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年會,顧名思義,就是年底開會。

只不過這個一年一度的全司盛會更加隆重和漫長,比起一關門就是一晚上,不打起來不許走的腦暴會、策劃會、週會、總結會...年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分成前年會時代-年會進行時-後年會時代三個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會議的節奏是深入淺出、刺激不斷、循序漸進、高潮迭起的。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首先,暨年會的準備階段,也就是排練

排練是年會的前戲,有節目的練節目,沒節目的多做好事攢人品。當然,逃脫了年會演節目的“制裁”,讓同事排練的人,註定沒什麼人品。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年會節目是個出力不討好的活兒,除了當眾出醜,沒有什麼其他好處。還得擠出原來就幾乎沒有的下班時間,跟本來就不喜歡的同事,在寂靜的晚上,躲在無人的車庫裡,彩排。每多練習一次,對同事、公司和年會的討厭就又增加了一分。

白天要追kpi,下班還要練節目。每個接到年會任務的員工內心都在咆哮:為什麼年底這麼忙,還要給我加工作量?

可以說,排練就是沒有加班費的加班,當然,平時加班也沒有加班費。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然後,年會舉辦地點體現著過往一年公司的營業情況。員工是在公司吃完免費餐統一拉到會場當觀眾,還是各自前往目的地吃冷飯,同樣能看出公司是還挺紅或者要黃了。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雖說在公司內部吃年會餐預示著經營不佳,但體感上卻優於會場晚宴——不管是什麼規模級別的宴會,都註定吃不飽。當然,這只是無足輕重的小細節,年會的真正重點在開場之後的舞臺上。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春晚大部分的主持詞還是高大上的原創內容,時不時還拽個四六八句古詩詞,而公司的年會必有追熱點的執念,只有在公司年會上,特別是有內容類業務的年輕化的公司,才能見到最全的過時熱門大雜燴。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包括但不限於:年初流行過的歌、年中流行過的舞、上上上個季度流行的綜藝設定、上個季度的流行語,和永不過時的女裝大佬。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雖然整得挺熱鬧,年會的節目基本就那幾樣了,公司年會就基本就社區聯歡的水平,不過是下限更低些。無外乎歌舞節目男扮女裝、語言節目對領導明貶暗褒、才藝骨幹上臺吹拉彈唱、最後來一首改編的熱門舞曲,內容無非是鼓勵員工再接再厲、誇誇領導,抱抱大腿,保不準還能拿個獎,最土的公司還能表演一段《感恩的心》... ...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據說男性員工佔大多數的公司年會節目尺度,與美國西海岸脫衣舞酒吧的下限,只有一線之隔。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節目只能說是年會的小高潮,真正的賽點是抽獎。抽獎環節是挽救員工不發朋友圈的最後機會。

場地可以將就,節目可以尬。但獎品是底線!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除了要上臺表演的倒黴蛋和要上臺講話的領導,所有員工都是衝著這個環節來的。寫在公司官網上的企業核心價值觀都是裝給外人看的,年會發的獎品才是企業文化“活化石”。

從CEO致辭,再到老闆開始抽獎環節。一頓拍照猛如虎,一看是對戰五v五。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發公司壓倉賣不出去的貨——公司的血液裡流淌著會過和雞賊。

發“帶薪假一天卡”——擺明了不想掏錢。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發印著公司LOGO的各種揹包、T恤——既想讓員工當人肉廣告牌,又杜絕了員工轉手往外賣的可能。

發電影票——一般對外宣傳成家庭和諧大獎。

橙子暖風機和小狗暖手寶——

獎品雖好,但送給單身員工人總像在嘲笑他們沒對象。

直接給錢——遇到這麼好的公司就嫁了吧!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在大企業的年會上,獎品發的好,pr稿少不了。刷個朋友圈就是小康社會炫富現場。

那些等了一晚什麼也沒抽到的員工,最後只能蹭個陽光普照獎。一般是一個印著公司logo的電腦包或者u盤。對,就是讓你沒法轉手賣掉。美曰其名人人有獎,最後還要逼著發個朋友圈,然後開始新一輪朋友圈點贊大賽。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即使年會這麼坑,你也要裝出熱心參與的樣子。

“別人公司的年會”和“自己公司的年會”真的扎心了

畢竟一年一次,生活,還是要給自己一點儀式感。才有機會受到錦鯉的青睞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