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從招賢納士,到燕王喜伐趙,燕國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燕國在戰國七雄當中,是唯一一個姬姓國家。由於地處北方,在中原沒有什麼話語權。如果,不是因為樂毅伐齊,燕國的存在感可能比韓國還要低。公元前321年,燕易王去世以後,兒子燕王噲即位。當時各國都實行變法,而燕王噲就任用子之做燕相進行改革。有一次,蘇代為齊國出使燕國,燕王噲問蘇代:

“齊王如何?”蘇代回答說:“不能稱霸。”燕王問其原因,蘇代回答說:“因為不信任他的大臣。”

戰國七雄:從招賢納士,到燕王喜伐趙,燕國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戰國地圖

蘇代是蘇秦的弟弟,蘇秦在燕國時,與燕相子之曾結為親家,而蘇代也與子之交往密切。子之曾用重金收買了蘇代,蘇代作為齊相出使燕國時在燕王噲面前為子之說好話,無非是激發燕王噲尊重子之。燕王噲本來是一個憂國憂民的人,戰國時期列強群起,各國對燕國虎視眈眈,他自認為自己的才能不如子之。在蘇代和鹿毛壽等大臣的慫恿下,燕王噲將王位禪讓給了子之。

到戰國時期“禪讓制”已經消失了近兩千年,本來只能在上古時期才有的事情,卻發生在了燕國,太子對這種行為很不理解。燕王噲禪位三年後,將軍市被與太子平密謀,將要攻打子之,並希望齊國出兵幫助。太子平在齊國的支持下,與將軍市被攻打子之,沒有取勝,市被反攻太子。在這次內亂當中死者數萬人,市被與太子平被子之攻殺。齊宣王派匡章趁機伐燕國,將子之剁成肉醬,並殺燕王噲。

好在當年燕王噲將庶子職送往到了趙國,燕國內亂平息以後,趙武靈王護送公子職回燕國即位,即燕昭王,齊國在諸侯國的介入下也退了兵。燕昭王即位以後,將齊國趁火打劫的行為視為恥辱,為了一雪前恥。燕昭王在郭隗的建議下,下令招賢納士。求賢令一出,樂毅從魏國趕來,鄒衍從齊國趕來,劇辛從趙國趕來,士人爭先恐後奔赴燕國。

戰國七雄:從招賢納士,到燕王喜伐趙,燕國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招賢納士

燕昭王憑弔死者,撫慰孤寡,與百姓同甘共苦。公元前284年,燕國殷實富裕,士兵都樂於突擊而不怕作戰。燕昭王就以樂毅為上將軍,率領五國(燕、韓、趙、魏、秦)軍隊攻打齊國。五國軍隊在濟水以西,打敗了齊軍,各國撤軍,齊閔王出逃莒城。燕軍單獨追擊齊軍,很快攻入臨淄城,盡取齊國財寶,燒燬齊國的宮室宗廟。燕昭王終於實現了一雪前恥的夙願。

燕國軍隊雖然攻破了齊國的72座城池,但是齊國的莒城和即墨始終沒有攻下來。燕昭王去世以後,兒子燕惠王即位,齊國的田單利用反間計,離間了燕惠王與樂毅之間的關係。樂毅為了自保,逃到了趙國。燕國失去了樂毅這個人才,田單抓住機會反攻,接連收復了失地。樂毅用五年時間攻下來的齊國土地,在燕惠王手中毀於一旦,燕國短暫的強盛也自此衰落。

戰國七雄:從招賢納士,到燕王喜伐趙,燕國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樂毅伐齊

公元前255年燕王喜即位時,給燕國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燕王喜即位以後,本來想與趙國結盟。但是,派去趙國的使者慄腹回來報告說:“趙國長平之戰以後,青壯年男子死得差不多了,他們的孤兒還未成年,可以攻趙。”這種乘人之危的行為,正是當年齊國人犯下的錯誤,燕王喜大概是忘了好了傷疤忘了痛。現在燕王喜也想趁趙國一片哀鴻之機,攻打趙國。

關於攻打趙國的事情,昌國君樂間(樂毅之子)很是反對,他說:“趙國是四面作戰的國家,它的人民都熟習軍事,不可以攻伐。”燕王喜說:“我以五倍的兵力攻打它。”樂間回答說:“不可以。”燕王發怒,群臣都認為可以攻伐。燕王喜調動兩軍的軍隊,兵車二千輛,進攻趙國。出征前燕相將渠拉著燕王喜腰間的印帶阻止他,不讓他攻趙並說:“大王絕不要親自前往,前往不會取勝。”燕王卻用腳蹬開他。

結果燕軍被趙國的廉頗打敗,樂間逃奔到趙國。廉頗追逐燕軍500餘里,還包圍了燕國國都,燕國人請求講和,趙國人不允許。好在燕相將渠出來調和,趙國才解除了對燕國的包圍,不然燕國就此滅國了。所以,燕王喜一意孤行,不聽他人勸告,結果吃了敗仗。燕國本來是人才濟濟,做管理者的不聽屬下的意見,哪有什麼辦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