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紅利時代來臨,只有“人才”才有競爭力

當社會發展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的時候,說明社會格局、層次、資源,到了相對穩定的時期。

各種導師,都講在過去40年,成功者大都是趨勢的產物。也即是雷軍說的: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這是事實。但是對絕大多數普通人,已經成為過去。

我們看看人與人的差別:研究表明,大約2.5%的高智商(130以上),95%的在正常範圍(70-130),2.5%為低智商(70以下)。

我是這樣覺得,天才的人,放到什麼時代、什麼環境,他仍然是天才,都可闖出高於普通人的成就。普通人,就要看“運氣”。比如你剛好在一個上升迅猛發展的行業,剛好在一個快速發展的公司,那你獲得同樣成就的代價,要遠遠低於其他的行業和公司。但是這不代表你能力比其他人強那麼多。這也就是常說的,選擇大於努力。

而在人才時代來臨的時候,我們通常所說的風口行業,時間越來越短、越來越少,因為經濟格局正在逐步完善,行業的精細化程度也遠遠高於以前,一下子惠及百萬人,甚至千萬人的大風口,就少多了。

以前常說萬億級市場,可以帶給人很多的想象空間;現在市場細分後,可能你必須在千億級,甚至百億級市場,去實現你的夢想。這種情況下,普通人想要獲得以前大市場下普通人的成績,困難了不知道多少倍。你必須是一個不太普通的人,可能智商不佔優勢,那要用情商彌補,甚至還有什麼領導商、財商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開放的心態,學習的態度,至關重要。有的人,除了經驗外,其他方面不斷貶值,就會被淘汰;想得到更多,付出的也要更多,需要不斷在各個方面給自己增值,整合能力、判斷能力、談判能力、高效的執行力。

拋開這些太具體的,我們就說最直觀的一條吧,就是比較優勢。當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狗熊,你不是必須比狗熊跑得快,你需要的是比另一個人跑的快。對於普通人來說,時代寵兒就那麼幾個,都是天才,幾乎跑不贏的。更多的還是普通人之間的競爭。

古人說,寧為雞口,勿為牛後。換句話說,你必須在你視野範圍內,跟你同類的人比較,成為前40%,你收入就高於平均水平;成為前20%,你就幾倍於平均水平;成為前10%,你就是行業佼佼者,收入可能是十倍於平均水平。

這裡的同類,可以理解為同事、同行。可以先不用想太大的目標,而把精力花在提高自己能力上,一小步一小步的進步。當然,還必須花時間,注意周圍的變化,不能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你總要知道,行情是什麼樣吧。

想想日本的社會現狀,歐洲的社會現狀,階層固化、格局固化,惠及很多人的大機會不再出現。

我們當然距離他們那種還很遠,但是已經有某種程度的固化味道了。

這裡,並不是消極的意思,說拼不過就算了。而是對自己的正確認識,更加重要了。你從小到大,是不是那3%裡面的人?你在工作後,是不是很快就成為公司內的前10%?如果都不是,哪裡來的自信說自己以後就要超過誰誰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