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源豆瓣及视频截图


周一,《权游》迎来了崩塌式的大结局。

一向以高质量著称的HBO怎么能把一部神剧搞成这样呢?就在拇指君和朋友们疯狂吐槽之际,HBO悄咪咪地放出一部最新制作的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开播便在豆瓣拿下9.6高分。

而今,剧集过半,分数不但没降,反倒涨到了9.7。(隔壁一路下滑的《权游》剧组好好看看)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关于这部剧的简介只有一句话:1986年4月,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人为灾难之一。

其实全片并没有什么恐怖镜头,但拇指君看剧的时候,还是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喘,只觉背脊发凉,心发慌。就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好像那铺天盖地的辐射尘会冲出屏幕一样。

阴霾之下,弥漫的是死亡的味道。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这张海报的背景是切尔诺贝利清理人所佩戴的防毒面具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1点24分,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突然迸发出明亮的光束。

随后,一声巨响,周围房屋震动,蓝色光柱直冲天际。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核电站里的工作人员在急促的警报声中开始进行抢救措施——冷却反应堆堆芯。

这时,一名技术人员冲进来,“它已经爆炸了,反应堆堆芯爆炸了。

全员震动。

但随后,副总工程师立刻发话,“你神志不清了,石墨核反应堆芯是不会爆炸的。”

其他工作人员,“别担心,我们的操作没有问题。”

“反应堆芯不会爆炸的,只能是控制箱爆炸。”没有人相信堆芯爆炸的事实,没有人。

即便当副总工程师走出房间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地上仍在燃烧的石墨残块,他依然当做什么都没有看到。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消防车一路呼啸着开往核电站,那里火光冲天,烟尘密布,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金属酸味。但他们连任何防护措施都没有,包括口罩。

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场普通的火灾事故。“只是会烧上一整个晚上,还有味道有点难闻,就这样。”

实际上,第一批前往核电站的消防员们,再也没能回家。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一名消防员好奇捡起地上的石墨块看了一眼。结果不久后,脱下手套,他的手就变成了这样。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他们被秘密送往莫斯科第六医院,那里有唯一可以治疗因大量暴露在辐射下所引发的急性辐射病的专业设施。

消防员瓦西里的妻子从家中远远赶来,却只被告知他们是瓦斯中毒。医生隐晦地警告了她“

最多半小时,绝对不能碰触他”。

此时的消防员们仅仅只是面部皮肤发红,有点微痛,他们还像正常人一样,聚在一起抽烟打牌侃大山。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瓦西里和怀孕的妻子笑着深深拥抱。

他们并不知道,死神早已在一旁举起了镰刀,准备收割生命。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很快,欢快的笑声变成了痛苦的哀嚎。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一切,将会更加残酷。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核辐射专家列加索夫教授讲述了人在接受超高强度辐射后的变化:首先细胞结构会遭到破坏,皮肤起泡变红变黑。之后有一段潜伏期,有一两天时间看起来很好,接着骨髓坏死,免疫系统失效,器官和软组织开始分解,动脉和静脉像筛子般破裂,无法再为他止痛。他会疼到无法想象,三天到三周后,必死无疑。

在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里,第六医院的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他们前来门诊时,就心理上来说,真的很让人难受。他们直接从机场被送来,几乎所有人都还很年轻。他们抵达时都还是潜伏期,他们不会觉得不适。他们的衣着都一样,都穿着同样的睡衣,彼此开着玩笑。但是我们知道,其中有很多人会死,有27人很快就死亡。他们都吸收了巨量的辐射,因为致命的烧灼而痛苦不已。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截图

之后的两周内,瓦西里就像教授描述的那样,皮肤,骨髓一点点烂掉,直到死亡。

他让妻子把窗户打开,给他讲述窗外有什么。

妻子说:“有红场,克里姆林宫,救世主塔楼……”其实,窗外只是医院的墙壁。

已经浑身肿胀、溃烂,遍布出血点的瓦西里笑了,“我答应过你,要带你来看莫斯科,对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瓦西里他们死后,被重重塑料袋包裹塞进木棺里,再套入金属棺中,焊死接缝。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他们将被永远封存在水泥浆中。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几个月后,瓦西里的孩子出生。但仅仅存活了4小时,她就死于强辐射引起的肝硬化和先天性心脏病。根据测量,她身上的辐射量,是人体能够承受的4倍。

