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线上的“桥路尖兵”

成昆线上的“桥路尖兵”

边坡溜坍处增设防护工程

成昆线上的“桥路尖兵”

现场探讨施工方案

成昆线上的“桥路尖兵”

护送运输物料的骡队

成昆线上的“桥路尖兵”

隧道壁喷浇混凝土

成昆线上的“桥路尖兵”

搅拌混凝土

成昆奇迹耀长空,峻岭崇山贯铁龙。10月25日17时42分,机车呜呜的笛声回荡在成昆线K310公里处的上空,首趟货运列车57012次安全通过“8·14”水害地段。黑黝黝的山上仿佛出现了一抹抹嫣红,寂寥的大凉山,冷峻中透出一丝妩媚。至此,成昆线抢险复旧施工一线的干部职工,已连续奋战了50天。

7月进入汛期后,受暴雨泥石流的灾害影响,成昆线凉红至埃岱区间多次中断,一直处于反复抢险施工状态。作为集团公司的桥路大修专业站段,成都桥路大修段(成铁工程总承包公司)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动员令”,号召干部职工参与成昆线抢险复旧。此令发出后,该段陆续收到不少干部职工的请战书,迅速组织了200余名干部职工进入成昆线抢险现场,利用线路中断的“大天窗”作业契机,在成昆线沿线集中开展49个抢险复旧工程,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边坡溜坍、河岸冲毁等进行了及时整修,对线路相关区段的路基基床、桥梁钢梁、隧道铺底等部位的既有病害进行集中整治,掀起了誓夺成昆线抢险复旧攻坚战全胜的大干热潮。

10月25日傍晚,听着远方传来的汽笛声,成昆线323公里280米至390米处工点施工监管负责人龙义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着列车穿行而出,一道道绝美的峡谷、高山、河流仿佛呈现眼前,山间的索玛花再次盛开,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情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荧幕上的经典影像。如今,“嗒嗒”的马蹄声也回荡在成昆线上,9月10日,成昆线323公里280米至390米处边坡溜坍增设防护工程正式开工,因距离公路较远,机具材料只得通过骡子运输。行走在区间的骡子队,成了绿色环抱的崎岖山路上一道独特风景线。

施工监管负责人龙义斌和防护员温佳,是这个工点仅有的两名职工,自9月4日动员令发出,他们第一时间赶赴成昆抢险复旧一线,每天头顶烈日,迎风冒雨,额头上的汗水顺着帽檐滴落,衣衫被汗水浸透。他们的黄背心,不知附着了多少石灰与土砾,脚底不知沾了多少泥土与砂石,他们都莞尔一笑,拍一拍灰尘继续投入工作当中。

日落西山,朝霞满天,一日的施工任务结束,客居他乡的二人总会觉得,乡愁在思绪里潜滋暗生,但这种乡愁在他们身上不是哀怨,而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此心安处是吾乡”大约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此时,夜色渐浓,无数的星星争破夜幕探出头来。双河口隧道内仍是他们奋斗的身影,每一处地面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10月23日晚20时,由成都桥路大修段负责的成昆线326公里74米处双河口隧道衬砌裂损整治工程准备进行挂网喷砼施工,距离工点完工还有两日。

“K326+074工点班前点名:李时宽、游旭东、蒋伟……”每次班前点名,施工负责人徐利成都会给大家讲解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安全提示,要求班组全体职工“安全心中记”。26天前,施工负责人徐利成带着他的班组,赶赴成昆线326公里74米处的双河口隧道开启新一轮的抢险复旧任务,隧道内恶劣的环境,也在这支队伍人员的心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年仅28岁的徐利成,是车间最年轻的施工负责人。工期短、任务重,如何在仅有的“天窗”点内抢出更多的工程量,是他每天回到驻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考的问题。桌上的施工组织和图纸不知翻了多少次,封面的颜色渐渐泛黄,纸边微微翻卷,床头灯一直留着微光。“我不敢睡得太沉,成昆线地形复杂、条件恶劣,近日持续降雨,很怕隧道出现渗水的情况。”

脚下的泥泞一深一浅,肩上的使命从未改变,休息时间,徐利成时常到隧道内进行检查。为了确保工程如期推进,班组全体职工夜以继日地工作,中途休息往往都是就近选择一块干点的地方。发梢上的水泥,黄背心上斑驳的尘土,是他们艰苦奋战的印记。双河口肆虐的风,将他们的脸庞吹得黝黑;砼喷射机外溅的混凝土,将他们的皮肤蛰得疼痛,他们依然奋战在现场,做黑夜中的“桥路尖兵”。

黄沙漫天心田暖,坚守成昆铸铁魂。他们说:“我们将传承弘扬‘坚守实干、创新争先’的成昆精神和‘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代铁路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激情和汗水,保成昆线顺利开通。”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节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如今,成铁桥路人,不畏艰辛,在泥泞中艰难跋涉;战天斗地,抢险复旧保畅通;走蜀道,战天堑,复成昆!以风雨中从未松懈的坚守,书写着“坚守实干、创新奋进”的成铁精神。(刘睿婷 张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