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專項整治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行為

為貫徹落實“三創四建”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河北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製發

《河北省生態環境領域嚴禁“一刀切”行為專項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自4月1日起至年底,在全省開展專項工作,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嚴防和治理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問題。

《工作方案》確定了十項重點任務並明確了各部門職責,堅決反對生態環境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漠視群眾利益行為,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優先支持、優先保障方面,河北省確定了三項重點任務。

分別為:優先保障民生和疫情防控領域復工生產,將涉及重大民生、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醫療衛生建設項目等,列入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全力予以服務保障,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項目正常建設。

優化環境准入審批流程,對民生類、社會事業與服務業等10大類30小類行業項目,實行豁免審批;對畜牧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等17大類44小類行業,實行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

完善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動態更新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對納入正面清單的項目和企業,切實做到有需要有服務,無需要不打擾,在保證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汙染防治設施齊全並正常運行的前提下,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予以優先保障。

在差異化管控、分類施治方面,河北省確定了五項重點任務。

穩妥有序推進清潔取暖和燃煤鍋爐淘汰,堅持先立後破、不立不破原則,推進清潔取暖,保障群眾溫暖過冬;堅持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原則,推進風電、光熱能等多種清潔能源供給取暖方式;堅持“一爐一策”,推進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不搞“一刀切”式淘汰。

合理安排機動車禁行限行,除重汙染天氣紅色預警期間,原則上不得采取單雙號限行措施。對滿足環境監管要求的營運車輛,在路檢路查、入戶抽查時原則上不進行監督抽測,優先辦理進入市、縣城主城區通行證。

分類開展工業園區和特色產業聚集區治理,對未達到生態環保要求的,實施“一園一策”“一廠一策”整改措施,不得采取一律停產的整治方式;對地方特色產業聚集區,結合實際實行分類施策,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對群眾反映強烈、環境問題突出的企業和具體問題,堅持“一事一辦”,嚴禁簡單擴大停產整治範圍。

規範整治“散亂汙”企業,嚴格科學界定“散亂汙”企業,堅持分類施策,對能耗低、汙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企業,積極創造條件,加強規範改造、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無相關手續或無汙染防治設施、治理無望的,堅決依法關停取締,嚴禁“以罰代管”“以停代治”。

實行重汙染天氣差異化應急減排,建立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實行“一廠一策”。分行業開展績效等級評定工作,按照績效評定結果,制定差別化應急減排措施。提前發佈預警信息,嚴禁擅自延長預警時間、提高預警級別和擴大預警範圍。

在依法監管、規範管理方面,《工作方案》確定了兩項重點任務。

分別為:依法實施施工場地揚塵管控,嚴格落實法律法規、標準要求,規範揚塵防治措施;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不得要求全面停工停產,只對產生汙染的土石方作業、建築物拆除、噴塗粉刷等工序啟動應急響應,其他工序可正常施工作業。

依法依規開展督察執法,堅持依法治汙,嚴禁借督察、執法等名義,採取一律停工停業停產的做法;嚴禁對企業“一停了之”“以停代治”,甚至“常停久治”“久治不驗”。創新執法手段,充分利用遙感、無人機巡查、在線監控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減少對企業的打擾,及時提醒企業正常運行治汙設施。對偷排偷放、惡意排汙、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以及涉疫情醫療廢物、醫療廢水,侵害群眾健康、群眾反映強烈、嚴重汙染環境的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依法查處。

專項工作將分三階段進行,

全面推進階段為4月1日至9月30日,各市對照工作要求,全面開展自查自糾。省大氣辦牽頭組成幫扶組,分組、分行業開展專項幫扶指導。

“回頭看”階段為10月1日至12月15日,查糾存在問題,督辦整改銷號,對未能按時完成整改的突出問題,建立問題清單。河北省大氣辦對各市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隨機抽查、實地督查和明察暗訪,對重點案例予以通報,對負有責任的部門和人員,實施約談問責。

總結提高階段為12月1日至12月25日,各地針對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持續擴大專項工作成果,為全面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機制保障。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河北专项整治生态环境领域“一刀切”行为

高建民主持召開省白洋淀生態修復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工作會議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公開曝光13起秸稈垃圾露天焚燒處置反饋不及時典型案例

各地頭條丨衡水市委書記到衡水市生態環境局調研

河北专项整治生态环境领域“一刀切”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