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第一位女博士,桃李滿天下,曾兩次橫渡長江,海南文昌人

全軍第一位女博士,桃李滿天下,曾兩次橫渡長江,海南文昌人

蔡文琴,1935年生,文教鎮寶藏村人。父親蔡時椿1917年到北京大學讀書,1921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畢業並獲博士學位,1930年回國行醫,是一位著名醫生。蔡文琴1958年第三軍醫大學醫療系本科畢業,因成績優秀,留校任助教講師。1979年赴英國倫敦大學進修,獲得英威爾康獎學金,得以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經過4個月的頑強努力,寫出了11萬字的博士論文。1983年5月通過論文答辯,獲得倫敦大學細胞博士學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博士。

全軍第一位女博士,桃李滿天下,曾兩次橫渡長江,海南文昌人

蔡文琴回國後在第三軍醫大學任教授。在肝外膽道及幽門區的肌肉構築和植物性神經研究領域提出的多方面的新發現和新見解,得到倫敦大學專家們的充分背定。她的導師在給我國有關方面的推薦信中說:“在肝外膽道的平滑肌構築和植物性神經分佈的研究方面,她在國際上已處於領先地位。如果她回國以後能繼續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將能繼續保持和鞏固已贏得的國際聲譽。

想到國內神經科學的研究狀況、蔡文琴毅然拒絕了校方的重金留用和“綠卡”誘惑,迅速回國。回國後,蔡文琴瞄準當時在我國生命醫學研究領域的空白,在國際上最先對膽道神經系統進行了深入研究,首次發現了人胚腸肽能神經的發育規律。在血管生物學的研究領域,蔡文琴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無神經支配血管的內皮細胞調控機制”的理論,開闢了血管生物學研究的新領域,為妊娠病理學、臨床血管病的病因及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她還在國內率先開展發育神經生物學的研究。面對國內尚無相關研究資料的局面,蔡文琴根據自已多年來神經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敢為人先,敏銳地選擇了“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研究”作為突破口,在神經再生及修復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為腦出血、腦癱、老年性痴呆的臨床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也形成了她在神經生物學研究方面的特色,被人們譽為“讓生命永遠年輕的人”。1995年,蔡文琴編寫成了我國第一部《發育神經生物學》,為廣大神經生物學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研究資料,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專著基金的資助。20多年來,蔡文琴已在組胚和神經生物科學方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14部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培養的第一位女博士,蔡文琴教授選擇了一項與生命衰老較量的事業一胚胎學和神經生物學的研究,力圖從胚胎基因中找到促進中樞神經再生的因子,以找到治療因腦損傷、腦老化而引起的腦癱、學習性記憶衰退、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新路子,延緩衰老,讓生命水遠年輕。2000年11月27日中央軍委主席簽署通令為蔡文琴記三等功。

談起蔡文琴教授,她的學生們一致認為她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還是一位慈母般的好導師。蔡文琴自己則說,一門學科不斷向前發展,永遠處於領先地位,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達到的,必須建立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從歸國那天起,她便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傳授給學生,不斷打牢他們的專業基礎。為了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她要求研究生的課題開題報告必須經過全科人員一起論證審查,對論文的審定要求更是嚴格。1996年,在一位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答辯會上,蔡文琴感覺其中有兩幅圖片似曾相識。會後,她一頭扎進圖書館,翻閱大量資料,最後發現其有抄襲嫌疑,當即對那個研究生進行了嚴肅批評,併力排眾議,不準其過關,要求重新做實驗論證。這件事在學校上下引起強烈震動,極大地促進了在校研究生養成良好的學風。她除了自己傳幫帶以外,還利用身兼10多個軍內外專業學會和多種學術刊物負責人的優勢,積極內引外聯,廣泛開展校內外、軍內外和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蔡文琴第一位碩士研究生周德山,在日本留學12年間,她一直與之保持密切聯繫,希望他學業完成後儘早回國,與大家共同承擔起建設發展學科使之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的重任。導師的殷切希望,促使周德山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工作不久,攜妻帶子全家回到了第三醫科大學。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蔡文琴教授桃李滿天下,在已畢業的30餘名研究生學生中,不管是出國深造或是在國內、軍內其他研究單位,都能迅速脫穎而出,成為業務骨幹或者學科帶頭人。如今,蔡文琴教授所帶領的教研室已基本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相結合的學術梯隊,學科也從無到有,從毫不起眼到現在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為我國組織胚胎學和神經生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或許因為蔡文琴從事的是一項與生命衰老抗衡的事業,年過七旬的蔡文琴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她有著廣泛的愛好:旅遊、彈琴、游泳、騎車、文學。40多歲時兩次橫渡長江,60歲那年獲得第三軍醫大學游泳比賽老年組冠軍。她的學生們說:“蔡教授外表、思維、心理都一直保持著一種非常年輕的狀態,我們希望她永遠年輕,因為她說只有自身精神的年輕才能不斷創造出讓更多生命年輕的技術。”

(內容根據《文昌精英文化》整理,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