剧中的这对消防员夫妇,在现实生活里有着真实的原型,他们的名字就叫瓦西里与柳德米拉,他们的故事被写进《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一书中。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柳德米拉回忆丈夫死前惨状,这样描述:“手臂和双腿的皮肤开始龟裂,全身长疮。只要一回头,就可以看到一簇头发留在枕头上。我每天替他换那片布,上面都是血。我把他抬起来,他的皮肤就会粘在我手上。”

瓦西里在这次救火行动中,共计受到了1600伦琴的辐射。而一般认为人体每年最多可以吸收2伦琴而不受影响。吸收400伦琴,就可以致死。“他已经不是人了,是一个核反应器。

在切尔诺贝利的无数受害者家庭中,瓦西里一家的悲惨故事,比比皆是。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承认。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截图

事故发生的那个夜晚,被爆炸声、警报声吵醒的小镇居民们站在铁道桥上远远欣赏着电厂的火光。(在真实历史中,这座桥后来被人们私下称为“死亡之桥”)

他们中有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有几岁的孩童,还有老人。他们端着水杯,讨论着那光真漂亮。

掺杂着灰烬的风吹过他们的脸庞。那灰落在他们发间、眉梢,钻入衣领。孩童们追逐打闹,像在欣赏一场难得的鹅毛大雪。

没有人告诉他们那风里暗藏杀机。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而此时,这一事件的相关负责人们正躲在一间自认为不会被辐射影响的安全屋里相互推诿。

“我怎么会有责任呢?我当时正在睡觉。”

“我们已经控制住了现场情势。”

“只是水箱爆炸了而已。”

“仪器测量显示只有3.6伦琴,这并不太糟糕。”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可实际上,反应堆堆芯已经炸裂,熊熊燃烧的反应炉正持续不断把放射性尘埃抛洒到空中。仪器无法显示准确读数,是因为测量上限只有3.6伦琴。

爆炸发生的第二天中午,仪器显示普里皮亚季大气中的辐射量已经达到0.2伦琴,是正常值的1.5万倍。到了晚上,这一数值已经飙升到7伦琴。

普里皮亚季的四万三千名市民本该紧闭门窗,并服用碘片中和辐射,但他们仍一如往常地去买早点、晨练、上学、上班。

而此时,天上的飞鸟突然落地,挣扎了几下,便再也没有了动静。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其实,早在爆炸当晚,就有人主张应该让市民们迅速撤离。但却被领导一票否决:

我们封锁城市,谁都不许离开,切断电话线,以防消息的误传。我们需要防止人民破坏自己的劳动成果。

语音刚落,会场内众人纷纷起身鼓掌,叫好。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后来,有人自告奋勇前往事故现场测量,得出真实数字1.5万伦琴。而如果是在临近的厂房屋顶,这一数值将达到2万伦琴。这意味着,核电站每一小时的辐射相当于2枚广岛原子弹。更要命的是每个小时都在辐射,过去20小时就相当于40颗原子弹爆炸。

核芯已经暴露,辐射并不会停止,它会一直燃烧扩散毒气,直到整个陆地的生命都死绝。

以上,并不是电视剧里杜撰的情节。

根据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所记述:

爆炸发生的第二天清早,大街上已经出现了戴着面具的士兵。但普里皮亚季的市民们对此毫不知情,如常上班。

直到爆炸发生30小时后,超过1000部巴士逐渐抵达市区。市民们被告知只有2个小时打包财物,随后需要迅速集合,乘坐巴士离开。

他们都以为最多只会离开3天。实际上,这一走,便是永远。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截图

而在更远一点的基辅市,在事故发生6天后,当地辐射值已是正常值的几千倍。但盛大的五月庆典依然要如期举行,并且鼓励市民们踊跃参加。

关于切尔诺贝利爆炸事故的一切,仅仅只能在《真理报》的一个小角落里找到。

更令人不安的是,所有关于1986年五月节的画面和照片,都从国家档案中消失。有多少孩子在这场游行中被辐射影响,人们更是一无所知。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截图

爆炸发生后一周,大撤退仍在持续进行。

离核电厂7公里的切尔诺贝利市居民也被撤离,接着是核电厂方圆30公里内的所有村庄居民。

13万居民被迁走,其中很多人已遭到严重污染。

一个世界在几天内,就被看不见的敌人夷平。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截图

反应堆的大火足足燃烧了10天左右才被扑灭。

这期间,数十万名军人被征调事故现场。他们穿着普通的军装,乘坐直升机在反应堆的正上方,对着燃烧的火焰,徒手空投80公斤的沙包和大量硼酸,希望借此能中和辐射并闷熄火焰。

