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守护,“成昆二代”的半辈子

静静守护,“成昆二代”的半辈子


4月8日,明媚的阳光洒在大渡河上,碧绿的河水缓缓流淌,两岸是巍巍青山,成昆线蜿蜒而出。


半山腰的“咫尺之地”,柏村站静静伫立。四根股道,几间站房,刘玉良在这“咫尺之地”已经工作了8年。


静静守护,“成昆二代”的半辈子

轨道延伸尽头若隐若现的站房 (黄琛 摄)


对刘玉良而言,成昆线已成为他另外一个家。


1985年到阿寨站,2001年到白石岩站,2012年到柏村站,不知不觉间,刘玉良已在成昆线工作了35年。


“其实也有很多机会离开成昆线,但还是舍不得。”刘玉良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外人难以理解,只有成昆人才懂。


刘玉良的父亲曾参与成昆线的修建,通车后留在轸溪站,成为一名扳道员。刘玉良小时候随母亲在轸溪生活过几年,轸溪的烈士陵园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徐文科烈士的事迹深深地影响了他。


静静守护,“成昆二代”的半辈子

静静守护,“成昆二代”的半辈子

青工清明祭扫徐文科烈士纪念碑 (曾俊逸 摄)


1985年9月9日,刘玉良对这一天记忆深刻。


这一天,他早早在燕岗登上火车,一路向南,直到晚上才到达第一次工作的地方——阿寨站。荒凉的环境让他一度退缩,但慢慢地,他爱上了那里。


结婚后,刘玉良把家安在了自贡,回家要从成昆线转成渝线花整整一天的时间。而今,他只需用5个小时就能到家了,“等以后自贡通高铁就更快了”。


静静守护,“成昆二代”的半辈子


柏村站站长刘玉良


刘玉良每次回家都来去匆匆。2012年8月,孩子考上大学,一家人刚吃完饭,刘玉良就接到段上通知,第二天就赶往柏村站报到。去年,刘玉良去医院做颈椎和腰椎核磁共振,报告都没拿到就回车站上班,医生说需要住院,他却说:“哪来时间住院,又不是大毛病。”


和家人相处时间太少,刘玉良总是缺席孩子的成长。“孩子今年27岁了,他从小到大我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相处的时间可能总共还不到一年,对他的了解还不如对成昆线的了解多。”刘玉良说,对工作,自己问心无愧,但对孩子,始终心有歉疚。


有研究说人一生平均会遇见8万人,对刘玉良而言则不然。在柏村站,除了火车进站时的鸣笛和蝉鸣鸟叫外,连大渡河都是静静的,往往一周才能见到一两个旅客。


“现在反而不习惯大城市的喧嚣了。”他说。


大渡河吊桥

位于柏村站旁,如今交通好了,已很少人使用

静静守护,“成昆二代”的半辈子


尽管没有什么旅客,但柏村站每天却要接发50多趟列车。成昆线的岁月慢慢悠悠,但刘玉良却总感到时间不够用。每天7时上班,18时交接班,吃饭、学习规章、处理文件,回到宿舍往往都22时左右了,再看看新闻、和家人聊聊天,就该睡觉了。


随着汛期来临,刘玉良的工作节奏更快了,常常夜晚都要出去检查。车站不远处有一个Ⅱ级防洪看守点,尽管不属于他的负责范围,但一遇刮风下雨,他总要去看看才放心。


静静守护,“成昆二代”的半辈子


身着防护服巡查的刘玉良 (黄琛 摄)


年逾五十的刘玉良“陪伴”成昆线的时间不多了,想到这些他总是莫名伤感。“我父亲70岁住院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回成昆线看一看。年纪越大,我越能理解父亲。”他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