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大會始末

1911年4月奉天國際鼠疫大會的召開,其起因是1910-1911年間在東三省爆發的大規模鼠疫。鼠疫先是在俄國爆發,隨西伯利亞鐵路旅客傳入中國。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大會始末

清末東北鼠疫,老百姓紛紛戴上口罩

據《東三省疫事報告書》記載,1910年10月25日,從俄境來華的兩個木工死於黑龍江滿洲里,此為中國首個鼠疫病例。緊接著,疫情便迅速蔓延,所到之處,“朝發夕斃,前仆後繼,官商紳民,無中外貴賤,日惴惴如臨大敵”。

從鼠疫爆發到1911年4月為止,東北三省因感染鼠疫而死亡的人數接近六萬人之多。鑑於中國傳統的防疫手段很難應對此類重大傳染性疾病,東三省總督錫良遂建議清政府邀請各國專家召開醫學大會,共商防疫大計,併為今後的防疫工作總結經驗。清政府批准了錫良的建議,並於1911年4月3日至4月28日在奉天府成功主辦了奉天國際鼠疫大會,與會者包括中、俄、英、日、美、德、法、意、奧、墨、荷11國的醫學專家。該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在本土召開的國際醫學學術會議。

會議籌備

清政府對此次會議十分重視,先是由外務部通電與會各國,敦請各國選派專家赴華參會,後又指示東三省相關負責官員與外務部妥善籌備,並派外務大臣施肇基赴奉天主持工作。同時,攝政王載灃也希望各國專家親赴盛會,研究學理及諸多防療方法,必能多有發明,為將來減除疫患,實世界仁慈之事,為民生無量之幸福也,不勝厚望。於是,在3月25日,施肇基趕到奉天,奉旨與東三省總督錫良一同主持會議的籌備工作。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大會始末

由於此次會議事關中國的防疫問題,且有助於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故清政府在經費的投入上很是用力。為了會議的順利召開,清政府秉持專款專用的原則,命度支部立即下發兩萬兩以資使用,由防疫局在“防疫費”項下開支,其餘後續費用亦可隨時核實照領。

除了落實經費,會場的選擇和裝修問題也十分重要。經過東北地區各官員的反覆協商,會議地點最終定在奉天府大東小河沿惠工公司(今瀋陽市大東區小河沿一帶),設有會場、實驗室、接待室、食堂等區域。為了使專家們享有一個舒適的休息環境,清政府將與會各國代表的住處安排在奉天城內的兩西國飯店,並按一等旅館水平對其進行重新裝修。

會議內容

1911年4月3日上午10時,奉天國際鼠疫大會在惠工公司大會場隆重開幕。大會選舉我國著名公共衛生學家伍連德擔任主席。

作為一次規模龐大的國際性學術會議,奉天國際鼠疫大會共邀請了來自於11個國家的130多人參加,其中包括各國專家、醫生、駐華使節、相關行政官員、翻譯、秘書和記者等。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大會始末

國士無雙的伍連德醫生

在開幕式上,東三省總督錫良代表攝政王載灃宣讀了賀電,並向與會代表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然後,外務大臣施肇基代表清政府致歡迎辭,並向大會提出此次鼠疫防治過程中所發現的12個問題,希望與會各國專家對之加以深入討論。

接著,俄國細菌學教授扎博羅特尼先生代表外國專家致辭。最後,會議主席伍連德對此次鼠疫的疫情以及應對辦法進行了簡要的介紹,並充滿激情地宣稱:“

今日之會為吾國第一次之世界集會,對將來醫學上進步希望無窮,願吾儕努力為之,以期早收成效,我國民智亦可日漸開通,而喚起青年醫學上之觀念也。

下午,由伍連德主持召開了預備會議,確定了大會的程序規則、正式議程和其他有關事務。首先,預備會議規定了議事的辦法,即把大會的主要研究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討論細菌學和病理學,第二部分研究治療方法,第三部分研究鼠疫的歷史。其中,第一部分的討論為重中之重。經伍連德提議,大會一致推薦由日本著名醫學家北里柴三郎教授主持對細菌學和病理學的探討。

此外,預備會議提出,大會應設置準備委員和常務委員。準備委員由美、德、意三國委員派定,常務委員由日、俄、法三國委員派定。與會代表均有發言權,但表決權每國僅限一人。需要投票表決的時候,每個代表團只有一票,票數相等的情況下由主席投出關鍵一票。會議還決定,英語、法語、德語和漢語將作為大會的正式語言。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大會始末

醫護人員為隔離疑似患者進行檢查

接下來的二十多天裡,大會對此次東北鼠疫進行了深度的疫情分析,並針對鼠疫的防治策略積極建言獻策。

首先,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旱獺是此次鼠疫爆發的傳染源,病源地是在俄屬西伯利亞;

第二,在傳播途徑和傳染方式的討論中,與會代表指出鐵路沿線、大道沿線和航運中心是鼠疫傳播的高頻率區域,其主要傳染方式為咳嗽、飛沫、呼吸;

第三,各國專家指出,鼠疫流行期間燒燬染疫房屋及物品的行為均屬過激防疫行為,主張房屋和物品只需消毒和日光照射即可,並給出了相應的消毒方法;

第四,會議專門討論了血漿實驗、防疫注射法、血清療法、防疫漿接種等治療辦法,並提出防護方案;

最後,會議指出,大豆、糧食、皮貨等商品不會傳染鼠疫,相關的貿易活動可照常進行。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大會始末

1911年奉天國際鼠疫大會現場

歷史意義

1911年4月28日下午4點,奉天國際鼠疫大會順利閉幕。會議共歷時26天,達成了45項決議,在鼠疫的疫情分析和防治策略方面取得多項共識。該會議的召開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顯示了中國醫學試圖融入世界的決心和勇氣,擴大了西醫科學在中國的影響,推動了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改良和相關防疫法規的建設,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攻克鼠疫疾病做出了卓越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