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不知名的小和尚妙手偶得的一首詩,竟超越了蘇軾,得以流傳千古

自古以來,人們都知道:天下文章一大抄,這裡的“抄”當然有借鑑的意思。也有好多文人騷客們為了“致敬”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也常常“抄”。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們都知道,這一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其境界、意向與意境都堪稱古今少有。然而,這麼有名的一句詩竟是借鑑南北朝時期庾信《馬射賦》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這一句,仔細看看,是不是吃了一驚,就改了幾個字,境界就全然不同了,提升了幾個檔次。

不知名的小和尚妙手偶得的一首詩,竟超越了蘇軾,得以流傳千古

還有我們的蘇大才子蘇軾,也老喜歡幹這事,看到賞心悅目的詩詞句子,就拿過來“致敬”一下,從而變成了自己的,流傳千古,反而把原來的詩詞給帶火了。

本來“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出自葉清臣的《賀聖朝·留別》,然後被蘇軾看到了,非常喜歡,就“致敬”了一下。遂而將其寫成“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一下子就火了,不僅自己火了,原先的葉清臣的《賀聖朝·留別》的那句跟著也火了,流傳至今。

不知名的小和尚妙手偶得的一首詩,竟超越了蘇軾,得以流傳千古

據瞭解,蘇軾的其中一首詩詞,全篇的每一句都是出自以前別人的詩詞裡,被他組合在一起,簡直惟妙惟肖,渾然天成。

然而,蘇軾也有“致敬”失敗的時候,數首作品裡都有“致敬”張志和的《漁歌子》裡的“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句,然而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不知名的小和尚妙手偶得的一首詩,竟超越了蘇軾,得以流傳千古

還有一次失敗的也就是這次,一位沒什麼名氣的小和尚守詮,在夜色裡妙手偶得了一首詩,寫在了牆上。蘇軾發現了,覺得好,便根據其詩自己寫了一首。

後來,周紫芝便去尋訪守詮的原詩,作為蘇軾粉絲,他也不得不承認蘇軾敗下陣來!面對不知名的小和尚的一首詩,輸得心服口服。他對守詮這首詩的評價是:純屬天籟,古人風味。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番:

《題梵天寺》北宋·守詮

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

松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履。

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

-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北宋·蘇軾

但聞煙外鍾,不見煙中寺。

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惟應山頭月,夜夜照來去。

不知名的小和尚妙手偶得的一首詩,竟超越了蘇軾,得以流傳千古

我們只要認真讀一下這兩首,便也可發現蘇軾的詩雖然也較為出色,但細細品味,較之於原詩守詮的而言,其意境和遣詞造句還差上那麼一點火候。

首聯“落日寒蟬鳴,獨歸林下寺。”,傍晚時分,我一個人獨自歸去。“落日”表明了時間,“寒蟬鳴”表明了季節和安靜的環境,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寥寥幾個字,便將一幅僧人晚歸圖刻畫了出來,其“禪”的意味十足。

不知名的小和尚妙手偶得的一首詩,竟超越了蘇軾,得以流傳千古

次聯“松扉夜未掩,片月隨行履。”描繪了時間的變換,從“夜未掩”到“片月”,預示著由傍晚變成了夜晚。“松扉”表明了寺廟周圍一片古樸景象,充滿了“禪”的意味,有種“蒼蒼竹林寺”的即視感。靜態和動態相結合,彷彿讀者也置身於其中,感覺到了那種古樸的禪之氣息。

尾聯“唯聞犬吠聲,又入青蘿去。”使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其它的什麼聲音都沒有,只聽見狗在叫,不一會看見僧人的回來,鑽入旁邊的青蘿叢中去了,又復歸到了一片寧靜的環境中。詩人以非常細膩的寫作手法,描寫了回到家中看見的一件小事,所見的都寫了出來,意境深遠。

不知名的小和尚妙手偶得的一首詩,竟超越了蘇軾,得以流傳千古

綜觀守詮這首詩,富有禪味的意境和遣詞造句的能力以及運用到的詩詞手法,全詩處處寫靜,卻沒有一個靜字。物和景的描寫無不活靈活現,感覺似一幅畫鋪在讀者眼前。與他的詩相比,蘇軾的那首“致敬”之作只能是輸得心服口服了。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