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衣最初不叫“凤冠霞帔”,古时的嫁衣有什么讲究

提到中国古代女子的嫁衣,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凤冠霞帔”。这也是很大程度上受了古装电视剧的影响,因为很多大型古装剧婚嫁的镜头服饰都是大红色的凤冠霞帔。但实际上中国古代女子的嫁衣最开始并不是“凤冠霞帔”,而是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才成“凤冠霞帔”的。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古代女子嫁衣的发展史。

古代嫁衣最初不叫“凤冠霞帔”,古时的嫁衣有什么讲究

周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婚姻制度突出了“礼”制。周朝的婚礼低调、含蓄、内敛,不摆宴席,不铺排场,因此,女性婚服也并非今天的大红色抢眼夺目,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

其形制为上衣下裳不分的袍式。女性和男性婚服在形制和色彩上差异不大。女性以次、黑色袍衣,为主,束以腰带;男性以冠、黑色袍衣为主,束以腰带。其中,女性的次,是将装饰性假发和针法混编,形成好看的堆髻,最后以簪钗固定,显得女子的头发乌黑丰美,应是当时的女子发饰时尚。黑色袍衣饰以赤色边缘。此外,婚服中的蔽膝(遮盖大腿至膝部的部分)、鞋履及大带皆随袍衣主色为黑色。

古代嫁衣最初不叫“凤冠霞帔”,古时的嫁衣有什么讲究

唐朝嫁衣采用的是钗钿礼衣,而且是男红女绿。从唐朝开始,不再以黑色为尊,这时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礼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闹喜庆,颜色为男红女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绿配。在我们现代人的审美里,红配绿乃是最俗的搭配,一旦搭不好,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但盛世唐朝就敢这么穿!唐朝婚服的样式是钗钿礼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古代嫁衣最初不叫“凤冠霞帔”,古时的嫁衣有什么讲究

明朝嫁衣则采用的是最经典的“凤冠霞帔”,以袍衫为主要服饰,且对颜色方面还有讲究,贵妇多穿大红袖子的红袍,而一般的妇女只能穿浅淡的颜色,裙子虽宽大,但款式很多。嫁衣款式为凤冠霞帔,其上布满珠宝锦绣,雍容华美。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女子以用丝、缎制造的褂(上装)裙(下裳)为主礼服。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

古代嫁衣最初不叫“凤冠霞帔”,古时的嫁衣有什么讲究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嫁衣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服装,大多是由女孩自己或者母亲从小就开始做,一直做到出嫁前才完成,这件嫁衣也因此寄托了女孩子少女时代全部的梦想,和家人的期盼。古时的嫁衣一定要量身定做,手工缝制,才能显现它的珍贵和唯一,近些年中国传统习俗的复习为越来越多国人所接受,嫁衣定制正在逐步走入普通中国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