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車、現金“過氣”後,還有什麼東西最重要?

最近,西南財大發布了一個關於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報告,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8年,

中國住房貸款佔家庭債務比重高達55.6%,且多套房負債的佔比逐年遞增。

2017年至2018年多套房的住房貸款佔比從62.9%上升至65.9%,超過了首套房貸款,貢獻了60.0%的住戶部門消費貸款增量。

當房、車、現金“過氣”後,還有什麼東西最重要?

另外,有47.1%的存量房貸在空置房中,造成大量的信貸資源浪費,就是說,近6成的家庭債務都是房貸,而這些房貸中,又有60%是多套房的貸款,還有一半的房貸集中在空置房屋

當房、車、現金“過氣”後,還有什麼東西最重要?

現在人們依然這麼愛追逐房子,但是再過10年,房子、車子、現金或“過時”,有兩樣東西可能更“貴重”

房子為何會變得“不稀罕”?

第一,老年人口增多,勞動力人口下降,整體需求降低。當現在的70後乃至80後都步入老年生活,房子不會成為這類人的優先選擇,養生、健康、養老的會成為新的選擇趨勢。

更重要的是,下一代的勞動力數量遲遲無法跟上來,2018年我國可能已經開始出現了人口負增長。沒了勞動力,誰還會去買學區房,剛需房,改善房?

當房、車、現金“過氣”後,還有什麼東西最重要?

第二,空置的房屋數量在增多。經濟學家任澤平披露了一組數據:70多個城市住房面積依然緊缺,40多個城市房子多得“住不完”,17個城市居住空間異常狹窄,50多個城市住得寬綽有餘,分化非常明顯。這些房子多的“住不完”的城市,隨著年復一年庫存的積壓,閒置的房屋會越來越多,長此以往,誰還“稀罕”房子呢?

車子為何會“過氣”?

車子過了需求的猛烈增長階段,下滑是大勢所趨。相關數據顯示,今年9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8.1萬輛,同比下降6.5%。今年1-9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同比下降8.6%。

當房、車、現金“過氣”後,還有什麼東西最重要?

回顧近一年多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表現,汽車產銷連續15個月同比下滑,這樣的趨勢,不能簡單的用短週期眼光來看待,更應該理解為長期的走向,尤其在各大城市人口持續湧入的情況下,公共交通更加完善,停車難、養車貴成為很多家庭頭疼的問題,需求的降低也在情理之中。

現金為何會“折損”?

現金購買力的折損不容忽視。10年前,銀行理財規模只有5000億,十年以後翻了60倍,達到30萬億,平均每年增速17%,顯然,年均17%的增速讓現金的購買力不可避免的產生縮水,這些錢要麼反映到了CPI上,要麼流入到了房地產。

當房、車、現金“過氣”後,還有什麼東西最重要?

經濟學家劉陳杰指出:“3月份信貸數據公佈後,目前形勢比較微妙,我們做了簡單測算,按每年社會融資總量增速是10%,7年以後,整個社會的貨幣存量是400萬億”。照此推算,10年後,貨幣存量達到400-500萬億並非是難事,對普通家庭來說,如果堅持持有現金,把錢放在銀行,免不了購買力要打折。

哪兩樣東西更貴重?

那麼當房子、車子、現金“過時”後,哪兩樣東西更貴重呢?答案是“健康”和“教育”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70%的人處於亞健康,15%的人處於疾病狀態,慢性病折磨著每一個家庭。與此同時,老齡化的速度非常迅猛,在越來越大的養老壓力下,負債也越來越高,家庭成員的健康問題,要比現金、房產重要的多

當房、車、現金“過氣”後,還有什麼東西最重要?

目前國內的的健康產業也是繁不勝數,但是醫療保健產品較多,而且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中國人講究食療養生,認為食療最健康安全,所以食品安全在國人眼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對於教育行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嘉誠作為知名華人首富,在多個場合都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他曾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資助建設汕頭大學,每年的畢業典禮都親自參加,足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當房、車、現金“過氣”後,還有什麼東西最重要?

馬雲把自己的暱稱前綴改成了“鄉村教育代言人”,足以證明他對教育的一片熱忱,馬雲曾說過一段話,“今天的我可能跟中國其他老闆、企業家不一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我是老師出身”,因為從事過教育,才最有發言權。

有人說,健康、教育跟現金、房產、車子之類的概念不同,二者更多是“無形資產”,不是保值增值的流通商品。但是,未來10年,這樣無形的資產,才是重中之重,當購房者的置業理念日趨成熟,當房地產市場進入理性發展階段,“穩中有降”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對自身、對家庭、對孩子的持續投入,而不是把資產固定在房子、車子、現金這幾樣東西的配置上。

在“健康”和“教育”產業持續上升發展的趨勢中,你還在觀望房子、車子嗎?一棟可能不再升值的房子和一份在大趨勢上冉冉升起的事業孰輕孰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