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歷史上的那些酷刑,都可以從他的作品裡看到

莫言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也是茅盾文學獎的得主,在中國文壇有著崇高的地位。

他學歷不高、自學成才、才華橫溢、著作等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人們將他當作文曲星轉世,紛紛跑到他的故居去撬牆磚、刮牆灰、拔蘿蔔,希望沾一下文曲星的光,以求學業有成。

明清歷史上的那些酷刑,都可以從他的作品裡看到

莫言

作為一個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強悍的暴力美學是莫言小說的一大特色。在莫言小說中我們難以迴避縱酒、野合、砍頭、剝皮、腰斬、凌遲等等血腥場面的描寫。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莫言小說中的殘忍殺戮。

第一個是出現在《紅高粱》裡的羅漢剝皮。莫言寫道:“孫五操著刀,從羅漢大爺頭頂上外翻著的傷口剝起,一刀刀細索索響。他剝得非常仔細。羅漢大爺的頭皮褪下。露出青紫的眼珠。露出一稜稜的肉……羅漢大爺的臉皮被剝掉後,不成形狀的嘴裡還嗚嗚嚕嚕地響著,一串一串鮮紅的小血珠從他的醬色的頭皮上往下流。孫五已經不像人,他的刀法是那麼精細,把一張皮剝得完整無缺。羅漢大爺被剝成一個肉核後,肚子裡的腸子蠢蠢欲動,一群群蔥綠的蒼蠅漫天飛舞。”場面至血腥,讓人不忍卒讀。

當然,這不是莫言憑空想象的。作為一個有民族大義和對人民飽含熱愛的作家,莫言的這個故事是有歷史原型的。山東濰坊高密縣誌裡描述的歷史裡有: “民國二十世年,日軍捉高密、平度、膠縣民夫累計四十萬人次,修築膠平公路,毀和無數,公路兩側村莊中騾馬被劫掠一空。農民劉羅漢,乘夜潛入用鐵鍬剷傷騾蹄馬腿無數,被捉獲。翌日,日軍在拴馬樁上將劉羅漢剝皮示眾。劉面無懼色,罵不絕口,至死方休。”

明清歷史上的那些酷刑,都可以從他的作品裡看到

《紅高粱》

第二個就《酒國》裡紅燒嬰孩的描寫。作者透過主人翁釀造博士李一斗的視角,描寫擔任酒國烹飪學院教授的風韻猶存的丈母孃教學生做紅燒嬰孩的畫面。在這段描寫中,莫言用相對溫情的筆觸,將原本血腥殘忍的場面寫得溫情脈脈,以至於最後從男嬰腳後跟流出的血也是泛著紅寶石晶瑩光澤的。我想這個故事也應該是有其源可溯的。歷史上戰爭饑荒時代民間易子而食的典故,八九十年代流傳在沿海一帶的港商吃墮胎死嬰的傳說,多少應與莫言此故事設定有關。

明清歷史上的那些酷刑,都可以從他的作品裡看到

第三個是《檀香刑》裡的凌遲。在這部以刑法為主線的小說中,因為人物和故事情節的需要,莫言共描寫了三場凌遲的場面。一是少量篇幅描寫了謀殺親夫的胖女人的凌遲,在小說中,莫言這樣描寫:“那個女人一身肥肉,像一包涼粉,一戳顫顫巍巍,根本無法下刀。”二是描寫一個圖財害了嫖客的國色天香、嬌柔溫順的妓女,作者用較長的篇幅描寫行刑的過程,妓女亦歌亦訴的聲音,和她死去那一刻眼睛裡消失的光。第三就是用了一萬多字的篇幅描寫凌遲錢雄飛的場面。作者細緻第描寫了劊子手下刀的順序,動作、心理活動,以及統治者、觀看者們的反應。將一場血腥殘忍的殺人場面,寫成了一場人性與獸性、統治者與反抗者、劊子手與受刑者的狂歡,帶給讀者的刺激性是不可名狀的。

而錢雄飛的原型,就是那個寫下“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徐錫麟,那個與秋瑾一起謀劃安慶起義、槍殺安徽巡撫恩銘的革命先烈。據史書記載,徐錫麟被判凌遲,恩銘部下將其挖心做菜炒吃。

明清歷史上的那些酷刑,都可以從他的作品裡看到

第四個是《檀香刑》裡的腰斬。作者描寫腰斬偷庫銀的庫丁時,這樣描寫道:一咬牙,一閉眼,一刀下去,就把庫丁斬成了兩段……那庫丁的後半截身體,在那裡抽搐著,沒有什麼大動作。可他那前半截身體,可就了不得了……那傢伙八成是一隻蜻蜓轉世,去掉了後半截還能飛舞。就看到他用雙臂撐著地,硬是把半截身體立了起來,在臺子上亂蹦躂。那些血,那些腸子,把俺們的腳浸溼了,纏住了。……其畫面之血腥,場面之殘忍,讓人不敢直視。

第五就是《檀香刑》裡的主刑檀香刑了。檀香刑,顧名思義,就是用一把檀木削成的木劍,從人的穀道釘入身體,從後頸出釘出,穿過人體,讓人在痛苦中緩慢死去。同時將人綁在十字架上供人參觀,以達到摧毀肉體和靈魂的目的。作者在小說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對檀香刑的來歷,刑具的製作、昇天臺的打造、行刑的準備工作進行了細緻的描寫,甚至還拿檀香刑與西方國家的木樁刑進行了對比,以體現檀香刑的細緻高貴。在一個奪人性命的殘忍刑法上,寫出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惡趣味。

在莫言的小說中,讀者還可以看到其它的不是那麼駭人聽聞的刑法,比如“閻王閂”、“斬首”等等,我們從這一樁樁的殺人故事、一件一件的刑罰器具之中,可以看到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那些殘忍和泯滅人性的過往。就像

莫言所講:只有正視人類之惡,只有認識到自我之醜,只有描寫了人類不可克服的弱點和病態人格導致的悲慘命運,才是真正的悲劇,才可能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憫。

明清歷史上的那些酷刑,都可以從他的作品裡看到

我們回過頭來,再去看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領獎時的演講,我們就會理解他為什麼要回憶自己長的醜的童年,因為醜而被捱打的過去。這些過去,恰恰是國人愚昧與殘忍的幼兒時代,在那個時代,國人為了私慾與狹隘的統治,展示著最醜陋的慾望與行為,忍受著帝國主義的侵略與欺辱。等到他站上了諾貝爾的領獎臺,獲得來自全文明世界的鮮花和讚美時,也正是中國人民用科技的進步、用經濟的富強、用教育的發達、用文化的自信來重塑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美麗形象向世界展示的時候,他的民族感和自豪感,是那樣的張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