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必須要當心的騙局!

新型冠狀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經在全球肆虐了幾個月時間,我們在黨中央的大力帶領下,抗擊疫情工作已經獲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給我國乃至全球的千家萬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疫情期間無論國家、個人還是大中小企業,基本都面臨著巨大的經濟損失。但越是在這種特殊時期,我們越要保持頭腦冷靜,絕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使自己喪失了理智。

“疫情”時期,必須要當心的騙局!

疫情期間國家針解決民眾困難,提出了很多彈性調控政策,更加大了個人及大中小企業的復產復工力度。可在短時間內,即便部分個人、實體行業可以恢復生產經營,是否能恢復疫情爆發之前的收入還是個未知數。所以很多與信貸有關的人群,還是面臨著各類貸款逾期的問題,每天的催收電話讓人煩悶,不是不想還,而是確實遇到了困難,暫時沒有了償還能力。

很多朋友為了不讓自己的貸款逾期,可能會忙於奔走,向親戚朋友借錢,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可能會變賣抵押一些資產。下面就是問題的重點!相信大部分朋友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一定會選擇將自己的房子和汽車等資產抵押給銀行或信貸機構,這種方法雖然能暫時環節貸款逾期的壓力,其中也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這裡筆者勸告大家,如果一定要採取這種方式來緩解壓力,一定要選擇正規銀行或具有正規資質的信貸抵押機構。不然你非但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還可能陷入金融詐騙的陷阱之中。下面筆者列舉一些真實發生過的案例。

A女士,疫情期間暫時失去收入,面臨貸款無法償還的困難,她向親朋好友借錢週轉無果,只好將自己名下唯一的房產進行抵押。可是貸款已經逾期了,並且已經上報了個人徵信,正規銀行和機構都無法使用其名下的房子進行抵押貸款。萬般無奈之下,A女士找到了一家自稱可以通過銀行內部關係來抵押貸款的某某金融機構。

起初,這家打著與很多銀行有關係的金融機構,並看不出什麼端倪,並向A女士大包大攬的承諾,只要給他們20000元服務費,就可通過他們自身與銀行的關係,幫助客戶辦理房屋抵押貸款。A女士見這家機構所提出的服務費並不算多,也在自己的能力承受範圍之內,便愉快的與這家金融機構簽訂了“居間服務合同”,並繳納了2000元的誠意金。隨後這家金融機構信誓旦旦的向A女士承諾,說她的問題很好解決,三天內,一定可以溝通好銀行,帶客戶去銀行轉籤房屋產權證書。

一切看似風平浪靜,A女士心中的壓力也慢慢得到緩解,可三天過去了,A女士非但沒有等到金融機構的人來帶她辦理房屋轉籤,等來的卻是金融機構突如其來的“好消息”。對方聲稱A女士的房子產權有問題,並且徵信上的逾期太嚴重,可能無法用正規渠道辦理貸款,必須先通過一家信貸機構拿出錢,還清A女士房屋按揭未還部分,然後去銀行拿出A女士的房產證,暫時抵押給放款的信貸機構,才可以解決問題,這期間的服務費在原基礎上要另外增加5個點,與銀行溝通的“過橋”費也要在增加3個點。

一來二去,A女士向開始那家金融機構繳納的服務費暴增了一萬多元,這還不算,金融機構信誓旦旦向A女士承諾的房屋抵押由最初的20萬元,縮減至10萬元,也就是說A女士和這家金融機構合作,本可以拿到二十萬元的房屋抵押金,一來二往卻變成了十萬,不過房子還沒抵押出去,什麼事還可以溝通。A女士懷著焦急的心態再次與這家金融機構協商。

通過這一次的協商,A女士還沒有發現她已經慢慢掉入了金融機構設好的陷阱,因為,這長達五天的協商當中,該金融機構使用各種溝通服務費,銀行“過橋”費,信貸機構過橋費做幌子,瞞天過海,將A女士要向他們繳納的服務費暴漲至六萬元,不過這些金融騙子的口才了得,A女士竟然一時間被忽悠的暈頭轉向,以為只要付出幾萬元服務費,就可以拿到大筆房屋抵押貸款,畢竟自己已經出現了逾期,只能儘快拿到貸款還給銀行才是上策。

就這樣,A女士再次與這家金融機構合作的信貸機構簽訂了協議,信貸機構表示,三天內,客戶可以先拿到他們的十萬元資金週轉,然後他們也會將A女士的房子轉交銀行,並且A女士只要支付他們利息便可,自己這套房子的貸款也不用還了,相當於信貸機構幫她還。這是多美好的事情啊。

面臨著自己的困境,A女士做出了相信金融機構的選擇,不過事情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之前幫助A女士辦理抵押手續的那家金融機構突然提出,A女士必須先將他們的六萬元服務費繳清,信貸機構才可以放款給A女士,並解釋這是他們這個行業的規矩。雖然A女士多次質疑,但是房產證已經交給信貸機構,即使無奈,也只好先咬破嘴唇,將自己的金銀首飾及家用車低價變賣,給金融機構支付了六萬元服務費。

原以為一切就這樣結束了了,可A女士卻遲遲沒有接到信貸機構的十萬元週轉資金,當她上門尋求結果的時候,發現之前的那家金融和信貸機構早已人去樓空,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A女士心頭,當她急匆匆趕到銀行查詢她的房產證去向之後,發現她的房屋早已被其他人全額抵押給了另外一家銀行。此次A女士包括房屋在內,總共損失財產九十餘萬。

以上事件確實發生在筆者身邊的人群,絕不是杜撰的故事,希望相關部門能引起重視,加大打擊金融詐騙及黑惡勢力的力度。我們自己也要增強相關的法律意識,畢竟只有人人都具有防範意識,這些犯罪分子才沒有市場可以存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