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剧照


1988年拍摄的《巍巍昆仑》可以说是《大决战》的开篇,但它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这就是对毛泽东的形象塑造还没有完全放得开。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领袖影片的出现,应该是在《开国大典》之后,这部影片里对毛泽东的形象刻画,真正的是让人物进入到戏剧性的流程中,影片中的许多对话,只有在虚拟的空间中才存在。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而在这之前的《巍巍昆仑》显然还缺乏这样的氛围,也缺乏对领袖人物刻画的更为平和的心态,因此,在《巍巍昆仑》里的领袖形象,在镜头里显得断断续续,性格缺乏前后衔接,所以给人的感觉很生硬。

比如,影片里表现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途中,遇到延安保育院身处马背上摇篮的孩子,非常爱孩子的领袖来到孩子中间,与孩子们进行了亲密的互动,但镜头里的人物,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只能用形体动作来表示喜爱孩子的一种状态,问题是,电影不是一部哑剧,如果没有通过对话产生的人物互动,来表现人物在面对面时的言语表达,那么这样是很难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剧照


尽管如此,《巍巍昆仑》有着诸种不足,但还是初步定型了后期《大决战》的巨片模式。

《巍巍昆仑》已经走出了从《风雨下钟山》中还不得不依靠虚拟的情节线来支撑电影架构的模式,在《巍巍昆仑》里,已经让领袖成为核心主要人物,戏剧冲突也有意识地放在他们的身上,而虚构的情节线,在电影里也作了大规模的压缩。

最主要的是,《巍巍昆仑》的原剧本里,还描写到女游击队员丹子与我军战士之间的爱情描写,但到了电影中,这一线索,已经被削减到几乎看不到的薄弱程度了,虽然电影中还能朦胧地看到丹子与战士之间的亲密交往特别是那明显有戏的眼神,但电影里,毕竟已将虚构的情节线作了尽可能的压缩。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剧照


到了《大决战》中,已经彻底地弱化了虚构的人物线索,而是把主要的戏剧冲突,放在高层人士身上,这样,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革命战争片的走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弱化虚构情节、突出领袖人物的过渡过程。

如早期的《四渡赤水》中还是以一个团的角度来表现战争,而领袖人物则承担着交待决策导向的职责,几乎没有生活情态的刻画;《南昌起义》里还保留着一个地主小姐身处大浪淘沙时代激流勇退的虚构情节线,《风雨下钟山》里,还安排了一个地下党参与南京解放的伏线,《巍巍昆仑》里,已经将虚构人物的情感伏线作了难辨其踪的弱化。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剧照


《巍巍昆仑》表现了转战陕北的故事主脉,但对当时的其它两个战场,也有所涉及,这一个是中原战场,一个是山东战场。

中原战场是着重将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事实作了银幕呈现。不过,这一个主线,后来在《大转折》里作了专门的表现。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中的孟良崮战役场景


而相对而言,山东战场的表现有一点蜻蜓点水。《巍巍昆仑》里也涉及到孟良崮战役,但对这个战场的表现,只是用了蒋介石的视角,在谈吐之间,把整个战役的过程给省略了,其表现手法,犹如《三国演义》中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段落一样,采取了一种略笔手段。

现在看来,从《巍巍昆仑》到《大决战》系列,如果论对解放战争的重点场景进行表现的话,独独缺少第三野战军在山东作战的那一段历史呈现,而实际上,这一时段的战争历程,却是过去中国战争片开掘得最为通透的,如《南征北战》《红日》都这反映了这个时段的战争风貌,代表了中国战争艺术作品的最高水准。

由此看来,《巍巍昆仑》与《大决战》系列对山东战场的表现,有一点过于轻描淡写,未免给人留下了遗憾。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中的挺进大别山场景


《巍巍昆仑》里展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段落,主要是通过我军跋涉黄泛区的一个场景来点到为止表现的。这里,我们看到敌机狂轰滥炸,士兵们听候将令,不得不毁掉重武器,电影里的一个感人的插曲,是一名女战士被敌机扔下的炸弹弹片击中,然后静静地躺在野花遍地的野外,凸显了生命与自然、战争与和平、战士与女性所肩负的反差内涵引发的意在言外的思考。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剧照


