李文轩)“我4月份就要退休了,禾堂岭村这片土地的人与事,总在我心中印下深深的烙印。”南方电网广东茂名化州供电局扶贫干部吕德才回想起来时路,他还清晰记得,2017年5月,也是他57岁时,曾主动请缨,来到茂名化州合江镇禾堂岭村,当上一名扶贫驻村干部。从此,该村70多户共170多人的贫困户,就成了他心中放不下的牵挂。驻村2年多,吕德才和驻村扶贫工作组将该村贫困户降为现在的5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7年的8435元提升到15489余元。现在村里道路整洁、电网线路美观、整齐,橘红种植地、小饭馆也纷纷建了起来,村里实现了大变样。

差异化的扶贫方式,告别贫困

“生牛崽啦,生牛崽啦!”一大早,合江镇禾堂岭村的贫困户颜亚福来报喜,他家黄牛生了一个牛崽。“一个牛崽值两千多,再养大半年那就是几千块了,加上日常养蚕收入,到年底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颜亚福喜上眉梢。

而贫困户朱亚金更是喜笑颜开,他种植的5亩橘红长势格外喜人。初尝成功的他,决定再流转村民的土地,把橘红扩种到10多亩。

“这2户人家能够告别贫困,过上幸福的日子,主要得益于扶贫小组当初有差异化的扶贫方式。”吕德才说。

当初,吕德才来到禾堂岭村时,就沉下心来,挨家挨户不厌其烦的登门了解情况,一边聊家常一边做笔记。他既要了解村委会的整体村况,也要知道每个贫困户自身能力、家庭生产资料和劳动意愿等。

由于该村东面临江,北面高山耕地面积少,资源性贫困问题较为突出,人均耕地0.3亩,难以发展上规模的种植养殖业。该如何着手规划扶贫工作呢?

“有地有劳力又有意愿的,我们就鼓励他发展种植业;地少搞不了规模养殖的,就鼓励他进行分散式养殖。”吕德才的目标明确,根据贫困户不同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措施。

朱亚金一家5口,其妻子长期患病,丧失劳动力,3个小孩最大才读小学、最小刚刚学会走路。早些年,为了给妻子治病,他四处求医,一度负债几万元。他先后种过香蕉、果树,养过猪,可惜因销路或技术等问题均告失败。

“亚金家有农地,且种植意愿强,问题主要出在销售的环节。”吕德才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专门“量身定制”了橘红种植。由于橘红是化州品牌药材,市场对橘红的需求也较大。吕德才利用信息资源,主动联系生产厂家,双方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解决了销路的问题,朱亚金和村里其他3户家里有地的贫困户,都选择了种植橘红这个适合自己发展致富的路子。

光伏发电扶贫确保村民收入稳定

如何能长期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避免贫困户脱贫后再次返贫?这也是吕德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禾堂岭村进行实地考察,根据省、市有关扶贫政策和结合电力行业优势,征得村委干部、贫困户同意,扶贫工作组最终选定光伏发电项目作为禾堂岭村长久收益项目。2017年9月份该项目审批后,从联系光伏发电公司、安装光伏发电装置到组织项目验收、并网申请等,吕德才和扶贫工作组的同志时刻跟进光伏发电项目进展情况,以最快速度推进该项目建设,尽快投产该项目为贫困户产生收益。

2017年12月25日,随着并网装置开关“啪”地一声合上,配电柜显示屏上不断上升的数字,显示光伏发电装置正在源源输出电能,这标志着禾堂岭村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看来发电效率不错,今天这样的日照还有这样的发电量”,吕德才专注地看着光伏发电装置配电柜上不停变化着的数据,开心地说道。

该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首次装机容量为20千瓦,投资额达到23.16万元,可为有劳动力贫困户每人每年增加收入约400元,为禾堂岭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稳定支持。截至2019年底,光伏发电项目共投资80多万元,建成3个光伏发电站,总容量71.5kW,发电收益5万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