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核心理念: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導讀:古往今來的每一部名著,都會有自己的核心理念。比如《三國演義》的主要觀念,正是開篇處的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紅樓夢》的核心則是通過一段愛情故事,見證一個時代的衰落……那麼同樣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自然也不例外,而它的核心理念便是——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從《西遊記》的整體結構,一直延伸到每一處具體情節,以及每個人物的獨特經歷,其實都在無形中訴說著破而後立的真理。而且這一理念不僅體現在此書的字裡行間,就連吳承恩創作《西遊記》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破而後立的體現。

《西遊記》的核心理念: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在書中,唐僧師徒四人通過這樣的經歷,實現了人生境界的飛躍,如來佛祖秉承著這一精神,開創了普度天下眾生的宏大格局。然而在創作這些內容的同時,吳承恩也在不知不覺中打破了現實世界的限制,在文學世界中立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風向標。

由整體格局到個人經歷,從內部情節到創作意義,整部《西遊記》都在向世人傳遞著一種敢於突破的精神,傳達著一股繼往開來的信念。這不僅是古代文人的創新意識,同時也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規律,只有敢於打破原來的界限,才能走上新的臺階,進入新的境界。

師徒四人的經歷,是一個破而後立的過程

唐僧師徒作為《西遊記》中的主要角色,每個人都擁有著不同凡響的出身。比如唐僧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孫悟空是威震三界的齊天大聖,豬八戒是統領天河水軍的天蓬元帥,沙僧是常伴玉皇大帝左右的捲簾大將。這些身份足以讓普通神仙或者妖怪望塵莫及,是他們終其一生都難以達到的目標。

可是師徒四人的人生,卻並沒有一帆風順的走下去,全部在中途遭遇了挫折。有的被貶下凡,有的轉世投胎,總之如同被按下了清零鍵一般,從前所有的輝煌盡數煙消雲散。

無論他們之前處在什麼樣的地位,但是經過重大變故以後,各自的人生都由高峰轉入了低谷。

唐僧在茫茫紅塵中經受輪迴之苦,孫悟空在五行山下忍受煎熬,豬八戒錯投豬胎做起了妖怪,沙僧受困流沙河被飛劍穿心。如此情形與他們從前的生活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完全沒有可比性。

《西遊記》的核心理念: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然而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師徒四人分別在各自最低谷的時刻,迎來了人生的轉機。取經計劃的開展,成為了他們走出困境的關鍵因素。當時的唐僧已經在茫茫人海中沉淪了十世,孫悟空也在五行山下忍受了500年的孤獨寂寞,豬八戒和沙僧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甚至連溫飽都成了一個問題。

不過也正因如此,他們才能吸收之前的教訓,更加珍惜這次機會,在磨難和風雨中砥礪前行。或者也可以說,師徒四人最終之所以能夠戰勝艱難險阻,讓自己徹底發生蛻變,真正修成正果。就是因為他們曾經得到過也失去過,明白失而復得究竟有多麼珍貴。

他們在最初得意的時候無疑都非常輕狂與浮躁,從而也因此犯下了各種各樣的錯誤。譬如孫悟空大鬧天宮,豬八戒調戲嫦娥,唐僧輕慢大教等……這是由各自的經歷而產生的心態,如果想要將之改變,就必須打破原來的現狀。

因為人的心態,總是與生活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只有經歷過真正的風雨和挫折,才能洗去心中的鉛華,讓人生得到沉澱和突破。師徒四人被貶期間所經受的痛苦,以及取經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不僅打破他們之前的生活狀態,同時也打破了內心中固有的思維形態。

《西遊記》的核心理念: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那一段艱辛的經歷,是對師徒四人最好的磨礪,使其達到了破而後立的境界,徹底擺脫了從前的自己,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新生。我國近代學者梁啟超曾說過:

“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不斷打破原來的自己,迎接生活的磨礪,才能在蛻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便是不破不立的真理。

如果沒有打破現狀的勇氣,就無法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反而還會使自己陷入困境,失去原有的一切。

與其等待生活給自己施加壓力,倒不如主動選擇突破。不要等到跌入谷底之後,再去向往頂峰的光明。可是在這個問題上,人們的步調卻總是不能達成一致,有人可以主動打破現狀,但也有人選擇被動的等待。

其實《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早已對這兩種心態做出了詮釋。因為他們在這方面的表現就非常被動,所以才會讓自己遭受了這麼多的苦難。可見在這部書在傳遞核心理念的同時,也從側面透露著一種主動開拓的精神。

不過這還只是局部性的體現,是整部書核心理念的冰山一角。因為破而後立的原則,並不只侷限在師徒四人的身上,從大局觀的角度出發,也同樣能夠感受到它的存在。

取經計劃是破而後立的雙向體現

《西遊記》的核心理念: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在《西遊記》原著當中,取經計劃是一條非常明顯的主線,幾乎貫穿了整部小說。此事是由如來佛祖率先提出,要把自己手中的經書傳往東土大唐,讓那裡的芸芸眾生得到教化,使他們的生活和思想得到改善與昇華。

其實這個決定本身就是一種打破規則推陳出新的行為,因為在此之前大乘佛法一直都掌握在佛教手中,所流傳的地域並不廣泛,從而也讓它的價值受到了很大侷限。在這種情況下,如來佛祖的大乘佛法,並不能達到普度眾生的地步,最多隻能算是佛教內部的珍貴收藏品。

