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幸运”这东西,无非是一张入场券

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始终包裹在神秘的面纱中。

在一本自传体小说《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村上春树主动解开了小说之路的细节,回复了各方面的质疑,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村上春树是可复制的吗?如果按照他的写作之路,是否人人可以成为小说家?

村上春树:“幸运”这东西,无非是一张入场券

01、村上春树是小说届的“黑天鹅”吗?

村上春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人, 他的人生没有按部就班,二十几岁先结婚、再创业、再毕业的顺顺序,处处体现着“不愿被体制收编”的执拗和对自由的追求。

三年经营爵士乐俱乐部,早到晚都在干体力活,空暇时间的捧卷阅读,不管工作多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的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29岁的的晴朗午后,在看棒球赛的一瞬间,一个念头“想写小说”的念头陡然冒出来,像开天启一般。比赛结束后,就买了稿纸和钢笔,在结束店里的工作后,厨房的餐桌上,黎明初晓前伏案而坐。就这样写了半年,写出了不足二百页稿纸《且听风吟》初稿。

村上春树:“幸运”这东西,无非是一张入场券

在他30岁那年,处女座长篇小说《且听风吟》获得了文艺杂志《群像》的新人奖,从此,村上春树以作家身份正式出道。

村上春树的前半生和约定俗成的名人传记不太一样,人生顺序混乱,误打误撞进入小说界,一跃进入小说界爆红新人作家,。成了一段佳话,也成了为了文学界权威们的“靶心”,受到同行小说家的排他性揶揄讥讽。

一夜之间跻身小说家行列,显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非专业训练,非专业磨练,连投稿的经历都没有,仅凭突发奇想开始的成功之路,权威领域无法接受。正如所有人都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观念瞬间崩溃了。

风靡全球的“黑天鹅”概念出自美国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书,塔勒布总结“黑天鹅事件”具备三个特征:它具有意外性;它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后期在他写《地下》这本书时,还受到了专门创作非虚构作品的作家们严厉的批判。

指责他不懂“非虚构文学”的游戏规则,用以证明村上春树是个非专业领域里的“黑天鹅”作家,并不具备真才实学,并不尊重“固有的游戏规则”。

而村上春树并没有被领域权威的判定所哄骗,义正言辞的说:我写的不是虚构作品,但并不代表介入“非虚构文学”的规则。

村上春树:“幸运”这东西,无非是一张入场券

人们常常会陷入在已知的圈子里,产生了无数的自以为是和虚幻的确定感。那么虚幻的确定感——就是我们自己所认为所了解的,外部世界的因果逻辑关系,但其中却充满了虚幻的自以为是。

“黑天鹅”和村上春树产生了必然联系,“适度而合理”只是大众误以为所有职业进阶衡量标准,村上春树的作品却被误认为黑天鹅的羽翼。但事实上,小说界本来就是受到“黑天鹅现象”驱使的行业。

02、“幸运”仅仅是一张入场券,“突破性“才是”黑天鹅效应“的关键

树上春树从小在郊外住宅区长大的独生子,没什么显赫的成绩,但求无过,饱受关爱几乎从未遇到过挫折,蜜罐儿里长大,也不需要圆滑世故。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说:“人人都能提笔就写,大致都能写得像小说的模样,也无须去大学念文学专业。”

他自己承认是一个比比皆是的普通人,不过机缘巧合,又得到幸运眷顾,再加上几分顽固,就这么作为一介职业小说家,一写便是三十五年有余。

塔勒布的《黑天鹅》中说:“运气是大均衡器,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运气甚至比智慧更公平。”无疑,村上春树是个“幸运者”,第一次转型第一篇小说,就通过“个人化领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缝隙”存生。

每个人对于“幸运”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村上春树拿到“幸运”入场券后,用两点重要的行动策略,演绎了运气只是开始,加入人为努力的“突破性”,才能永久的成功。

村上春树:“幸运”这东西,无非是一张入场券

村上春树的书桌

第一、数据积累:他说:“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

村上春树将自己的工作方式比喻成工厂车间。写一部长篇小说,他有个六个工序:

1.写第一稿。他规定自己每天写四千字左右,没有用电脑的时代,就是一天写十页稿纸,每页稿纸四百字。

即使心里想继续写,他也会就此打住,写够十页就停止;但是,假如某天他一点思绪都没有,写不出丝毫东西,也要逼自己写出四千字。

2.进入第一轮修改。第一稿完成以后,他会把稿子放一周左右,过后,他再拿出来,做一次彻底的改写,进行尺度很大的整体加工。这一轮修改大概要用一到两个月。改写完后,又将稿子放一周。

3.进行第二轮修改。这次也是大刀阔斧的改写,不过,这次着眼于细节,仔细的修改,比如,加入一些细致的风景描写。

完成了这一步,他会给自己放个长假。把作品又放上半个月到一个月,甚至让自己忘记了这个稿子的存在,清空自己的想法。

4.再次修改细微的部分。因为清空了之前的想法,这个时候,对作品的印象已经模糊了,思维方式也转换了,先前没能发现的缺点,这个时候可以清楚的看出来。

5.请其他人阅读作品。经过上面的多次修改后,作品基本成形。他会先让太太通读原稿,倾听太太的意见。

他有一条独门规则,就是“人家有所挑剔的地方,无论如何一定要修改”。即使不能接受别人提出的批评,他还是会把那个地方从头改写一遍。不一定跟着对方的意见改,但是一定会修改。修改之后,又让太太重读一遍,如果有必要,就再次修改。

