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醫院陪護40天裡,我看到的一幕幕,觸目驚心


在縣醫院陪護40天裡,我看到的一幕幕,觸目驚心


一個月前,父親住院了,自己請假陪護。這才發現人到中年,不知不覺父母就老了,身體也不健康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突然感覺到了。


請好假,住院陪護約有40天左右,在這40天的時間裡,看到了醫院裡的一幕幕,頗有感嘆,記錄下來!


父親入住的縣的一家醫院,雖說是縣醫院,可是也是一所三甲醫院,對於三甲醫院,我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另外也是離家比較近的醫院,相對比較熟悉,所以就住下來。


父親是心血管方面的毛病,這次是復發,病情還是比較嚴重,所幸這次病情還是相對穩定,掛了幾天針之後,病情大有緩解,沒有生病危險。


第一篇:李哥的焦慮與等待


父親入住的病房是三人間,同病房的是李哥和他母親,李哥40多歲,是做整體櫥櫃的,母親生病了,從外地趕回來照顧。他母親是心臟辨膜不好,需要換心臟瓣膜,和李哥聊天之後,他和母親已經在醫院60多天了。


我很好奇問“住了這麼多天,怎麼還不做手術?

“醫生說還不行,得養養著”李哥回道。

我問“住院這麼長時間,花了多少錢了”

“快五萬了”李哥回道。

”那不少了“

“是的,接下類做手術還得7-8萬,挺愁人呀,不過找親戚朋友幫下忙,再加上國家新農合報銷,還能撐得住。就是不知道啥時候做手術?”


和李哥聊完後,能夠感覺到他的焦慮,於是每天早上查房都看到他問醫生什麼時候能夠做手術,醫生的回答就是再等等。


每次聽到醫生那句再等等,我都能感受到李哥的無奈,我感覺不太明白,到底等什麼?是什麼指標不合適嗎?


為啥每天只給他母親只打一袋心康就結束了?然後剩下的時間的就是等待!


時間一天天過去,賬單不斷增長,李哥和他母親仍在漫長的等待,後來我父親一個月後辦出院了,李哥母親的手術還沒有動。


第二篇:一位退休醫生


住院第三天,一位60多位的退休醫生住進了病房,這位醫生也是心臟不太好,之前去北京做過手術,最近走路上坡很喘來醫院查下。


由於當過醫生,對醫院也比較瞭解,自己提議做哪些檢查,這邊醫生知道他是退休醫生後也沒什麼意見,給安排做了些檢查和掛了些針。


這位退休醫生姓王,下面也就稱為王叔了。王叔還是比較健談,掛針的時候和我們聊了下自己在縣醫院工作的一些情況。


王叔說道:“你看這邊的醫生和護士挺多,很多都是沒有編制,大部分都是實習生和合同工,有編制的少。這邊的合同工,都是之前在下面衛生所和診所的醫生,前幾年賺了些錢,然後走後門進的縣裡醫院,看起來都是在縣醫院上班,其實和有編制的還是不太一樣,水平也參差不齊,這家醫院在周邊幾個縣城醫院來說,水平還算好的,不過相比市裡、省裡的,還差很多,我做的心血管的手術是去北京做的,剛查出了問題後,我就去北京了,退休了,有社保,不差那點錢,無非是少報點,心裡放心,那邊的水平還是非常高的。


我爸說道:“你們都是退休的,報的多,我們都是農村的,新農合報的少,前幾年住院才報35多一點,這幾年才提高了,不能比呀,生不起病,這幾年積蓄都花沒了,還拖累小孩!”


第三篇:一萬元的專家費



王叔掛了幾天針之後,覺得身體差不多了就主動要求出院了。王叔出院的當天,又有一位病人轉了進來,病人是60多歲的老奶奶,剛做完手術,一大家子人都來了。


當然關心之後,老奶奶家人見老奶奶病情穩定了,也都陸續回去了,陪護期間,老奶奶老伴來了幾次。


由於年級差不多,我爸與老奶奶老伴李大爺聊了起來


我爸問道:“做的什麼手術”


李大爺回道“我也沒太明白,心臟上有個血管壞了,給換了”


“花了多少錢”


“花了十二萬”


“那花了不少呀”


“是不少,沒辦法,不過有低保,能報不少,本來就花了十一萬,還給了專家費1萬現金,就十二萬了”


“怎麼還有專家費?”


“我們是請外邊的專家來做的”


“那你見到專家了嗎?”


“沒有,錢是這邊大夫手術時出來收的,沒見到專家”


“哦,那這專家費不能報喲””


“不能報的,哎,沒辦法!”


第四篇:一個實習生


父親住院期間做了不少檢查,CT、彩超、化驗血等等吧!


