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蔬菜菌核病,“中蔬小黄”显奇效

莴笋菌核病是莴笋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在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中均有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发病较重。近日多地群友反应,莴笋菌核病发生严重,且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让他们十分苦恼。怎样有效防止菌核病的发生,让我给您提建议!

1、发病症状

莴笋菌核病多从莴笋近地面茎基部发病,初期形成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迅速向茎上部和根部扩展。在潮湿条件下,病部表面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随后菌丝体交织初期呈白色后变为黑色鼠粪状的菌核。病叶呈湿腐状腐烂,后期叶色变淡、萎垂,最后整株腐烂、死亡。


防治蔬菜菌核病,“中蔬小黄”显奇效

病叶湿腐状腐烂

2病原菌特征

莴笋菌核病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p.)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部白色絮状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在病部表面及被害部的空腔里菌丝相互集结形成菌核。菌核初白色,成熟后表面黑色内部白色,近扁球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差异大。


防治蔬菜菌核病,“中蔬小黄”显奇效

白色菌丝体及鼠粪状菌核

3握病害发病规律,方能百战百胜

(1) 病原菌来源广泛,传播方式多样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堆肥和病残体内越冬,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1-3年。莴笋菌核病主要靠接触扩散蔓延,植株的健康部位接触病部菌丝时即可染病,通过农事操作等也能传播。

(2) 环境适宜病害发生

病原菌菌丝对温度要求不严,0~34℃都能生长,以21℃最适。当田间温度达18~2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重,低于65%则病害轻或不发病。故冬春低温季节,遇长期阴雨天气,发病严重。

(3) 栽培方式不当

植株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及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常重。保护地栽培中高湿环境,亦能诱致病害增重。

4、要想防的好,策略要合理

(1)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除去上浮病残屑和菌核,下沉的种子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再播种。

(2)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种植过密,植株易徒长品质差,湿度大利于病菌发病,种植过稀,易滋生杂草;适时中耕松土,增加土层通透性,使根系生长发达,提高植株抗逆抗病能力。

(3)合理用药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选用的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重点喷洒茎基部和基部叶片,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

(4)高湿病害“他”能行!

传统的喷雾防治方法容易增加环境湿度,降低药剂作用效果,而精量电动弥粉机“中蔬小黄”配合中蔬微粉101防治莴笋菌核病,使用时不需对水,不会增加环境湿度,对大棚蔬菜莴笋菌核病的发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