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攻打長平之戰後的趙國,以為能贏,卻不料你大爺終歸是你大爺

在戰國曆史上,燕國曆來就是個弱國,不僅面積不大,且外有蠻夷的威脅,內又有其他各國的虎視眈眈,可以說燕國能活下來也不容易。按理說如果你國家不強大你就安分一點也好,不要去招惹別人就好,起碼不要主動挑起事端,可是有位燕王就不這樣想,此人就是燕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王--燕王喜

燕國攻打長平之戰後的趙國,以為能贏,卻不料你大爺終歸是你大爺

燕王喜四年的時候,燕王派丞相慄腹到趙國去給趙王祝壽,並且帶去了五百鎰黃金。祝完壽回來,這個慄腹就跟燕王講,趙國的青壯年都死在了長平之戰中,剩下的孩子都還沒長大,軍隊的戰鬥力不強,現在的時機對我們非常有利,我們可以趁機去討伐趙國。燕王聽了之後很心動,就找樂毅的兒子昌國君樂間詢問,樂間反對攻打趙國,他說趙國是四戰之國,因此國民都驍勇善戰,不能打。不過燕王這時候豬油蒙了心,哪裡聽得進去,堅持要出兵攻打趙國

燕國攻打長平之戰後的趙國,以為能贏,卻不料你大爺終歸是你大爺

這時候還有一個腦子清醒的人也站出來反對,此人就是燕國的大夫將渠,他對燕王說:我們剛跟趙國搞好了關係,還送了五百鎰的黃金給人家趙王祝壽,您現在知道趙國國內空虛就馬上發兵去攻打趙國,翻臉比翻書翻得還快,這種做法不吉利,我們不會成功的。燕王此時鬼迷了心竅,哪裡聽得進去,下令組織軍隊出征,並且親自率偏軍跟隨。將渠拉著燕王的印帶苦勸,燕王就是不聽,還給了將渠一腳,這將渠也是夠委屈的,遇到了這麼個糊塗君主,怎麼勸都沒用。

燕國攻打長平之戰後的趙國,以為能贏,卻不料你大爺終歸是你大爺

燕國組織起軍隊之後,就望著趙國出發了,趙國那邊知道燕國來攻,就任命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來迎敵,雖然趙國在之前的長平之戰中大敗而歸,45萬降卒被坑殺,元氣已然大傷。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付你小小的燕國那還是有把握的,再說這領兵的還是久經戰陣的名將廉頗,自然是不怕你燕國,結果燕軍果然打不過廉頗帶領的趙軍,被廉頗擊潰了之後,廉頗帶兵追趕了五百多里,一直追到燕國的國都城下把國都給圍了,這就相當尷尬了,本來是欺負趙國眼下只剩老弱婦孺想趁火打劫一番的,卻沒想到被趙國反殺,還被一路追到城門底下給圍來了起來。

燕國攻打長平之戰後的趙國,以為能贏,卻不料你大爺終歸是你大爺

打是打不過了,那怎麼辦呢?只能投降了,這時候兵臨城下的趙軍說如果要談讓將渠來談,將渠就是那個當初苦勸不聽,還被燕王踹一腳的那位大夫。不知道這燕王當時的心裡陰影面積有多大。最後還是安排了將渠來主持投降和談的事宜,趙軍這才退去,所以說這個燕王沒有自知之明,他不知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你大爺終歸還是你大爺,就你那個小小的燕國還指望打趙國的主意,最後就只能是自取其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