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遺憾,我的部門裡沒有斜槓青年

“你會招聘一個斜槓青年嗎?”老王問我。

“不,我不會,一個不專注於本職的人,不是我需要的。”

“我會,我現在可喜歡用斜槓青年了,愛死他們了。”

老王向我介紹了他部門裡的兩個小年輕。

A妹,部門裡的行政文員,業餘時間做瑜伽教練。入職後,她自己主動提出教同事們課間操,每天上下午各組織大家跳15分鐘,每個月換一次動作,很受員工歡迎。這不僅有助於健康,更活躍了部門裡的氣氛,勾心鬥角之類的事情基本上也沒有了。不少同事和家屬,都加入了她的瑜伽班,聽說生意也是越來越好。

“有她在,我基本不用操心內部團建的事情。”老王說這句話的時候顯得很輕鬆。

B君,部門裡的業務員,每天要去拜訪各個行業的客戶。兼職是他自己做自媒體,把與客戶交流後的一些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提出初步建議,然後發在自己的公眾號上。“這是在給我做免費引流”,老王說,“有些客戶本來無意購買我們的服務,但看了文章後,覺得我們很專業,也很有誠意,發現我們的產品很實用,拉回了不少客戶。”

真遺憾,我的部門裡沒有斜槓青年

一、大部分斜槓都是主業與副業的完美融合

跟我一樣,很多領導都不願意自己的員工在外面兼職。認為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是有限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多少會影響到主業的業績。

我部門裡原先有個員工做微商,每天都在關注自己的銷量,時不時去張羅進貨、出貨,還經常向同事推銷產品。剛開始還好,慢慢的就受不了了,大家對她意見都很大,最後就把她辭退了。

其實主業與副業之間並不是完全的對立關係,真正的斜槓青年,是把兩者粘合在一起,形成促進關係。

“分隔符|”是完全隔開了左右雙方,而“斜槓符/”是可以實現兩端連接的。無數斜槓的連接造就了無數的可能。

當前的斜槓青年主要分為三種。

一是從核心能力出發。

這種斜槓方式,是在主業上不斷錘鍊出核心能力,只有把主業做得更精更強,打出更大的品牌,才能促進副業的發展。同時,更好的副業也能反哺主業,形成良性循環,老王手下的B君就是其中之一。

二是從興趣愛好出發。

這種斜槓方式,雖然是純個人行為,但都可以轉換到人際關係上,優化在單位裡的工作氛圍,不僅不會消弱主業的發展,反而能在輕鬆的工作節奏中得到舒緩和充電。A妹就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

三是從價值需求出發。

當然,也有一些斜槓青年主副業之間毫無關聯,他們直接奔著錢、安全感之類自我價值去,覺得做件事能賺到錢,就投身其中。這種情況,容易在時間精力上產生衝突。如果這個矛盾不能解決,終不是長久之計,我身邊前幾年兼職送外賣、跑專車的人,都紛紛迴歸了本職。

找到一個點,把主業和副業串聯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斜槓之道。

真遺憾,我的部門裡沒有斜槓青年

二、“我喜歡他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你最看中斜槓青年的哪一點?”我問老王。

“能認真對待自己。”老王深有感觸,“他們更會管理時間、更自律、更有決心,也能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人生需要留白,但白有很多種。

有人選擇了純白,他們用剩餘的時間精力去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讓時間白白流掉;

有人選擇了灰白,夜不歸宿、徹夜遊戲、不務正業、喝酒縱慾,不斷放縱和揮霍自己的時間。

斜槓人選擇的銀白,通過不斷地自我打磨,在純淨中放出光芒。

利用時間的方式,就是自我塑造的方式。斜槓青年能夠自己決定自己,努力活出自己,擁有自主的獨立人格。

他們能為自己負責。能主動去選擇自己的生活,並通過選擇去尋找生命的意義感。當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時,他們會去探索其他可能性,而不是怨天尤人;當喜歡自己的工作時,他們也會從其他的角度進行持續耕耘,而沒有陶醉在舒適區中。

他們更會管理自己。珍惜自己的每一點時間和第一分精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充實和完整。他們有一種死磕的精神,願意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像工匠一樣慢慢打磨,來拼接自己的人生地圖。

