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病”儿童被退学,让我们一起关注自闭症儿童。

新闻原型:乍一看,8岁的亮亮(化名)是个讨人喜欢的小正太。他活泼爱笑,学习成绩也不错。然而,才上小学二年级的他已经被3所幼儿园、8所小学勒令退学,而且每次都是同学家长联名要求,理由是“不适宜行为”。

从原文获悉,亮亮的“不适宜行为”是交流障碍,成绩好的孩子也可能有自闭症。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也叫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孩子说话晚,没有眼神交流,脾气暴躁冲动,叫他不答应,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是典型的症状。

“天才病”儿童被退学,让我们一起关注自闭症儿童。


现在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有关孤独症人群的体系化服务链条仍然没有建立起来,问题在于:

首先,是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严重不足。

早期筛查的缺失导致孤独症缺乏准确的数据,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政策的出台;而早期诊断不足,则直接致使大量的孤独症儿童,丧失了最佳的黄金抢救期;

第二,学前教育仍是民办机构为主。而民办机构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场地租金昂贵,运营经费不足,师资队伍流失等重重的困难;

第三,康复训练方法和治疗良莠不齐,训练费用高昂,给孤独症家庭带来很多困难。

据《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的调研结果显示:42.7%的孩子在异地康复上学;55.1%的家长希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学校类型;

95%的家长,认为中国目前缺乏融合教育环境;

55.5%的家长对孩子未来能否就业缺乏信心;

73.7%的家长认为孤独症的就业一定会受到歧视;

69.3%的家长认为大龄孤独症的就业培训没有得到重视;

而家长对孤独症服务机构和学校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满意率只有55.5%和58.9%。

这些数据何其多,数不胜数,越看越让人揪心!我们的机构和学校服务质量也确实堪忧!

孤独症是我们需要接纳的生命形态,社会要理解、接纳和包容他们。他们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学习,成为社会杰出的财富创造者和贡献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