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衣最初不叫“鳳冠霞帔”,古時的嫁衣有什麼講究

提到中國古代女子的嫁衣,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鳳冠霞帔”。這也是很大程度上受了古裝電視劇的影響,因為很多大型古裝劇婚嫁的鏡頭服飾都是大紅色的鳳冠霞帔。但實際上中國古代女子的嫁衣最開始並不是“鳳冠霞帔”,而是經歷過一段漫長的演變過程才成“鳳冠霞帔”的。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古代女子嫁衣的發展史。

古代嫁衣最初不叫“鳳冠霞帔”,古時的嫁衣有什麼講究

周朝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婚姻制度突出了“禮”制。周朝的婚禮低調、含蓄、內斂,不擺宴席,不鋪排場,因此,女性婚服也並非今天的大紅色搶眼奪目,而是端莊的玄色禮服。(玄色,黑中揚紅的顏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徵著天的、最神聖的色彩)。

其形制為上衣下裳不分的袍式。女性和男性婚服在形制和色彩上差異不大。女性以次、黑色袍衣,為主,束以腰帶;男性以冠、黑色袍衣為主,束以腰帶。其中,女性的次,是將裝飾性假髮和針法混編,形成好看的堆髻,最後以簪釵固定,顯得女子的頭髮烏黑豐美,應是當時的女子髮飾時尚。黑色袍衣飾以赤色邊緣。此外,婚服中的蔽膝(遮蓋大腿至膝部的部分)、鞋履及大帶皆隨袍衣主色為黑色。

古代嫁衣最初不叫“鳳冠霞帔”,古時的嫁衣有什麼講究

唐朝嫁衣採用的是釵鈿禮衣,而且是男紅女綠。從唐朝開始,不再以黑色為尊,這時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禮的莊重神聖和後世的熱鬧喜慶,顏色為男紅女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紅綠配。在我們現代人的審美里,紅配綠乃是最俗的搭配,一旦搭不好,那畫面簡直不要太美。但盛世唐朝就敢這麼穿!唐朝婚服的樣式是釵鈿禮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長裙,披帛,層數繁多,穿時層層壓疊著,然後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

古代嫁衣最初不叫“鳳冠霞帔”,古時的嫁衣有什麼講究

明朝嫁衣則採用的是最經典的“鳳冠霞帔”,以袍衫為主要服飾,且對顏色方面還有講究,貴婦多穿大紅袖子的紅袍,而一般的婦女只能穿淺淡的顏色,裙子雖寬大,但款式很多。嫁衣款式為鳳冠霞帔,其上佈滿珠寶錦繡,雍容華美。新娘加紅蓋頭,或垂絲穗遮面,或紙扇遮面,穿繡花鞋象徵吉祥。女子以用絲、緞製造的褂(上裝)裙(下裳)為主禮服。用白金線、黃金線及珠石等繡成代表龍鳳呈祥的龍鳳和鴛鴦圖案。

古代嫁衣最初不叫“鳳冠霞帔”,古時的嫁衣有什麼講究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嫁衣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服裝,大多是由女孩自己或者母親從小就開始做,一直做到出嫁前才完成,這件嫁衣也因此寄託了女孩子少女時代全部的夢想,和家人的期盼。古時的嫁衣一定要量身定做,手工縫製,才能顯現它的珍貴和唯一,近些年中國傳統習俗的複習為越來越多國人所接受,嫁衣定製正在逐步走入普通中國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