他們的生命力比較其他人更旺盛,也因此更成熟。他們也比其他人嘗試更多的可能性,讓人生更多元,既能更深入地理解世界,又能真誠地看待自己。因此,他們的自我更和諧,與他們的世界關係也更和諧。

當一個年輕人,不去拼家庭背景、拼財力和人脈,而是完全憑藉自身的實力和才華,不斷努力去實現自己新的可能性,這樣的人,無論如何都應該值得尊重。

真遺憾,我的部門裡沒有斜槓青年

三、斜槓是一種趨勢,組織必須不斷更新管理理念

“你不怕他們辭職嗎?”我問老王。

“不怕。”

A妹在原單位不被認可,幹得不開心才到我這裡來。我給了她足夠的尊重和平臺,她現在與同事關係非常融洽,我有核心留住她。

如果她要離職去開瑜伽館,我也想好了,我會投資她,以她做事的認真勁,我相信她會成功。從這個方面說,我還有點期待她辭職。

B君公眾號的素材,全都來源於本職工作,離開這份工作,他之前的投入就付之東流。而且他的業務量一直是最大的,拿的獎金也很豐厚,高出同行一大截,正常情況下不會走。

老王越分析越自信。

對組織來講,隨著斜槓青年的不斷增加,意味著組織需要不斷轉變管理理念,來適應員工的多元發展變化。

老王至少已經實現了兩個轉變,比我強多了。

一是從“組織承諾”轉變為“職業承諾”。

組織承諾,是個人對所屬組織的目標和價值觀的認同和信任,以及由此帶來的積極情感體驗。

組織承諾,強調的是員工對單位的忠誠,當員工向組織遞交了這份承諾,就意味著將在這個單位中付出自己的一切。以前,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對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於是打工者們紛紛獻上自己對單位的忠誠。

但形勢早已發生了變化,企業的平均壽命越來越短,員工的需求也不斷多元化,再把員工的命運與企業綁定在一起,已經不現實了。因此,組織就要去追求員工對職業的承諾。

職業承諾,是一個人與其所從事的職業之間的一種心理聯繫,是個人內心與自己所從事職業簽署的“心理合同”。

職業承諾,脫離了組織對個人的束縛,員工只需要選擇一條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賽道,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忠誠,然後把未來寄託在它身上。

老王對B君的管理,充分展現了這一點,你可以不對單位忠誠,但只要你忠誠於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我就能保證你獲得足夠的收益,我也有辦法讓你在這個組織下生存下去。

組織只是一個平臺,無論如何斜槓,只要你還在這個賽道上奔馳,只要能保證你對整個職業的認同和情感依賴,雙方同樣都會獲益。

二是從“組織發展”轉變為“員工發展”。

傳統管理思想中,老闆或者領導總希望員工

圍著組織轉,服從組織安排,聽從組織命令,為組織作奉獻。

斜槓青年的出現,意味著員工對組織的依附性不斷在降低,員工不需要再受限於單一組織。在這種情況下,組織要想留住優秀員工,就必須反過來,圍著員工轉。

因此,就要“把員工當成資產”,給予足夠的尊重和資源,讓這份資產不斷增值,而不能把員工當成工具。

當有一天優秀員工準備離開,就像你的孩子長大了,你正確的方法不是牢牢栓住他,而是繼續投資他的成長。

老王的方法就很好,A妹如果離開,沒有足夠的資本自己去創業,老王的資金注入,以及自己在本地的人脈基礎,可以給她強大的支撐,實現雙方的共同獲益。

把員工培養出來,就像讓孩子成家立業,不是你的損失,而是你的繁衍。

真遺憾,我的部門裡沒有斜槓青年

當堅守變得不再值錢,當年輕一代展開無邊界人生,當時代打造出來的斜槓青年蜂擁而至,一個單位、一個組織也必須敞開雙臂去迎接他們,擁抱他們,把重心從組織轉到他們個人身上,提供更多的成長可能,一起把蛋糕做大,從而讓雙方共贏。

我開始羨慕老王,也準備去茫茫人海中尋找適合我部門的優秀斜槓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