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的謝幕:“送走了對手,我的人間使命也完成了!”

漢高祖劉邦的謝幕:“送走了對手,我的人間使命也完成了!”

公元前195年四月的春天,在長安城未央宮裡,一箇中了箭的倔老頭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他的妻子替他請了位醫術很高明的大夫,估計是當時大漢帝國最有本事的醫生了。那醫生瞧了他的傷勢,成竹在胸:“這病,可以治。”

聽了這句話,躺在床上的倔老頭無端端地大發雷霆,“老子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取天下,這不就是天命所歸嗎?老子的命在天,就是扁鵲也不管用!“倔老頭脖子一抻,翻身過去,拒絕接受治療,倒是大方地賜給了大夫50斤黃金。沒過幾天,這位倔老頭子就去世了,秦末漢初群雄爭霸的時代風雲,隨著他的溘然長逝也煙消雲散。

這倔老頭享年61歲,在古代不算英年早逝,可他遠遠還沒活夠。他是大器晚成的人物,前面大半輩子都是浪蕩子,鄉親瞧不起爹孃看不上,大小也是基層公務員,但是一直討不上老婆。多虧了他岳丈慧眼識英雄,他四十多歲才娶了妻。

漢高祖劉邦的謝幕:“送走了對手,我的人間使命也完成了!”

他起兵很晚,47歲那年在家鄉起兵造反,50歲那年引兵入咸陽接受末代秦王子嬰的投降,54歲那年幹掉那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對手,同一年在定陶氾水之陽登基稱帝。他雖然在50歲那年就封了王,可那是諸侯王,但算起來真正坐擁江山南面稱孤不過短短七年,而這七年間也是南征北戰,忙著收拾當年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打天下七年平定天下七年,他的皇位來之不易,他這皇帝當得辛苦,讓他殞命的那一箭就是他御駕親征討伐老部下英布時,被流矢所傷。

在回來的路上,他就病倒了。或許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一箭會要了他的命。這位臨死還不忘唸叨著“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的倔老頭,就是大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其實他提三尺劍起兵不假,可是大漢的地盤,有三分之二都是韓信打下來的。如果沒有韓信,他能不能幹贏老對手項羽,還是個未知數。

劉邦是大器晚成的人物,他雖然力克項羽登基得天下,但是龍椅都沒坐暖,就駕鶴西去。看起來,他好像是放棄了自己生命,如果他接受良醫的治療,說不定就能活下去了。可是,仔細想想,卻不是這麼回事。有誰能在生與死之間,輕易放棄活著的機會。更何況是歷經千辛萬苦,才打下這萬里江山的帝王?

劉邦之死,我個人認為,很有可能是傷勢惡化,到了不能治癒的程度,他所謂的”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其實是遮掩自己的傷勢。他一輩子慣是要求,當年被項羽打得如喪家犬一般,都不肯認輸,怎麼可能承認自己是因為征伐造反的部下——淮南王英布所傷?他所幸為自己找個漂亮的藉口,死也要死得漂亮,也給呂后找來的醫者一個臺階下。醫者如果救不活皇帝,輕者獲罪,重者掉腦袋。

漢高祖劉邦的謝幕:“送走了對手,我的人間使命也完成了!”

漢十二年,劉邦親率大軍討伐叛變的淮南王英布,在戰鬥中被流矢所傷。英布不是他的對手,被打跑了,劉邦卻沒有親自去追,反而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派其他將領去追英布,自己回沛縣老家。

這是他當了皇帝之後,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回老家。他在故鄉豐邑召集父老子弟飲酒,並召集沛中少年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了一首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像是有預感似的,劉邦在宴席上起舞,吟唱著《大風歌》,涕淚橫流。他還說了一句話:

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

都關中是出了軍事戰略的考慮,不然劉邦更加樂意選擇離故鄉更近的洛陽,作為都城。父老鄉親一再挽留劉邦,劉邦住了十幾日,才依依不捨地返回長安。他在路上就病了,回宮之後一病不起,這才有文章開頭的呂后求良醫。

漢高祖劉邦的謝幕:“送走了對手,我的人間使命也完成了!”

劉邦當時已是61歲的老人,還在四處帶兵打仗,考慮到古代的醫療條件有限,人的壽命都短,已過耳順之年的劉邦也是夠操勞的。史書並沒對他身上的傷有過多交代,傷在哪裡?是否是要害之處,統統不清楚。根據記載,劉邦的箭傷看似突然發作,來勢洶洶要了劉邦的命。其實劉邦馬上得天下,受傷應該是家常便飯,中了流矢後他應該心中有數的。

這個傷若是能控制,劉邦應該在故鄉或者半途上休養,直道養好傷再回去。他受傷後沒有繼續追擊英布,而是返回故鄉,也許是他對自己的壽數早有預感。被他打跑的英布,派手下將領追擊,英布最後死於鄱陽。

7年前,他在垓下跟諸侯合兵,打敗了此生最難纏的對手——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王,數度追得他落荒而逃,而他憑藉著堅韌的意志,終於逆風翻盤了;三年前,他的妻子將他最忌憚部下韓信,騙到長樂宮中棒殺了,那個具有不世出軍事天才的傢伙,畢竟在政治上嫩了一點。他跟他有過不殺之約,見到他的人頭,他心中的滋味很複雜。

漢高祖劉邦的謝幕:“送走了對手,我的人間使命也完成了!”

現在,英布也死了,開國功臣中最能打的三人——韓信、彭越、英布都去見閻王了,他劉邦也終於可以放下心來。大漢江山,從此安穩了。這三人合稱“滅楚三傑”,沒有他們加入漢軍,他劉邦就不可能幹贏項羽。

可是,送走了最後一個老朋友,他在人間的使命也完成了。其實,他也累了,開國之前打了七年仗,從一個小小亭長問鼎天下,古今他是第一人;開國後燕王臧荼造反,他開始馬不停蹄地南征北戰,接下來是韓王信、盧綰、陳豨、淮陰侯韓信、彭越、英布········此時,有一種深深的疲憊,如同潮水般將他包圍。

當年,他是劉太公家遊手好閒的三兒子,斬白蛇起義以來創立不事功業,可是也沒過上一天舒坦日子。他想做的事情,都做到了;他想贏的人,也都贏了。或許,上天安排他在世間走一遭,就是為了平定這紛爭的天下。

現在,他是真累了。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人生是一場摺子戲,謝幕時間到了。

此時離開,也許是上蒼最完美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