6.过完了太太那一关,他还会从头修改一次,加以调整,确认整体情节的展开。因为上面是对细节的改动,有可能导致整体基调混乱,所以,再一次的整体修改很有必要。

在完成了上面所有步骤后,他才把稿子交到编辑的手中。编辑也会提出修改意见,所以,这又是另一个漫长的修改的开始。

这个过程,他用“锤炼敲打”来形容。

村上春树:“幸运”这东西,无非是一张入场券

第二、逆向而行“事情发展绝非仅靠运气,其中也有我的决心和义无反顾”

村上春树开始写《寻羊冒险记》之前,卖掉了店面,当时店面的收入比写作要高,只为了把全部时间投入在写小说上。

而事实上,同行的很多作家,都是一两部作品成名后,变转行去其它更讨巧省力的行业,二三十年后基本没有几个职业小说家爱。

在八十年单后半期,村上春树选择离开日本去美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心去写长篇小说,基本靠存款生活,坐吃山空。此期间写出了畅销全世界的《挪威的森林》。

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所说:

“然而幸运这东西,说起来无非是一张入场券。在这一点上,它与油田和金矿性质迥异。并不是说只要找到了它,弄到了手,接下来就万事大吉,从此便一劳永逸、安享清福。有了这张入场券,你可以进入庆典会场,但仅此而已。”

在入口处交出入场券,走进会场,然后该如何行动、去哪里、要看什么、拿起什么、舍弃什么?如何克服可能出现的障碍?这才是最终保持成功的根源。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事前罕见的“运气”,事后呈现的“突破性”,以及随机性所串联起的“可解释性”,这就是“黑天鹅”标准的“起飞流程”。

而这个突破性就是人为努力积累下的“黑天鹅思维”,概率的结果其实取决于历史数据的积累。偏好依附和积累效应,过去的成功会让未来,更成功和更容易成功

那些由于环境里暂时的轻松和稳定因素,选择了停步不前,贪图享受舒适的人,实际上拒绝了命运所赐的“幸运”,即便他们之前的能力再强,依然无法有所成就。

03、村上春树写作35年如何把握“黑天鹅”带来的幸运?

过往的数据,只可以在从1到N的区间内,做到准确预测,而一旦抵达了一个从0到1的质变点,“黑天鹅思维”就会称为主要成效运行方式。

然而,就是那个不断积累的变量,也就是说随环境一起在进行从量变到质变,那么量变的过去就会连接到那个质变的未来,从而未来的那个你,就变成了一只“黑天鹅”。村上春树的35年持续写作,让“幸运”变成了常态。

①低速挡缓慢前行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写小说这行业如同跳上擂台赛,上去容易,长时间屹立不倒却并非易事。村上春树写小说超过35年,见证了日本小说界的起起落落,来来去去,同行者大多数变换赛道无力坚持。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里,“高速高效”被认为是一种精进的生活方式,“低速挡慢性”做一件事显得有些愚笨缓慢,“聪明人”还是“稍稍观摩两眼,就此绝尘而去”。

村上春树:“幸运”这东西,无非是一张入场券

而在传统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上与下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是民族精神。村上春树的“低速挡缓慢前行”更是工匠精神的诠释。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尽管小说家没有名额限制,书店里的空间却是有限的。”,成功路上并不拥挤,耐力来自持续稳定输出。

②打造良性循环系统

村上春树坚持不接受委托、不接受约稿,为自己而想要写小说,是精神上的自由。把这件事情说的云淡风轻,这物欲横流的日本现实社会对抗“体制”的个体精神,在这之中,需要的是像坚强、自律、独立的强大内心。

另一方面,村上春树把如何维持高效每天五六个小时的集中心力执笔写稿这件事情,当做一个系统目标去精心培育。常年坚持身心双修,每天外出运动一个小时,下午睡午觉,听音乐、阅读,之后迎接第二天的高强度工作,周而复始,日复一日。

村上春树:“幸运”这东西,无非是一张入场券

打造良性循环的内外双系统,所具备行为品质,必须有强大的内心作为支撑,而表现在现实中,是整洁、规律、有序的生活方式,以及规律性积少成多带给人的满足感。

③断舍离固有思维,变换体系成长

在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出版业非常发达,写作人最不缺乏的就是稿约,而且提出的条件都优厚得不可思议。

同时日本文学界正经历主流派纯文学急速失去存在感与影响力的时代,而村上春树拥有欧美文学作品特点,陷入非主流评判和排挤。

放弃了得天独厚的本土环境,选择新环境重头再来:“社会闹哄哄,浮躁不安,开口三句离不开钱”,在这种环境下,作者会不知不觉地被宠坏。他选择离开日本,去美国从头开始。

“是否需要”才是判断是否要选择中的主要参考因素,而不是曾经有哪些付出,利用断舍离思维,我们也可以有效的摆脱“沉没成本”的束缚。

假如一味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凝望世间万物,世界难免会被咕嘟咕嘟煮干。人就会身体发僵,脚步沉重,渐渐变得动弹不得。可是一旦从好几处视点眺望自己所处的立场,换句话说,一旦将自己的存在托付给别的体系,世界就会变得立体而柔软起来。

树上存书在强大的社会惯性体系下,能够从容不迫地尊重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写在最后

一个作家,如若被名利俘获内心,失去了内心的纯粹,很难会写出惊世之作。因为获奖之后的生活节奏和私人空间会遭遇全盘颠覆、挤压。

时常见到,很多作家获奖之前的作品往往是上乘佳作,而获奖之后,却是一部不如一部。对于一些作家,获奖往往成为一种创作的终点。作家是心灵的引领者,他们心灵若是浮躁了,创作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失败了。

成功不可复制,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村上春树就够了,但成功者的逻辑思维可以点燃他者,成就“黑天鹅思维”,做独一无二的不同寻常者。

村上春树:“幸运”这东西,无非是一张入场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