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歷史朝代趣事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本期主要講述三國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官軍鎮壓、義軍反擊

黃巾起義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末年,是一次農民的起義,也是一次由宗教發動的起義運動。

起義是以張角為核心領導,以張寶、張梁等重要人物為主體的反漢運動。

整個起義醞釀了足足有十幾年之久,但起義從爆發到結束卻僅僅維持了9個多月就失敗了。

起義的規模非常龐大,有高達幾十萬的以頭戴黃巾,信奉太平道的信徒在全國各個州開始起義。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

東漢中後期連續經歷了外戚與宦官之間的政權更替,導致朝綱紊亂,百姓流離失所。

尤其是到了東漢末期的漢桓帝與漢靈帝,更是任由宦官把控朝廷,皇帝自己則整日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

終於,在公元184年,太平道創建者張角相約全國各地信眾在3月5日發動了反漢統治的武力抗爭。

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一時間天下響應,朝廷震動。

在黃巾軍的進攻下,全國很多地方的城池都紛紛被他們佔領,漢廷一時危急。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

官軍鎮壓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官軍鎮壓。漢靈帝見全國都亂了,知道事情非常嚴重,於是急忙招見外戚何進入宮商議。

商議過後,靈帝最終以何進為大將軍,然後統領宮中左右羽林軍于都亭駐軍,以防守京城。

其次,在京城周邊的各個隘口節點,都派軍隊嚴密死守,防止黃巾軍黨徒混入京城。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官軍鎮壓

做好京城的防守工作之後。北地太守皇甫嵩則建議靈帝解除“黨禁”,釋放黨錮之亂中,被囚禁起來的人,讓他們鎮壓起義以贖罪。

另一面,他又建議靈帝讓盧植與副將宗員率領朝廷大軍直接與張角的主力進行決戰。

而皇甫嵩自己則與朱儁兩人領軍4萬征伐潁川一帶的黃巾軍。

就在漢軍出發沒幾日,另一支黃巾起義軍張曼成攻進南陽,郡守褚貢被殺,漢軍顯得更加被動。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官軍鎮壓

4月,當朱儁帶領大軍與黃巾軍正面遭遇時,雙方展開激烈戰鬥,朱儁被打得大敗。

皇甫嵩無奈,只得令餘下的部隊與朱儁共同進駐長社防守,卻被波才的黃巾大軍圍困,漢軍一時陷入困境。

就在皇甫嵩這頭作戰不利時。另一頭,汝南黃巾軍在邵陵打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

一時間,漢軍噩耗不斷,而黃巾起義軍捷報頻頻。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官軍鎮壓

義軍反擊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義軍反擊。朝廷見黃巾軍勢大,擔心皇甫嵩大軍會被他們吞掉,於是就派曹操前去救援他們。

可是,就在曹操的援軍還未到達時,皇甫嵩自己就已經計上心頭準備反攻了。

皇甫嵩見波才的黃巾軍把營帳都駐紮在雜草之中,於是在晚上趁著夜黑風高,命令士兵手拿火把偷偷摸到了黃巾軍營帳外圍。

見黃巾軍此時防備正弱,然後他一聲令下,所有持火把的將士就都把手中的火把扔向了靠近黃巾軍營帳一側的雜草。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義軍反擊

此時的風力正好也大,周邊的雜草迅速被點燃,不一會就燒到了波才的軍營,黃巾軍大亂。

皇甫嵩見狀,立馬指揮所有的將士以及城中的士兵一齊殺出,黃巾軍被這一招搞得那是毫無還手之力,只得率領其餘士兵向另一方逃去。

卻沒想到在路上又遇到了前來增援的曹操軍隊,雙方又是一番大戰。

就在這兩軍戰鬥正酣時,皇甫嵩與朱儁的大軍又追了上來,在三路大軍夾擊下,黃巾軍被盡數殲滅。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義軍反擊

此時,在南陽的漢軍也同樣傳來了捷報,南陽的黃巾軍首領張曼成又被太守秦頡所殺。

這一帶的黃巾軍又重新推以趙弘為帥,並且以十萬之重佔據著宛城。

隨後,漢軍又在汝南、豫州打敗黃巾軍,張角被迫帶領殘部逃到廣宗。

到了8月,朱儁又打敗趙弘軍隊,並斬殺了他,黃巾軍又推舉韓忠為首領。接著,黃巾軍相繼作戰不利,韓忠投降被殺。黃巾軍又以孫夏為首領。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義軍反擊

9月,在廣宗的張角病逝,此地的起義領導權又落入張梁手裡。

皇甫嵩見黃巾軍權利移交之際,率領大軍採用“車輪”戰術,不停的疲憊敵軍,終於在10月成功打敗張梁的大軍。

11月,漢軍又相繼打敗孫夏以及曲陽的張寶,從此,整個黃巾軍大部均被消滅,黃巾之亂平息。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

義軍反擊

中國歷史之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黃巾起義。好啦,這就是本期講的黃巾起義、官軍鎮壓以及義軍反擊的故事。

下期為你講解——三國時期的人物故事之魏國。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擊我的上方進行關注,也可以隨時與朋友一起分享。


【 相關閱讀(點擊即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