譬如他自己也曾說過,當年自己的門徒下山在趙員外的家裡誦了一遍經文,就要收取對方三鬥三升米粒黃金。由此可見他們之前對待這些經書的態度其實非常保守,不曾展現出無私奉獻的精神。

然而如來佛祖提出的取經計劃,卻顯然打破了這一狀態。他把這些經書主動推向了人口更多,地域也更加廣泛的南贍部洲,而且也並沒有向對方索要十分貴重的財物(最後收下唐僧的紫金缽盂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行為)。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這項開創性的舉動,讓《西遊記》中的佛教迎來了真正的盛世,使其影響力一直從西牛賀洲擴大到了南贍部洲。也就是說如來佛祖的決定,在無形中突破了原來的規則,改變了整個佛教的發展狀態,同時也確立了一個新的方向。

《西遊記》的核心理念: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回過頭來再看東土大唐這邊的態度,大乘佛法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新鮮的認知。因為原著中有言,此前在大唐境內所流傳的一直都是小乘教法,就連唐僧也不曾聽聞過其他版本的佛法。

這樣的狀態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圈子,把他們的思維侷限在小乘教法之內。如果想要進入到下一個境界,那麼就必須打破思維上邊界,突破那一個無形的圈子。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李世民和唐僧表現出了非常主動的態度,一個當即下令取經,一個願效全馬之勞。

他們願意破除之前的認知,主動接受新鮮血液的注入,並且也在用實際行動尋找著突破的方向。也就是說取經計劃其實是一次雙方面的突破,他們都願意打破原來的侷限性,轉而去探索更加廣闊的世界。如此正是人們常說的不破不立,想要樹立起新的格局,要勇於破除己見,採取對外發展和吸收的態度。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生活在一個被封閉起來的小圈子裡,不僅限制了自己的目光,更限制了人生的格局和夢想。如果我們想讓自己得到改變與昇華,那麼便應該拿出破而後立的勇氣。

《西遊記》的問世,完美詮釋了破而後立的真意

在吳承恩創作《西遊記》以前,神話故事和現實世界一直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同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找不到彼此之間的交叉點。比如同樣描寫唐僧取經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這部書雖然也是以取經的故事為主體,而進行改編的神話作品。

但是書中的神話情節,完全與現實找不到相互關聯的地方,所刻畫的場景總是讓人覺得非常陌生,缺少一種代入感。或者也可以說從前那些神話故事中,所描寫的是一個脫離現實的世界,只能表達一種比較抽象的寓意,而無法給人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更不能對當時的實際生活進行具體影射。

《西遊記》的核心理念: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吳承恩

然而這些問題,卻都在《西遊記》中得到了非常完美的解決。吳承恩筆下的神話世界,與現實中的情形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從書中那些角色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習慣,到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以及彼此之間所發生的故事,其中大多數細節都源自於他所生活的真實世界。

包括那些人物的性格特徵,也都顯得非常人性化。因此才會讓人覺得,他並不是在生硬地敘述虛無縹緲的神話情節,而是在真真實實的講述一個故事。甚至就連那些人彼此相處時的對話和神態,都能夠刻畫的惟妙惟肖,可以讓讀者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人物的內心。

此外吳承恩還積極善於用帶有神話色彩的虛構情節,來影射當時的社會現象。這就等於給真實的事蹟,披上了一層神話的外衣,兩者之間雖然存在著某些聯繫,但是卻又似是而非,使人無法定論。

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給文學作品樹立起了一個全新的風向標,可以通過一些帶有虛幻色彩的情節,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甚至可以對某些不公平的現象進行批判。這樣的作品和之前的神話故事相比,顯然更加具有內涵和意義,能夠得到人民大眾的廣泛認可。

而且自從《西遊記》問世以後,這種風格也能成為了一種潮流,後世文人紛紛爭相效仿,創造了一部又一部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文學著作。譬如《紅樓夢》、《封神演義》等等,這些作品都是以神話色彩為外衣,同時對現實的世界進行刻畫和影射。

《西遊記》的核心理念: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所以說《西遊記》的問世,打破了現實與神話之間的界限,從而給文學作品的發展,確立了一個新的方向。如此正式對破而後立的完美詮釋,也是這部書核心理念的最高層次體現。

打破陳舊的規則,破除格局的限制,突破原來的自我,讓自身得到昇華,讓境界得到提升,讓世界得到改變。這些偉大的精神,共同形成了《西遊記》的核心理念: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其實這個世界也一直都在不斷完善,從來沒有人能夠達到真正巔峰和終點。因為我們在打破一些界限的同時,也會形成一種新的規則,對未來造成一定的侷限。所以只有不停地推陳出新,一次次突破自我的限制,才能把人生推上一個又一個高峰。如果每個人都能夠體會了這一理念,並且願意為之努力,那麼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必然會朝著更美好的未來加速前進。

結語

守護是一種傳承,突破是一種開拓,兩種概念看似相互矛盾,但實際上卻相輔相成。因為我們所要守護的並非死板的規則,於破而後立的信念。如果把人生當作一個科學命題,那麼破與立的反覆過程,便是發現真理的唯一途徑。

然而不只是一個人的人生,包括人類歷史的發展,也在遵循著這樣的理念。需要有人不斷挑戰從前的認知,打破原來的狀態,才能帶領整個人類開啟一段新紀元。譬如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提出日心說的哥白尼等等,在他們的事蹟中,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破與立的相互作用。

所以我們在對待世界的時候,也需要拿出一種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不僅要突破前人的思維,更要打破自己內心中那些根深蒂固的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