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路 同样的温度

不一样的路 同样的温度

高铁时代

在中国的东部,1100公里的京沪高铁上,复兴号列车正以300公里的时速前行。它串起了北京和上海——这两座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繁忙的商旅人士,早上8点在北京登车,中午就能在上海吃午饭。

不一样的路 同样的温度

慢车

两千公里外,西南边陲的大凉山深处,568次列车以平均时速40公里在群山之间穿行。在这个高速列车交叉纵横的时代,这样的慢车似乎有些脱离时代轨迹。它所走的成昆铁路,是新中国最早投入建设的铁路之一,1958年动工,到1970年才正式建成通车。它所连接的成昆两地,是中国地质环境最复杂、也是最穷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在50年里,全国铁路有过几次大提速,运行在成昆线上的很多列车,逐渐加上了“K”(快速)、“T”(特快)、“Z”(直达特快)等字头,很多站点不再停留。而只有568次列车,身披经典的军绿色,近50年来一直缓慢穿行在这片大凉山区。它就像一座古老的大摆钟一样,来回往复、风雨无阻,停靠在一个个不知名的小站点上,带领着千千万万的彝族同胞走出大山,牵引着山区经济的发展。

不一样的路 同样的温度

大凉山居民

而在遥远的晋豫交界的太行山区,蜿蜒着一条长约7.5公里的非专业人员建造开凿的挂壁公路。这条公路因其险峻而得名,它的起点锅崖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原本没有任何道路与外界连通。上世纪60年代,当地百姓为了走出大山,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用锤子、钎子开凿出了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公路。虽然这是一条非标准的公路,很多路段车辆只能以20公里的时速前进,但却改变了锅崖沟整整一代人的生活,这种改变与高速铁路的发展具有同等意义。

不一样的路 同样的温度

大凉山新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大,生产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近三十年来,飞机、高铁和公路不断更新换代,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对时间和效率的追求。

但568次列车和挂壁公路告诉我们,不仅是大城市,在贫穷的山区,那里的人们也有着与世界互联互通的愿景。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推行,那些缓慢而陈旧的路,也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的情感。编辑:张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