反应炉上方的辐射值已超过3500伦琴,驾驶员们每飞一趟就要吸收5-6伦琴。而他们中最多的一天要飞33趟。

飞过几次之后,他们就会开始呕吐,腹泻,接着出现更多致命症状。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截图

但此时,第二次爆炸正在酝酿中。

由于事故发生时的错误操作,反应炉下方的地下室里目前积满了水。如果燃烧的岩浆穿透反应炉底部,接触到池水,必然会引发二次爆炸。

而这一次,半个欧洲都将被夷为平地,整个欧洲的食物和水源都要受到污染。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三名工程师自告奋勇潜入地下室打开水阀。

辐射值不断攀升,测量仪的滴滴声越来越急促。他们最终成功开启了水阀,可三个手电筒的光亮也逐渐消失在这一片死寂的黑暗中。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图片来自《切尔诺贝利》视频截图

除此之外,一万名矿工还被紧急征调事故现场,挖掘通道,修筑防护装置。

在高达50度的高温下,他们赤膊上阵,没有任何防护工具,且24小时无休。

没有任何人告诉他们这件事的危险性。

根据估计,有1/4的矿工在40岁前死亡。但在官方统计资料里,并没有列入这2500名死者。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截图

从爆炸发生,到防辐射的石棺建成,前后共有50万人参与了切尔诺贝利的清理工作。

他们统统被称为“清理人”。其中一些徒手清理屋顶上石墨残渣的士兵,则被称为“生物机器”。

他们中死亡、伤残的数字,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官方统计数据。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楼顶辐射太强,从摄影师拍摄的照片都能清晰可见。来自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截图

被迫离开家园的30万核难民们,并不被其他人所接受。

其他地区的人们看他们,宛如看着一个定时炸弹。不愿意接受他们来定居,因为害怕他们身上的高辐射。不愿意和切尔诺贝利地区的人结婚生子,因为他们害怕会生下一个怪物……

30年后,大约有180人被默许重返限制区。尽管那里生活成本昂贵,医疗条件艰难,还有辐射的威胁。但是,这片土地是他们的家。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切尔诺贝利:30年后》截图

这场事故的影响,并不仅仅只在乌克兰。辐射尘随着风向飘到了欧洲各国上空,放射性元素又随雨水落下,污染牧草和作物。

这些辐射尘究竟会影响到多少人,又会造成怎样的危害?我们都不知道。也许,根本没有人能说得清。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截图

辐射专家乌斯腾科相信,

这次核事故最坏的结果还没有到来。

“基因突变的危害,通常要四代人以后才能表现出来。”

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受到了多少辐射,而是他受到了辐射。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切尔诺贝利:30年后》截图

而今,旧的石棺已经被拆解。一个全新的重达31000吨的石棺已经覆盖在爆炸的反应堆体上,封存住近两百吨核燃料,以避免新的灾难。

根据估计,这个石棺可以使用100年。而石棺下核燃料的半衰期为24万7000年。

也许一百年之内,我们能找到新的解决办法。也许一百年后,我们只会重新再建一个石棺……


豆瓣9.7分新神剧,每一幕都讲述了残酷国家悲剧


来自纪录片《切尔诺贝利:30年后》截图


看完这一剧集后,拇指君还在网上搜索了两部相关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和《切尔诺贝利:30年后》,还有书籍《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我惊讶于HBO的大胆和对这一真实事件还原的准确性,但正因此才更让我瑟瑟发抖。

这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人祸,但偏偏酿成了全世界都要为其背负恶果的一场灾难。

33年过去了,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淡忘关于切尔诺贝利的一切。那里可以旅游了,那里的辐射值已经无害,很多动物开始在那里生活,也有人重返家园……

《切尔诺贝利》的开场,是一位核专家的独白:

谎言有何后果?并非是我们会把谎言误认为真相,真正危险的是,我们听多了谎言,便不再能分辨出真相。

一位学者曾言:“切尔诺贝利最大的灾难,并不是辐射,而是谎言。”而比谎言更可怕的,是遗忘。

但愿这样的灾难,再也不会发生。


  • 参考:
  • HBO,《切尔诺贝利》
  • 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b站有资源
  • 纪录片《切尔诺贝利:30年后》,b站有资源


—The End—


秉着呼吸,揪着心看完这部神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