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价源头防范低利率风险,日本保险业有何借鉴意义?

在和2019年说再见以前,保险业先跟4.025%的年金险说了再见。

11月12日,北京的天气已经变得刺骨的寒。

西城区金融街15号,这里的气氛一点也不逊于秋风。

下午会后,决议流出: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险又遭殃了,12月逐步停售;

年关之前的紧急刹车,让圈内众生哗然,有扼腕叹息的,有鼓噪饶舌的……

更多的则是借势压榨最后一滴利益,宣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末班车”,希望开门能红一点。

一、波谲云诡的定价控制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保险是管控最严的行业之一,“偿二代”的大刀让机构战战兢兢。而这其中根据市场变化,我们的保险监管者的反应可谓是迅捷。

从定价源头防范低利率风险,日本保险业有何借鉴意义?

汇回顾历史以来的调控,银保监会将目前的寿险利率一直严格掌控,2013奶奶开始开放年金险预定利率以来,在当年就第一次开始调整法定准备金利率水平,从这里开始了低利率时代的调控大闸,至此之后,几乎每隔一年,监管出手的频次也越来越多。过去年金险、分红险或者万能险混乱的状况开始自上而下的拨乱反正,尤其是在2015年前后,随着利率最新 一次的降低,监管的声音随着多次的发文,将预定利率基本调控在略高于准备金率的水平,而这种资金的严格进出,也是从去年开始的“保险姓保”大旗的侧面写照,健康险的水平提高反应了一个国家的整体保险程度,而年金险则是市场预期的信号标。

这一次,低利率时代的隐忧放在了台面之上,而这关系的是机构也是千千万万的投资者。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借鉴的例子,同为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日本的利率由8%的快速下降到了1995年的1%的水平,而这几年的快速降息,第一时间让当时还属于初步发展的日本保险业备受打击。其中在1997年-1999年就有多达11家寿险企业因为巨额亏损而破产,而这一幕在本世纪初的中国也在上演,以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引导的风波甚至直接让寿险三大巨头垮掉,幸亏最后还是起死回生。

从定价源头防范低利率风险,日本保险业有何借鉴意义?

为何当年的日本寿险业被动刹车?有下面几个原因:夸大回报率、投资激进、价格战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日本国内的保险企业壮大,开始挤占外资公司的时长,诸如友邦、安盛等国际巨头的在那一时间也是保费收入锐减、紧急裁员。而日本当地的第一人寿、安田生命等公司迅速发展,代理人的规模也是不断突破。国内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开始销售高预定利率的养老险、年金险,不少产品的预定利率高达8%。

而这些高利率的后果就是,随着利率下行,利差损越来越多,很多小企业不得不资不抵债。日本大藏省统计数据显示,仅1998年,日本保险业的亏损就高达630亿日元,由投资导致额亏损占比达到了73%。

三、改革与调控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与美国签署了金融自由化的协定,美国发达、成熟的管理制度进入日本保险行业,而监管一系列的补救和止损政策让颓败的行业逐渐复苏,额这一阶段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源头来进行调控。

1、 调整保险组成

在上个世纪,日本市场上的理财型保险占据主导地位,而进行调控后的保险逐步向医疗、重疾等健康类产品倾斜,尤其是防癌类保险的出现,更是标志着日本的保险行业完成了合理且有序的调整期。

2、 调整人力成本

从定价源头防范低利率风险,日本保险业有何借鉴意义?

传统的保险业,费差益是一个很重要的利润组成部分,但是针对人力成本的费差损一直居高不下,日本保险业在2000年后,开始了优化代理人群体、提升运营效率的大换血,这股浪潮的源头来自于美国的保险业,而此阶段通过合并、兼并,将保险公司的数量控制在了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诸如安田生命、日产海上水火、第一生命保险等巨头企业,相应的寿、产划分越来越明晰。

四、我国保险的未来

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低利率时代很快将到来,其带来的行业性风险也越发明显,不论是机构和营销员甚至消费者,都不能在这股浪潮之下幸免。

当然,面对低息的时代,也不要恐慌或者对于保险产生悲观情绪,毕竟如今在4.025%年金险离去之后,3%的预定利率依旧 要高于储蓄,而且主流的保险公司受制于偿付能力的检查,还是能够将负债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的。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利率下行虽然是客观趋势,但目前经济依旧稳健增长,毕竟中国经济体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趋势放缓,但增速依旧大于5%,很难出现快速下行的现象,不必杞人忧天,也不必跟风购买,理性投资,才能有所收获。

从定价源头防范低利率风险,日本保险业有何借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