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中国需要重新审视“低利率”的影响

安邦咨询(ANBOUND)之前曾经指出,全球经济总体已经进入了低利率的货币环境,这将对中国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日前,曾任IMF前全球副总裁、人民银行副行长的朱民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世界经济处于低利率、宽货币的格局之下。但他表示,全球经济在经历一个“日本式”的衰退期,像这样的日本式衰退的格局可能会维持三到四年。由此看来,那么,在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继续保持宽松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的宏观政策也需要对此进行调整,以适应整个世界经济的货币环境变化。

无论是朱民还是中国央行主要官员,都对于低利率的货币环境抱有警惕和负面的看法。朱民认为,低利率导致了低通胀和低增长的情况。他表示,日本从90年代开始把利率水平降到零甚至负利率,但仍然无法刺激经济,没有办法刺激投资,通货膨胀很低,经济增长速度只有0.5%左右。从2012年开始,欧洲经历了欧元危机,欧央行迅速把利率水平降到0,但也没有办法刺激投资,通货膨胀率依然很低,经济增速在1.2%、1.3%、1.5%左右波动。欧洲已进入了典型的日本式衰退,美国稍微好一点,但其实也面临下行压力,美国增速今年跌到2%或1.98%左右。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撰文称,低利率对于银行业带来挤出效应,且难以退出。他认为,负利率的长期实施会造成负面影响,包括损害存款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负利率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债务高企;负利率还可能推高资产价格;此外,负利率可能在各经济体间产生外溢效应,放大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此前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也指出,中国应珍惜当前的正常货币政策空间,警惕低利率引发的风险。


中国需要重新审视“低利率”的影响


实际上,如果以美国和日本在金融危机后实施的低利率和负利率的过程来看,这些负面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低利率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大规模QE基础上形成的,日美两个国家通过扩大政府债务的方式向市场注水,一方面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的下降,推高了风险资产的价格,也使经济增长得以长期维持。前美联储主席耶伦不久前也承认美联储的政策对于美国经济走出危机保持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评价其货币政策时表示,目前货币政策的好处要大于弊端。当然货币政策的副作用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他认为,需要评估低利率为整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不过,总的来看,较低的利率水平对家庭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虽然低利率的货币环境已经出现了一些负面的隐患,也存在理论上的担忧,但各主要经济体仍然对此十分执着,目前日本、英国央行都保持货币政策不变,继续与美联储(Fed)和欧洲央行(ECB)一道继续留在了“极低利率”俱乐部里。

利率水平的高低,实际上是由一个国家长期增长水平所决定,那么在全球经济仍在低增长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也会维持在较低水平。如果人为提高利率可能导致出现紧缩和衰退的情况。对于低增长下货币政策的作用,朱民也对此予以肯定。他表示,在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用都不是很大,但各国还是努力用货币政策刺激增长,如果经济增长疲软,就业会受到影响。由于通货膨胀率很低,各国央行有空间进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预防性的先行宽松,防止了市场阶段性的下滑。

对中国而言,现在的利率水平相对于经济增速而言已经变高。有研究认为,虽然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大幅高于利率水平,但中国利率相对与资本回报而言不低,而是资本回报太少。资本回报率才是利率的决定因素,其测算结果显示中国近10年的平均资本回报率为5%,仅比同期国债利率高1.5%。中国经济增速虽远高于其它经济体,但资本回报率并不比它们高多少,美国为4.7%,日本3.3%,韩国2.7%。中国经济增长更主要靠投资规模增长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利率相对于投资需求来说反而相对较高。这是近年来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20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一直在放缓,而利率水平基本没变,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这与美国、日本等国形成了反差。

从整个世界经济来看,在全球央行仍然保持“放水力度”的情况下,全球货币环境会更加宽松,那么低利率范围也将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增长放缓,可能带来市场利率水平逐渐走低。安邦咨询之前曾预期,中国在不久之后会面临低利率、零利率的货币环境。如果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适时调整,中国经济或许会面临货币相对紧缩的情况,从而迫使央行做出被动调整,资本市场和实体企业的投融资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中国的政策部门和研究机构需要抛开固有思维,认真总结和研究低利率环境下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的特点和趋势,以避免政策与市场的背离。

尽管中国央行对于低利率抱有怀疑和保留的态度,但全球的货币环境和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都意味着低利率会在中国越来越成为现实。中国需要在这方面抓紧研究,以建立与此向适应的货币政策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