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远弗届:中国古代王朝的边疆(上)

导语:在中国古代,当时的人们不存在很明确的边疆意识,他们理解下的边疆和我们现代国际法体系之下的国家边界完全不同。因此可以说,现代历史课本上画出的古代中原王朝版图实际上只是一个大概范围,中原王朝与边界的蛮夷部落并没有很清晰的边界,中原王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更不是现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我们中华民族的边疆意识在经受了深重的民族苦难之后,迟至晚清时期才逐步建立并成熟的。


无远弗届:中国古代王朝的边疆(上)

长城是游牧的农耕的边界


1. 中国古代的圈层结构

在正式讲到中国古代的边疆概念之前,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圈层结构。所谓的圈层结构是指与各种地方政治实体地理空间存在的对应关系。也可以用直接行政区和间接行政区来指称。直接行政区是指在中央王朝直接管辖下的郡、府、州、县等行政区域,间接行政区是指诸侯国、羁縻府州、土司和藩属国。

先秦时期,我国实行五服制。所谓的五服制,在《禹贡》中讲得非常清楚,即“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周振鹤先生认为西周时期的五服制正如“商郊牧野”,即城外是郊,郊外是牧,牧外是野。它是封建制度的理想社会。


无远弗届:中国古代王朝的边疆(上)

五服制


郭声波先生认为五服的划分以百里为单位,是有一定的依据。他认为一个人每日步行最多一百里,如果骑马的话就是二百里,一旦他超过这个数字,那么他必须在外面住宿。所以在五百里甸服中,住在城中的人将收获的庄稼交纳给天子,所谓的“百里纳总”。再远一点,住在城外的野地农民只需要交纳穗秸秆即可,所谓的“二百里纳铚”,以此类推,不同范围内的人交纳不同的贡品。交纳不同贡品主要是为了减轻运输的负担。这个甸服,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指王畿,即中央王朝的都城及其附近,以都城为中心,方圆五百里内就是王畿。

在王畿之外就是侯服,侯服的范围仍然是五百里。一百里外是采,这个采是与天子关系非常密切的大夫采邑,二百里则是男服,三百里则是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像离都城洛阳较近的晋、卫、鲁、曹、宋、蔡、陈、郑、许等诸侯国在侯服之内,包括如齐、秦、楚、燕等比较偏远的诸侯国也在侯服之内。

在侯服之外是绥服。《史记·周本纪》又作“宾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意思是说,在这个圈层之内,诸侯要用文教和武力两种手段保卫天子,以达到四方宾服的目的。因此中央授予这里的诸侯权力更多一点,诸侯自治程度更高,而对中央的上贡较少。

在绥服之外是要服,要服中的要是指约,即盟约,盟誓。所以要服地区是指需要靠盟约、盟誓来维持的地区。“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中的“夷”和“蔡”比较难以理解,原意应该是一种粗放的统治管理方式。在这个圈层内,生活的一般是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的少数民族,他们只需要定期向中央王朝纳贡即可。

在要服之外则是荒服。也是五服中最外的一层,在这个圈层内,中央王朝的势力已经难以达到,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于中原王朝是陌生的,他们与中原王朝保持有限的联系,并且时叛时服,对中原王朝的纳贡也是时断时续。中原王朝将这些地区视为未开化的地区。

2. 直接行政区域和间接行政区域

随着秦朝的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式国家建立,分封制土崩瓦解,郡县制开始确立起来。在先秦时期确立的五服制度逐步瓦解,但是这种五服观念却深深影响了后世的中国人。虽然在汉代、西晋、明代出现过短暂的分封制,但是这种分封制与周代的分封制截然不同,中央政权拥有绝对的权威,分封的诸侯国等同于地方政区,以郡县制度为代表的的地方行政制度牢牢占据主流地位。


无远弗届:中国古代王朝的边疆(上)

兵马俑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大大增强了国家的力量。相当于传统五服中的甸服(即王畿)的区域随着国家的扩张而不断扩大。中央王朝不再采用分封诸侯的形式进行间接管理,而是采用直接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域进行直接管理,这些地方的行政区域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称,比如郡、县、府、州、道、路、行省等,这些行政区域的长官均由中央任命,对中央负责,地方行政长官的合法权力来源是中央政府的授予,且不能世袭,由推举或科举考试选拔而来。中央的政令可以直接抵达基层,基层长官必须无条件的遵守中央的命令,贯彻中央政府的意图。

间接行政区域则是由羁縻州府、土司、藩属国组成。比如汉代在西域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唐代在新疆所设的安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明清时期存在的西南土司,古代的传统藩属国朝鲜和越南等国。这些间接行政区域相当于五服中的要服,至于更远处的藩属国或者名义上的朝贡国,则就属于五服中的荒服。在这些地区,中原王朝的影响力虽然存在,但是这些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是自己推选,且可以世袭,而非中央任命的。一般来说,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内政也不会横加干涉,可以说这些地区的政权存在高度的自治性,这就导致了一个重大的隐患,即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十分不牢固,如果中原王朝势力强大,他们则会臣服,一旦中原王朝势力衰弱,他们就会割据自立,脱离中原王朝的管辖。(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郭声波:《中国历史政区的圈层结构问题》

2:安介生:《中国古代边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