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始末

他締造了大明帝國的輝煌,他營建了規模恢宏的紫禁城,他命人編纂了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他派鄭和下西洋,開創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始末

但他也是歷史上爭議較大的一位帝王!他“誅十族”“瓜蔓抄”雙手沾滿了鮮血!但對他非議最多的,還是他的地位來得不光彩!

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按照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將朱標立為皇太子,朱元璋為了培養出理想的繼承人,聘請了大量的名儒輪班為太子講學。

而太子也不負眾望,長大後,溫文儒雅、仁慈殷勤,1377年朱元璋讓朱標開始試著處理政事,以培養他的治國能力,朱標儒家的仁義理念,與朱元璋剛猛的治國政策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父子之間經常就政事的處理方式發生爭執,朱標因治國理念得不到實施,心情抑鬱加上身體不好,終於在1392年結束了25年的儲君生涯,離開了人世!

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始末

朱標的離世,令65歲的朱元璋悲痛不已,悲痛之餘,朱元璋開始考慮繼承人問題,由於朱標的長子10年前已經去世,朱標的次子朱允炆,便成了皇位繼承人的首選,這時的朱允炆還不足15歲,但據說聰慧、孝順、正直,深得朱元璋的喜愛,所以朱允炆很順利的被冊立為儲君。

六年後,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改元建文,史稱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始末

事實上他的祖父朱元璋,給他留下了一個致命的難題!明朝建立之處,為了確保明王朝的江山千秋萬代傳承下去,朱元璋一方面加強君主專制,另一方面效法古代的“分封制”,把他的24個兒子封為藩王,分別駐守全國的戰略要地,而這種分封制的弊端,早已為人們所熟知。

所以時人葉伯巨上疏勸諫朱元璋,要他以漢朝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的歷史經驗為鑑,採取“強幹弱枝”的原則,來削弱和限制藩王的權勢,以此來保證中央集權的穩固。

然而這一建議,並未引起朱元璋的重視,反而被當成是挑撥離間之言,朱元璋將葉伯巨關押治罪,後葉伯巨在刑部監獄,受盡虐待、活活餓死!

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始末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發佈太祖遺詔,令諸王留於封地,不要來京奔喪,燕王朱棣已經在奔喪的路上,卻被建文帝命令返回!此舉導致諸王非常不滿。

而建文帝也開始和大臣商量削藩,當時,藩王們很多都是擁兵自重,獨霸一方,如西安的秦王、太原的晉王、北平的燕王、大同的代王、甘肅的肅王等!而當時手握重兵實力最強的當屬燕王朱棣,他負責防禦北元的勢力,擁兵達10萬之多!

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始末

大臣齊泰認為,燕王朱棣手握重兵,實力強大,而且燕王素有大志,不甘心委身於北部邊疆一隅,應當首先削去,黃子澄卻認為,燕王準備周密難以在短時間內削除,應該首先削去實力弱小的藩王。剪除燕王的的手足,等到燕王孤立無援之時,便可輕而易舉地將其消滅!

一番權衡之後,建文帝採納了黃子澄的建議,隨後,一場影響明王朝發展走向的削藩運動開始了!

為了儘快達到削藩的目的,朱允炆很快派兵包圍了周王朱櫹的王府,將周王貶為庶民,遷往雲南,其後又利用代王,岷王、湘王、齊王等藩王的不法行為,廢除了他們藩王的爵位。

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始末

就在削藩運動,發展順利之時,有人向建文帝建議,削藩不宜過於匆忙,以免引起鉅變!應該效仿西漢實行過的“推恩令”逐漸瓦解藩王,使其難以抗衡中央,面對前期取得的成績,朱允炆對自己一鼓作氣,解決藩王問題充滿了信心!對這一建議置之不理。

燕王朱棣見幾位藩王先後被削,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迎頭痛擊,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

明太祖在位時,怕權臣篡權,所以在《皇明祖訓》中說“朝中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所以朱棣就以此為理由,說齊泰、黃子澄是奸臣,於1399年7月舉兵誅討,稱自己的舉動是“靖難”即平定禍難之意,並將軍隊命名為“靖難軍”,所以歷史上,把這場明王朝內部爭奪皇位的戰爭稱為“靖難之役”

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始末

公元1402年,朱棣率軍繞過防守嚴密的濟南,直接南下,雙方相持於肥河,在此關鍵時刻,建文帝卻聽信大臣的建議,把前線徐輝祖的軍隊調回南京,燕軍抓住事時機,在靈璧大獲全勝,燕軍士氣大振,朱棣乘機渡過淮水,攻下揚州、高郵等戰略要地。

六月燕軍從瓜洲渡過長江,鎮江守將投降,朱棣率軍直撲南京,南京城北金川門守將,李景隆開門投降!燕王進入京城,1402年朱棣繼皇帝位,即明成祖。

當南京城破之時,皇宮中燃起熊熊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後世關於建文帝的下落,也一直爭論不休!據明代官方史料記載,建文帝眼看敗局已定,無奈之中只好和皇后在宮中自焚而死,然而,民間的傳說卻認為,建文帝在皇宮陷落前,已經從密道中悄悄逃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