做檢查期間,一個醫院實習生陪著一塊去的,父親去做的檢查的時候,我和這位醫院實習生聊了起來。


“你是哪裡的?”


“我是菏澤的“


“那個學校的?”


”菏澤醫學院的“


“大幾了”


”今年是研一,導師是這邊醫院的,來這邊實習的“


"實習多久了“


“快半年了,學校也沒什麼事”


“來這邊實習有工資嗎?”


“沒有,只管住,這邊還好一點,一個月能發600元的補助,也就夠吃飯的,我的其他同學在其他醫院實習,連補助都沒有,現在有這點補助也不夠花的,每個月家裡都得給點”


“畢業了,怎麼打算的?”


“畢業了,還是希望能考進市裡的醫院,考個編制,然後慢慢熬吧,小醫院不打算去,去了對以後進步也不大,如果市裡考不進去的話,也找個醫院先上班,然後慢慢考。”


第五篇:一個貧困戶


過了幾天,病房裡面又住進了一個病人,是一個帶有殘疾的中年人,沒有陪護人員,做檢查、買飯都是自己去。


住了幾天,彼此相熟了之後,才知道他年輕的時候是幹建築的,有一次不小心幹活從樓下掉下來腿摔壞了。


出了事故後,女朋友也走了,活也幹不了,回了村裡,前幾年村裡給辦了個困難戶。


最近心臟不太舒服,住院了。


掛了幾天針,做了一些檢查後,醫生通知他做造影。


在做造影的前一天晚上,一位實習生走進來對他說:“你準備3000元現金,明天要用”。


他回道:“刷卡不行,現在去取現金不方便”


實習生:“不行,醫生讓我通知的,得是現金”。


他回道:“好的,那我出去取去”


於是他起身,一瘸一拐的走出去病房去取錢去了。


過了一會,錢取回來了,他拿著錢出去了,又過了一會,他回來了。


我問:“錢送去了?”


他回道:“送了,沒收。”


我好奇道:“怎麼沒收呢?”


他回道:“我也不太清楚,去了,醫生問我不是明天著嗎,我說我就一個人,明天做手術,沒人給交這筆錢,我今天交吧,後來又問了我一些情況,我說我是村裡的貧苦戶後,他說不收了!"


我說道:”那挺好,對了,這收的什麼費?怎麼還得現金?


他回道:“說是專家費”


我問:“你請專家了!”


他回道:“沒有,我這情況也請不起專家”


我想了下,也沒再問。


第六篇:高高在上的醫生



在父親住院的期間,大大小小的檢查做了不少,有些檢查,我不太明白。比如化驗血,每次化驗血的花費大約400元,大的化驗血的項目是1200元,有一次早上剛抽完血之後,第二天早上又要化驗血。在第二天早上要抽血的時候,我提出的質疑問護士:“昨天剛抽完血,今天為啥又要抽血,是不是搞錯了?”護士回覆:“這個你要問醫生,我收到的信息是今天抽血“。


於是,我跑去問醫生,醫生聽完我的質疑後,冷冷看了我一眼,回覆道:病人每天的指標都不一樣,化驗血很正常!我回道:“昨天化驗血的指標都還沒出來,今天再化驗有必要嗎?醫生冷回道:“你要是不讓化驗,就不化驗就是了"然後他就不說話了。我看了看他,很知趣出去了!


父親住了30多天後,醫生通知說要做介入手術。對於這個手術,我心裡很沒底,雖然知道介入是個小手術,可是我知道父親是心衰和陳舊性心梗,不知道在做介入手術還有沒有必要,還是保守治療好。


我去找醫生問下情況。

我問:“這手術的風險大嗎?“

醫生回道:”大“。

我擔心問道”我父親這種情況,是做手術好,還是不做手術,保守治療好呢?”

醫生回道:“你父親病很重!”

我追問道:是做了好,還是不做好?”

醫生回道:“做不做手術,你得想好!


看問不出什麼結果,我就回去了,心裡很惱火,我只是想問問怎麼治療最好?卻得不到醫生專業答覆。

住院期間,看到了醫保專家靈魂砍價的視頻,心裡為這位專家做法叫好,別看這小小的4分錢,中國人口這麼多,隨著老齡化到來,病人會越來越多,從大的方面來說,能夠每年為國家節省上千萬的支出,從小的方面來看,讓買藥的病人花費少了。


我為有這樣的專家而自豪,卻也為有這樣的醫生感到悲涼!


和這位醫生談完後,和之前看到聽到的一幕幕後,我對這個醫院很失望,隨後辦了出院,去外地醫院治療!


以上就是我住院陪護,看到和聽到的一幕幕,真實記錄下來,文筆不好,還是希望更多人看到!

喜歡我的文章的朋友,加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