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山中宰相”陶弘景,真正做到入世與出世的平衡

陸梵塵/文

「讀通鑑」“山中宰相”陶弘景,真正做到入世與出世的平衡

陶弘景像

陶弘景,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江寧)人,生於南朝劉宋孝建三年(456年)。他字通明,中年時自號華陽隱居,在他去世後,梁武帝賜予諡號“貞白先生”。傳說他的母親懷他的時候,夢見一條沒有尾巴的小青龍從自己身體裡飛出去,因此相信自己會生下一個非凡的男孩,但他可能不會為陶家後續香火。

陶弘景生活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非常講究門第背景的時代。他生於江東名門,他的祖父陶隆,文武雙全,擅長醫藥和書法等。因為跟隨南朝宋的孝武帝征戰有功,曾被封晉安侯。他的父親陶貞寶,繼承了家族對醫藥和書法等的愛好,有不少名士對他都十分欣賞。陶弘景從小就和上流社會圈子中的人打交道,這為他進入仕途打下了基礎。

陶家幾代都精通醫術,而中國古代醫術與道術、方術多多少少都有些關聯。陶弘景十歲時就研讀了葛洪的《神仙傳》,史書說他從此“便有養生之志”。十歲就立志養生?這實在讓人難以信服,不過但凡名人,似乎總是會被記載這麼一些少年時期就異於常人的表現。

陶弘景十七歲時就在皇族劉秉家擔任一個隨行官員,主要是陪著劉秉的兒子讀書寫詩什麼的。後來,蕭道成勢力漸強,篡奪劉宋皇位的野心也昭然若揭。公元478年,劉秉被任命去攻打蕭道成,這劉秉久歷官場,主要依靠的是他皇室宗親的家世,一直以來都是順順當當,哪裡經歷過這種“大事”,他越想越怕,嚇得準備連夜逃跑,追隨劉秉很多年的陶弘景,自然也在劉秉攜帶的隨行人員之列。這樣一次連夜出逃,使攻打蕭道成的消息走漏,而劉秉本人也在出逃路上被蕭道成的勢力抓住並處死了。陶弘景作為劉秉門下一員,自然也算是反蕭勢力的一份子。這也算是他人生第一次參與大型的政治廝殺,可是他還沒來得及有所作為,或者說他根本還沒回過神兒來,這次事件就以反蕭勢力失敗而慘淡收場了。年輕的陶弘景覺得很寒心,於是他想幹脆逃離俗世,到深山老林裡去隱居算了。

「讀通鑑」“山中宰相”陶弘景,真正做到入世與出世的平衡

陶弘景隱居

他的父親陶貞寶肯定不願意自己精心栽培的寶貝兒子就這麼出世遁入山林了,他藉著自己官場打滾多年的關係,幾經周折,居然又將陶弘景安排在了蕭道成的帳下,看來薑還是老的辣啊。陶弘景接受了老爹的安排,一來或許是因為父命難違,二來他畢竟也還年輕,應該也還是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只可惜,他始終也沒能受到齊高帝蕭道成的重用。這也難怪,畢竟之前追隨過自己的對頭嘛,看來在政治中站隊是很重要的。陶弘景空有滿腹才學,卻事業無成,這讓他很鬱悶,加之他的父親在公元481年去世——他的父親是被自己的小妾害死的,這些都讓陶弘景出世的念頭更強烈了一些。但此時的他,還有高堂老母要侍奉,所以,有些念頭,也只能想想。公元484年,陶弘景二十九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再沒有任何俗世牽掛了,他開始越來越展現出青年少有的淡泊寧靜,也更加傾心道教研究。齊武帝永明十年(492年)三十七歲時,他毅然辭官,遁入茅山(在今鎮江句容),他甚至連正式的辭職都沒辦,就只是脫下官服,掛在宮城門外,就這麼走了。

陶弘景隱居在茅山,一邊埋頭研究道法,一邊抓緊時間做學問,他的《本草經集註》和《真誥》等著作,都是在這段時間裡完成的。

「讀通鑑」“山中宰相”陶弘景,真正做到入世與出世的平衡

陶弘景書法

陶弘景雖然是隱居出世狀態,但他並沒有完全不問世事,他冷眼看著南朝齊王朝日益衰退,看著社會滿目瘡痍,他覺得只有蕭衍才能夠挽救這個動盪混亂的時局。此時的陶弘景已經算是頗有名氣的道教領袖,加上他之前就與蕭衍認識,齊、梁換代之際,他公開表明支持立場,這讓蕭衍備受鼓舞。蕭衍當了帝,這就是梁武帝。他知道陶弘景這麼一個名氣不小的道士,在社會上影響很大,無論是對增添新生政權的神聖感,還是對安定民心都有一些用處,所以他一直對陶弘景都十分器重,甚至有傳說蕭衍建國號為“梁”,都是採納了陶弘景的建議。這一次,陶弘景以一個“世外之人”的身份,反倒是站對了隊伍。

雖然隊伍是站對了,但此時的陶弘景,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滿腔熱血,少不更事的小子了。經歷了俗世幾番風雨,他如今已經能夠很好地把握與掌權者之間的最佳距離了。之所以選擇主動站隊一次,或許也是想在心裡為自己曾經兼濟天下的心願做個了結。當蕭衍打算請他出山的時候,他畫了兩頭牛作為答禮送給了蕭衍:畫上有兩頭牛,一頭牛無拘無束吃草,而另一頭則口戴金籠頭,被趕牛的人牽著鼻子走。言下之意,他很享受自己無拘無束的隱居日子,不想再踏入官場。蕭衍明白了他的心意,也就沒再勉強。雖然這樣,但蕭衍凡是遇到為難事,都要討教陶弘景,兩人始終書信不斷,當時人們都稱陶弘景是“山中宰相”。

「讀通鑑」“山中宰相”陶弘景,真正做到入世與出世的平衡

陶弘景塑像

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八十一歲的陶弘景在茅山去世。生前,他是個在道、俗兩界都吃得開的人。去世後,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日益顯現,無論在道教文化,還是在藥物、冶煉、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領域,都有重要影響。

「讀通鑑」“山中宰相”陶弘景,真正做到入世與出世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