在这个场景中,也在中国的电影银幕上首次出现了邓小平的镜头。

扮演这一角色的强梅棣当时44岁,是成都话剧团的一名演员。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中的邓小平


而有意思的是,后来扮演邓小平形象更为出色的卢奇是四川人艺的演员。两个人同属于一个城市的不同的文艺团体,竞相扮演同一个角色,应该不仅仅是偶然这个原因能够解释的了。

强梅棣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来分配到成都话剧团担任演员,可以说是剧团的顶梁柱。1979年,他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导演,可以看出,他在不断拓展他的演艺生涯,这也是他日后能够首次走上银幕扮演邓小平的必不可少的自我努力的前提。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巾帼英烈》剧照


在参加《巍巍昆仑》拍摄之前的1985年,强梅棣在峨影厂拍摄的电影《巾帼英烈》中扮演烈士张露萍的父亲,不过,影片中强梅棣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负面形象,在家里为非作歹,使年幼的张露萍大受刺激,从而离家出走。

《巍巍昆仑》里表现邓小平的场景并不多,但是从人物一出现,就给了一个大特写,还是给人的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强梅棣在影片中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比如单眼皮下的炯炯有神的眼眸,方方的脸型,微微突出的颧骨,把战争年代小平同志的那种谨严的气质还是鲜明地勾勒出来。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解放成都》剧照


后来强梅棣还在多部影视片中扮演过邓小平,如1989年拍摄的七集电视剧《解放成都》中,继续扮演邓小平,不过,电视剧里强梅棣出演的场次比较短,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演技发挥,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较为淡薄。

而在话剧舞台上他扮演文革期间的邓小平,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就是2000年公演的话剧《儿子》,这时强梅棣已经退休,但为了塑造好角色,他再次出山,为艺术创作继续贡献着自己的才华。有意思的是,这个话剧的剧本,是潘虹的前夫米家山编剧的,可以看出,米家山还是挺有才华的,不然首次到峨影厂拍片的潘虹也不会看上当时还是一个美工的米家山。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强梅棣生活照


2014年,强梅棣在成都艺术话剧院的话剧《活在阳光下》中出演主角。此时,他已经七十岁,仍然神态自如地出现在话剧舞台上,可以看出他的艺术青春保持了强劲的态势。

强梅棣后来扮演邓小平的形象并不是很多,在人们的印象中逐渐淡出,卢奇以他更为逼真的表演,成为小平形象最出色的演绎者。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大转折》中的卢奇


强梅棣与卢奇相比,差在一点上,那就是他的嘴形比卢奇大一点,在卢奇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演员刻意强化了人物嘴唇较小的特征,我们可以感到卢奇在演绎人物时,咬紧嘴唇以突出人物讲话时的特有发声习惯,以抓住重点特征,接近人物的形象节点,这样,也就决定了卢奇成为塑造人物形象最为成功的一个扮演者。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中的强梅棣


在《巍巍昆仑》中,强梅棣形象总体还不错,但在嘴形上就与卢奇拉开了差距,我们可以从几个镜头里,看出他在演绎人物时,没有从嘴角上体现出人物坚毅的神情,这是日后强梅棣在银幕上逐渐消退的原因。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剧照


总体看来,《巍巍昆仑》在大场面镜头营造上,达到了延安保卫战题材最登峰造极的顶端,之后也没有后继表现这一题材的影片。从这个意义上讲,强梅棣在影片里寥寥数个的形象造型,基本完成了电影赋予角色的演绎任务。

他在《巍巍昆仑》中第一个扮演邓小平,与卢奇的差距只因为一点

《巍巍昆仑》剧照


《开国大典》《大决战》真正开启了中国电影的战争巨片时代,而那个时候,卢奇的更为出神入化的表演也契合了影片的巨片意识与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