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撒泼,打滚”,妈妈烦躁没耐心?那是你不了解敏感期!

蒙台梭利说过,孩子体内含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敏感性,使他不时做出令大人无法理解的惊人之举。如果孩子失去了这种敏感性,必将造成性格上的软弱并对周围事物丧失热情。

一、为什么孩子总是爱哭闹,任性不懂事

面对孩子“撒泼,打滚”,妈妈烦躁没耐心?那是你不了解敏感期!


你是否发现,当孩子正满怀热情打算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却收到了父母百般的阻挠,孩子往往通过哭闹或者愤怒去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时候大人对孩子的定义无外乎是无理取闹,任性妄为。


一个妈妈刚下班回家,由于大半天的劳动看起来极度的疲惫,正打算休息,一岁半的儿子走过来要她抱,还指着玩具要妈妈陪玩。婆婆看不下去过来把孩子抱走,孩子哭闹起来,拉着椅子不肯放手。


结果是妈妈觉得孩子太闹腾,太不懂事,不体谅大人,把孩子打了。这时候孩子哭的更厉害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被打,也不知道他的诉求为什么得不到回应。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大半年,这个妈妈放假了,有心情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孩子已经不主动不强行妈妈的要求陪伴,虽然家长轻松了但是和孩子的亲密距离却一点点拉开了。


可以看到例子中妈妈的难处,可是我们看不到孩子的难处,曾经最亲密最爱的人,由于其他的事物而忽略自己,拒绝和自己交流。这情况就像是曾经热恋的人最后离你远去,期间的失落和绝望可想而知。


二、孩子哭闹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不懂得表达的孩子发出的信号是什么?


面对孩子“撒泼,打滚”,妈妈烦躁没耐心?那是你不了解敏感期!


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斯通过了昆虫的观察研究,最先发现了生物敏感期的存在。他认识到,昆虫的变异代表它们不同阶段的发育,和昆虫相比,孩子体内同样含有各种敏感期。


1、秩序敏感期

儿子十个月的时候秩序敏感期到来,总是要求把物体归位,有一次下午回到家,我把打湿了的雨伞放在了门外,儿子这时候拍门指着雨伞哭闹起来,我跟他解释雨伞太湿不能拿进家里,孩子死活不愿意,摇头哭声继续加大。


最后以我妥协把雨伞归位,家里才回复了命令,转眼孩子就好像没发生事情一样,玩玩具去了,看着家里的水渍,我只能乖乖拖地去。

2、“环境”敏感期

家里老人不断的催促,出于尊重家人的意志,孩子刚满月没多久我就带着孩子回了一趟老家。当天晚上睡在不熟悉的床上孩子就闹腾得厉害,直接醒了7、8次不等,计划住几天的行程,第二天就返回,即便家里人不太理解这种情况。


面对孩子“撒泼,打滚”,妈妈烦躁没耐心?那是你不了解敏感期!


犹记得孩子三岁前这种睡不好的情况一直出现,只要不在家里过夜,总是睡不安稳,有时候即便回到家好几天也不能安稳入睡。


有一种古老的说法是:孩子被不干净的东西吓着了,还说回家的时候要拍拍床说,孩子回家了,就能避免孩子的失魂。


孩子天生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这一特性能使他们感受到身体各个部位姿势和相应位置。也就是说,在能自由行动和具体生活经验之前,他们就已经具有身体各个部位的高度敏感。


在外的环境阻碍了它敏感性的正常发展,甚至以为移动离开了他熟悉的环境,他都能感知。这也是孩子焦虑不安或者发脾气,莫名其妙闹情绪睡不安稳的原因之一。


3、细节敏感期

最近弟弟抱怨侄女“好变态”,在家里当起了“管家婆”,不小心洒了水她指着要你擦干净,家里的垃圾只要不小心扔出了地上都要求捡起来,甚至烟灰弹出也要求擦干净,他感觉他孩子很多细节的东西都能发现。


侄女一岁半了,虽然语言表达不太行但是细节处比大人还敏感,她总是细心的观察周围的一切,甚至会因为敏感期找到你藏糖果的地方,不用怀疑孩子的“鹰眼”。


婚姻敏感期,口腔敏感期,视觉敏感期,这些敏感期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阶段一一出现,我们行不行该去理会?或者用老一辈的想法以前的孩子不也是没有什么敏感期就这样长大了。我们真的可以不管不顾吗?


有规律的是爱,无原则的是纵,最基础莫过于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有耐性地倾听孩子,指引孩子的成长最关键。



三、如何应对孩子的敏感期?

面对孩子“撒泼,打滚”,妈妈烦躁没耐心?那是你不了解敏感期!


有一次,我和闺蜜出外散步,孩子们玩的开心,我家女儿刚满1岁半,跑起来貌似要摔倒的样子,我笑笑的看着,闺蜜感叹我心真大。


孩子都是通过摸滚懒趴去熟悉周围的环境,通过探索和体验去感知空间,大多数的新手父母都会焦虑孩子各种探索,紧张的抱着孩子,害怕孩子受伤,这种限制无形中孩子就失去了对周遭事物的热情。


首先,家长得学会给孩子解除限制。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提出过“人格发展阶段”相关的理论,其中的孩子在婴儿期(0~1.5岁)内心就会产生对外物错在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期间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感,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尽情的玩耍,我们会一直在。


其次,家长还要学会放下焦虑。


如果你问孩子和大人矛盾触发点是什么?最明显的就是家长的焦虑感太重。


当孩子能够独立行动时候,他和大人的矛盾就开始了。不过由于孩子还弱小,大多时候只能任凭大人“摆布”。大人自诩自己懂得多,有威严容易无形中阻碍孩子成长的发展。


孩子发脾气,本身大多表现为激动和看似无目的的行为。实质上这就是孩子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急切需要大人的理解和关爱。


电视里曾经报道过一个三岁孩子相关的成长日记,主人公回忆,当他三岁的时候想看一次天上的星星。原来孩子父母要求孩子晚上八点就得入睡,从来都是早早把他关在房间,直到他妥协入睡。


面对孩子“撒泼,打滚”,妈妈烦躁没耐心?那是你不了解敏感期!


没有看过晚上的天空听起来很荒谬,现实中这样的荒谬还真不小。大人总是焦虑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祈求孩子都能“懂事”和“乖巧”,只要孩子稍有一点不合“要求”就觉得问题很大。


在确保孩子的基本温饱下,让孩子适当做自主其实是一件不赖的事。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动手做自己。

孩子动手的快乐就像是大人努力工作后得到报酬的感觉。不劳而获总是让人兴致缺缺,想要孩子更投入更有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动手

“不要碰”,“别别别,你提不动”,“我来吧,你别捣乱”,“又把它弄乱”,“你再动我的东西,看我打不打你”,这样话是不是很熟悉?


孩子正是通过动手去锻炼手脚的协调,通过锻炼去协调四肢和大脑的运行,通过运动发展自己的心智,通过反复的锻炼去变得更加的灵活和聪明。

面对孩子“撒泼,打滚”,妈妈烦躁没耐心?那是你不了解敏感期!


不要因为孩子不会说就因为他什么都不懂,不会做,往往看不清,听不懂,摸不透的可能恰恰是我们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