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庾信作為“宮體文學”的代表,為何被後人稱為“窮南北之勝”?

縱觀我國幾千年文學發展史不難看出,在國家相對繁榮和穩定的年代文人志士不斷湧現,文學也隨之發展和更新。歷史階段不同文學題材和文學思想也不一樣。生逢盛世歌功頌德類的作品會層出不窮;然而在戰亂頻繁的動盪時期,文學發展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斷層”現象。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各方勢力割據戰亂不斷,朝代更迭速度也特別頻繁。每一個掌權者都想用自己手中的武器,開拓更多的疆土和擁有更大權利。文人在此時根本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而且有一大部分文人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因此導致文學創作和發展停滯不前。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北朝文學的發展和文化特點

北方十六國時期由於戰亂不斷、社會動盪不安。所以每當朝代更替之時統治者們,根本無暇欣賞文學創作和文化發展。再加上長達幾十年的戰亂,導致北方文化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處於本身文化落後和自卑心理的影響之下,再加上很多文人慘遭迫害。所以導致北方文化處於崩潰狀態。

1.北朝文化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規律一向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公元423年北魏統一了北方各諸侯國。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北方文化逐漸開始興起。而且當時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不斷仿效中原地區漢族政權,這其實為北方文化發展奠定了必要基礎。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孝文帝遷都之後,實行了以“漢文化”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並從服飾、風俗和文化等方面進行改制,使南北朝文化逐漸開始統一和融合,當時孝文帝和一些朝廷大臣們也會經常聚集在一起研究南朝文化,並在詩詞歌賦上得以改進和發展,到了後期一批具有北朝風格的詩詞作家逐漸發展起來。

北朝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效仿南方文化之風。再加上北方少數民族豪邁豁達的性格,使北方文化更趨向於粗獷和豪放。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北方文化其實就是在,南方文學題材基礎上得以繼承和發展,其中北方的散文和詩歌題材尤為突出。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2. 南朝詩詞文化的特點和發展

在北方戰亂頻繁你爭我奪的同時,南方也在經歷諸侯分裂的局面。南朝主要包括宋、齊、梁、陳四個勢力競相抗衡,但是在侯景之亂之後,南方的政治和經濟文化遭受嚴重的破壞,是國家勢力進一步衰弱,從而也加速了南朝政權的衰亡。

南北方的不同的人文特色,導致文化之風有很大差異。南方由於戰亂較少,所以文化發展相對穩定,在文化發展方面比較側重於聲色享樂,所寫的作品大多清麗、委婉、纖弱,詩文有一種“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清新淡雅和“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的柔美和細膩。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隨著歷史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開始入主南方,西魏攻陷江陵之後庾信等幾位出使西魏的官員,從此寄寓北方。將南朝文化魅力與文學方面,特有的華麗、工整等文化特點,與北方遒勁之氣相融合。在文學發展上窮南北之勝,促使北朝文學大放異彩。

“宮體文學”代表作家庾信

庾信為南北朝文學融合作出過極大貢獻。他生長在南朝文學發展全盛的時代,從小到大多年的知識積累,使他擁有很高的文學素養。後期由於被迫留在長安接受北方文化的薰陶,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色彩,因此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1.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庾信

庾信是南北朝時期南朝著名文學家,他的父親庾肩吾官拜南梁中書令,同時也是南昌著名作家。受家庭環境的薰陶庾信小時候就聰明好學、博覽群書。而且經常和父親出入宮廷,通過對宮廷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留下了不少文學作品。

這也是庾信能成為“宮體詩”代表人物的重要契機。庾信因文采卓越深受南朝皇帝信任和重用。曾經擔任過官右衛將軍封武康縣侯。在“侯景之亂”後由於戰亂紛爭導致國家飄搖不定。庾信在戰亂中逃往江陵後又奉命出使西魏。期間由於南朝梁政權滅亡因此一直被留在北方。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庾信一生官場生涯比較順暢,梁被西魏滅之後在西魏擔任驃騎大將軍;北周取代西魏之後仍然擔任朝廷高官,並受到歷代皇帝的重用。庾信一生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名利雙收,然而在戰亂年代他經歷著政權變更之苦。

縱然一直身居高官但其特有的亡國之恨,以及思鄉之情卻無以言表。所以只能將全部精力付諸於文學創作。作為一個集南北朝文化特徵於一身的大文學家,他不僅促進了南北朝文學融合,而且還做出了一些比較重要的貢獻。所以後人才將他譽為“窮南北之勝”。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2.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卓越地位

庾信是窮南北之勝的大作家,現存詩文作品二百五十餘首,他的詩文既有早年的清新靚麗,其中有透露出蒼勁雄渾之氣,為以後唐宋詩詞的發展奠定了基石,杜甫稱讚其文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堪稱千古名句家喻戶曉,其實這兩句的靈感應該來自庾信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與春旗一色”,這是他在《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中的一句經典詩句,寫景抒情、情景相融,“楊柳與春旗一色”將戰亂的離愁巧妙的融入詩句中。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3.庾信早期和晚期作品文學特點

