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美丽乡村入画来 桃李花开更芬芳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理想图景。如今,随着我市“六村共建”持续开展,陶渊明笔下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在我市广大农村地区一步步成为现实。

养殖、服装加工等富民产业随处可见,道路干净整洁,菜园、果园、花园相映成趣,门前绿树成荫,池塘清澈,鱼儿游动……4月7日至8日,市“六村共建”综合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市卫健委、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人员,深入实地对全市“六村共建”示范村建设进行调研。每到一处,这样的美景都让调研组成员赞叹不已。

在鹿邑县王屯行政村,村干部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环境大变样,村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建设美丽乡村给他们带来的好处。“现在大家都是义务劳动,我在大喇叭上一喊,大家就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村干部指着正在坑塘边种绿植的10多名村民说,“他们都是义务劳动,积极性很高。”其实,村民积极性的提高和村干部的带头实干是分不开的。为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这里的村干部也是挖空心思,想了很多办法。为了能给村里搭建一个亭子,村干部跑到县城,把一些工地上不要的建筑材料或者拆除的违建材料搬运回来,组织大家利用这些材料,不仅修建了外观精美的凉亭,而且铺设了道路,实现了变废为宝,节省了资金。

和鹿邑县王屯行政村一样,在太康县西张行政村,这里实现了“三废”变“三园”。“废旧坑塘、废旧宅基地、废旧荒地,即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环境。村里通过集中整治,在‘三废’之地建起了花园、菜园、果园。”村干部仝雪勒说,“坑塘周边修建了小公园,配备了健身器材,村民没事时便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了。”

“对这些老人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他们肯定喜欢这里的生活。”在太康县李报真行政村的居村联养点,村干部李华峰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联养点的各项工作,“院子里修的有花园,每个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吃得好、住得好,老人肯定心情好。”为提高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李华峰在村头的几户人家中打造了示范点,并通过设置“十星农户龙虎榜”的方式,带动大家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周口千万群众的热切期盼。2017年年底,我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在全市农村启动“六村共建”活动(文明村、平安村、卫生村、产业富民村、美丽宜居村、党建示范村),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两年多来,全市广大农村的一个又一个村庄在这项工作中焕发崭新魅力。随着“六村共建”工作深入开展,我市农民群众生活方式更加文明、生活环境更加优美、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阶段性成果已经显现。截至目前,我市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10个、省级文明村镇42个、市级文明村镇482个。

昔日旧貌换新颜,美丽乡村入画来。在我市各级干部的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理想家园正在成为现实。(新周口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