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是把雙刃劍,還要看你怎麼玩?

588!560!520!價格戰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疫情下對於各個電動車品牌來說,2020年是關鍵的一年,馬太效應加速凸顯的當下行業,各品牌在新年伊始就紛紛發出響亮的口號與目標並開始排兵佈陣,對2020年充滿了信心與憧憬。

2020年,雅迪提出全新銷量目標:向年銷量1000萬發起總攻。

2020年,愛瑪將正式開啟全球化戰略第二階段,戰略全面升級,銷售目標直指800萬。三年之後銷量要突破1000萬輛,佔據行業總銷量的40%。

2020年,臺鈴將為400萬終端銷售目標強勢賦能,進一步與其他品牌拉開差距。

2020年,小刀將全面構建大品牌格局,力圖謀變破局,目標直指400萬!

2020年,金箭繼突破200萬銷量目標後提出“衝擊350萬年銷量,做到行業第三”的全新戰略目標。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還要看你怎麼玩?

然而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發酵,電動車行業先是在線下停擺的危急時刻,紛紛轉戰線上,視線上為營銷破局的關鍵支點。剛剛過去的3月份,由頭部品牌掀起的線上新品直播發佈會、招商會層出不窮,“線上直播”一下子成為行業最熱門風口。再就是進入4月份之後,直播驟然降溫,新的一輪以“突破行業價格底線”為旗幟的營銷風暴襲來,引發業內熱議。

3月29日,興世達開啟線上新品直播發佈會,大幅度讓利以兩款588、666超低價新品大殺四方,全程1.5小時的直播引來50萬行業客戶觀看,“經銷商的搬運工”的定位更加廣為人知。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還要看你怎麼玩?

4月1日,愛獅公佈小龜王眾籌價:8XX!打破了該款車型一直在四位數一千元上下波動的“價格底線”。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還要看你怎麼玩?


某品牌520不限量!價格戰上演著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好戲。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還要看你怎麼玩?

五大品牌對於其提出的2020年度目標都是勢在必得,如若達成便是3000萬輛的規模,而在過去的2019年整個行業產銷量剛剛歷史性的突破4000萬輛,隨著疫情好轉,開學季、復工潮、電動車抗“疫”有功等因素會使電動車市場爆發一輪補償性增長,但市場需求的增長也有其自身規律,爆發性增長還是罕見的,業內所有品牌都不是糊塗蟲,市場蛋糕不會無限大,部分非頭部品牌看似反常規的低價格策略實屬正常之舉。


妄言“低價是割韭菜”並不中肯

一時以來,行業談“價格戰”色變,更有甚者,只要做低價的就給其貼上“雜牌”的標籤,殊不知整個行業都找不出從來不做低價的品牌。大品牌打“價格戰”是戰略,中小品牌打“價格戰”就成了割韭菜,如此定義者和某些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某大國崛起的無良之人有何區別?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還要看你怎麼玩?

眾所周知,由於疫情影響,行業歷經長達一個月的停擺,其中單純依靠線下運營的經銷商傷害最大,接連錯失春節兩個小旺季,年前備貨庫存積壓,全國疫情不斷氾濫被勒令關門歇業,房租、水電、工資、貸款等開銷照常支出,大量經銷商戰“疫”經久不堪重負,進入3月後,經銷商都想以最少的現金回貨鎖住“疫”後消費紅利。很多廠家洞悉這一需求,推出更高性價比、更高利潤的產品,即滿足了經銷商需求,又可促進自身品牌市場佔有率,進而在新的一年贏得企業的發展,有何不可?

特殊時期,行業內廠商無一不被新冠肺炎疫情所傷,相比之下,抗風險能力孰強孰弱?企業少賺一點,讓利給終端衝量贏業績,雖談不上君子,但也絕對不能算小人吧?


“價格戰”有利於遏制過度研發

“價格戰”本身是個中性詞,一般是指企業之間通過競相降低商品的市場價格展開的一種商業競爭行為,目的是打壓競爭對手、佔領更多市場份額、消化庫存等。

如果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前提下,生產方、經銷商依然是有利潤的,“價格戰”則無可厚非,還有利於消除利潤過大化對於最終買單者的盤剝,也有利於促進產品迴歸本源。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還要看你怎麼玩?

因為產品價格永遠沒有那麼單純,人為賦予了太多的東西,即所謂附加值。一個產品本身的質量已經達到市場的要求了,這個時候如果你再提高它的質量,那麼它就成為一個超值產品,但它超出來的這部分“價值”,市場實際並不是真的需要,所以這個時候不但加高了本身固有的成本,而且市場不會為你的“超值”買單。電動車行業近年來在研發方向上也走了不少這樣的路子,如某跨界品牌以“智能化”為名想意欲電動車打造成為“可以騎行的手機”,探索精神可嘉,有這個必要嗎?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還要看你怎麼玩?

“價格戰”並不LOW

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總設計師也提出過“黑貓白貓”理論,有競爭,才有發展,價格戰的本質其實就是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同質同價的賣家們為了能夠得到更多市場份額及“不可擴張”的資源,不惜通過降低利潤去佔領。

業內很多人都說搞價格戰不講究,太low!但不要忘了,最早的“世界工廠”英國就是通過工業革命帶來的低成本低價橫掃全球,如今的中國製造在改革開放前半段也是憑藉“低價”攻城略地,

有了市場就有了利潤,就可以做得更大,做得更專業,就可以加大投入,產出好產品,自然好價錢。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覺?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還要看你怎麼玩?

存在即為合理,價格戰是貫穿商業始終的。如今電動車行業發展進入中後期,馬太效應凸顯,甚至大有出現行業“寡頭”的苗頭。對於眾多非頭部品牌來說,要從彎道超車已經不容易,只有抄近路,以最為純粹的產品,去除華而不實和花裡胡哨,讓經銷商多賺一點,讓消費者少花一點,讓這個樸實的行業也更加樸實一點。

套用特別真實的一句話,“再牛逼的運營,也比不上20元的價格”……畢竟,如今的境況,妄談“消費升級”已不合時宜,幫你的客戶省錢才是正事。

“價格戰”是把雙刃劍,還要看你怎麼玩?

同樣是價格戰,最後的效果有時卻是天壤之別,還看你怎麼玩?這是一把雙刃劍,玩好了銷量爆棚,名利雙收;玩不好萬劫不復,只能出局。

價格戰!還需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