由於庾信早是“宮體詩”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清麗委婉細膩柔美,字裡行間有一種雍容華貴的氣勢。“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裡作春衣”等詩句,不僅語言華美生氣盎然,而且也獨具南朝文化特色。雖然文章內容相對來說有一些狹隘、空洞,但整體來說也可圈可點。

庾信早期作品雖然有一些不足之處,但其深厚的文學功底依然令人嘖嘖稱讚,也為“宮體詩”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晚期作品充滿悲痛、悔恨和濃濃的思鄉之情,他的代表作品《題畫屏風》二十五首,集中了庾信的平生所學。“寓情於景”的創作方法,將境遇和心態融入其中,情感細膩情景形容。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窮南北之勝”之庾信代表作品

庾信早期和晚期寫作特點和內容風格上有很大不同。這既與詩人的人生經歷有關,同時也凝結了南北文化的特色。他一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而且其中不乏一些上乘之作。《擬詠懷》、《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等,都可以體現出庾信的創作風格與思想。

1.《擬詠懷》——迴歸故土的炙熱情懷

“榆關斷音信,漢使絕經過。”這首詩的第一句就通過簡短的語句點出了時間、地點和人物,這是他留在西魏時所表達的思鄉之情。“榆關”指的就是邊關,意思是自己留在邊關之外的北方。始終不見到祖國派來的使者,多年戰亂早已和故鄉斷了聯繫。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聽著異國他鄉的曲調不僅讓世人潸然淚下,生活在民族風情和環境都不適應的北方,聽著北方的羌笛之聲,更讓他想起曾經的歌舞昇平和美妙的樂曲,此時也只能聽著胡笳、羌笛的聲音來思念故土。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多。”藉助閨中婦女思念故土之情,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意,女子思念家鄉已經身形消瘦,甚至每日淚流滿面已經哭壞了眼睛,這種離愁別恨始終沒有停息過,一直持續到紅顏逝去。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點出對迴歸故鄉的強烈願望,同時通過藉助典故表明南歸已經沒有希望,正如精衛填海和華山和嶽山兩座大山合二為一一樣,這種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詩文從字裡行間表現了作者的哀痛和絕望之情。

《擬詠懷》作者一共寫了七十二首,分別寫出了他的亡國之痛和思鄉之情。“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把身處異國他鄉的孤獨和落寞表現的淋漓盡致;“馬有風塵氣,人多關塞衣”通過塞外風情寫出自己的格格不入;“出門車軸折,吾王不復回”慨嘆對梁朝滅亡,曾經的生活一去不復返。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2.《寄王琳》——唐詩的雛形

《寄王琳》是庾信收到好友王琳信件時內心的感慨。“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表達出對故鄉濃濃的思念,身在玉門關如此遙遠的地方,經常翹首以望自己的故鄉金陵,然而從故鄉傳來的信息少之又少。

庾信和王琳一個在北朝為官一個在南朝為臣,兩個人相距遙遠相互通信也非常困難。“信使疏”意思是雖然通信困難,但是苦於路途遙遠通信極少,但是今日卻接到了故人的書信,也有一種難言的驚喜。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承接上文點出了書信的內容,接到好友的書信之後還沒有看內容就已經淚流滿面,“君萬里書,讀罷千行淚”情感細膩,將自己此時此刻悲喜交加的心情描寫的淋漓盡致。一個“獨”字將詩人此時此刻的處境和心情展現出來,身在異國他鄉、孤苦無依、難歸故土,卻又一刻沒有忘記亡國之辱。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3.“賦文”成績斐然

庾信在北朝期間,寫了許多懷古的詩篇,融合了南北文化的優點,集合文化大成於一身,為文學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他的賦也融合了自己豐富的情感,在古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定的位置。

《小園賦》通過景色描寫抒發自己的感情。

“餘有數畝敝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霜”襯托了自己孤獨悲涼的心境,這首抒情小賦語句自然大氣、風格蒼涼蕭瑟,通過宅院的荒蕪和花鳥蟬鳴,深刻的表露出自己迴歸故土的強烈願望。

《枯樹賦》:“乃有拳曲擁腫,盤坳反覆;熊彪顧盼,魚龍起伏”。通過殷仲文對庭院中枯樹發出的感慨,吸附了國破家亡的哀思之情,語言精煉、感情豐富、內容跌宕起伏,融合了南北方特有的文采和意境。


為何說宮體文學代表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堪稱“窮南北之勝”?

結 語

縱觀庾信創作的文學作品,不僅極具文學藝術魅力,同時也促進了南北朝文化融合。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庾信的文學理念以及詩歌成就,也為後期唐代文學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筆者認為庾信的文學成就除了,與個人才華息息相關之外。同時還取決於他獨特的人生經歷。

早期較深的文化功底加上後期異地風情的渲染,使庾信內心情感得以昇華。作品沉穩大氣、飽含豐富的人生閱歷。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庾信屈節於敵國並默默忍受內心的苦悶和煎熬。最終黃天不苦心人他不但成功了,而且還為後世文學發展埋下了伏筆。

【參考文獻】

吳光興《論蕭綱的文學活動及其宮體文學理想》

黃惠燕,朱學斌《淺析庾信《小園賦》創作特色》

吳瑞俠《庾信詩歌佚句考辨》

汪愛武《庾信詩文的優雅與節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