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些年我能對自己負責,家是否依然完整?

在人的漫漫旅途中,總會有那種一想起來就心跳都低了好幾個分貝的憾事。雖然掩藏得極好,但一有一個觸發點,那種無能為力的疼痛感便會叢然而生。經過歲月的醞釀和沉澱,如烈酒般發酵愈濃,甚至沸騰。

如果真的有時光穿梭機,我希望能回到十九歲高考後的那個夏天。

高考過後,大概過了一個月吧,便是填報志願了。

如果那些年我能對自己負責,家是否依然完整?


填報志願要前往學校裡邊。因為我一直被家裡管的很嚴,所以去學校的時間被我媽嚴格管控著。前邊的一篇文裡我有提過,我的學校在縣城裡。

其中最離譜的一次是,我們決定做一次臨別前的小聚,因為手機鈴聲調小了,沒有及時接聽。我媽媽連續給我打了三十多通電話,後來接通了,又被罵了好久。

  • 我明白,我媽媽是擔心我,但那時的我真的被管得死死的,也被很好地與社會隔離開了。現在我的單純,不,應該是蠢也與母親嚴密的愛分不開。因為她怕我受傷害,所以不讓我過多接觸和了解這個社會。因為這個因素,我二十多歲畢業時對社會仍然一無所知。

關於填報志願,其實我是有個專業導師的,那就是我的小叔叔。但那時候我小叔叔是個慢性子,工作又特別忙。每次電話溝通,他都讓我先志願指導書,然後再去找他。

但我性子特別急,恨不得一口吃成個胖子那種。通了幾次電話後,還是同樣的話術和結果,我心裡就有些煩躁了。然後就去了另一個親戚家裡尋求幫助,在他們的慫恿和建議下,我胡亂填了一些毫無梯度可言的志願。

  • 病急亂投醫是古之真理,只是可惜我沒有深掘。當我決定把希望都寄託到比我還外行的親戚身上時,就已經註定了我的敗局。
如果那些年我能對自己負責,家是否依然完整?


並在報完志願後,我毫不猶豫地換了手機號,毫無疑問地,我被刷了下來了。且沒有任何補救的可能,因為那時的我還不會使用電腦。

  • 那個時候的自己真的很害怕挑戰和改變,以致於過分誇大了電腦學習的難度。由於報志願忽略了需要用到電腦,害怕接觸新東西的我更是誇大了電腦的不可操作性,所以沒有及時去學習電腦的應用和操作。自己沒有把握住學習機會,從而錯過了志願的相關信息。
  • 自己也沒能拎清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性,見識短淺,也沒有把它當成一件事情放在心上。只一味地以為填了就可以,從沒想過如果漏了會如何。更沒有想過換了手機號之後,怎麼聯繫同學,學校怎麼聯繫到本人。
  • 對自己沒有責任和擔當,沒有深遠考慮。以為報志願是學校的事,過度依賴校方,自己沒有去追蹤和及時查詢。
  • 就這樣,擺在我面前兩條路,一是隨便去個專科學校學醫,二是復讀。其實,經歷過的人都懂,無論哪一條路都不好走。讀專科肯定不願的,畢竟自己的考分在那。
  • 復讀,意味著把自己已經潰散的精力又重新集中起來。而對於我來說,最大的壓力莫過於不斷遇到那些老熟人,再經歷一遍忙碌的學習生活,以及最後的志願報考問題。
如果那些年我能對自己負責,家是否依然完整?


我是在知道踩空了這個事實的第一天就堅定地對爸爸說:我要復讀。因為爸爸是家裡的頂樑柱,這中間自然有叔叔們勸我的,但我就是一根筋的選擇了復讀。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

老爸只能硬著頭皮答應了。當時我不敢看爸爸的神情,但我猜著,應該是疲憊而又無奈的吧。因為高考不僅承載著我的夢想,也檢驗著父親多年的辛苦付出是否值得。

又是一個全力以赴的一年。新的同學,新的教材,新的教學方法,是個很大的挑戰。但既然選擇了重新開始,那就只能去適應。好在,最終的高考成績也比前一次高了一些,沒有辜負所期。

這一次,不敢再任性了。更沒有了想讀什麼,想做什麼的想法,能走了就行。再結合我不喜說話的性格特點,小叔叔給我選了省外的中醫和省內的會計,最終被會計取了。雖有點可惜,但

這就是人生呀,總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如果那些年我能對自己負責,家是否依然完整?


進入學堂後,由於弟弟經常面臨拖欠工資事件,所以我經常會補貼他。有次,我忘了他是幹嘛急需用錢,我就白天上課晚上去當服務員掙錢,然後打給他。有了開始,打工就成了家常便飯,因為家裡條件不允許,所以我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賺錢而非學業上。

努力在哪,結果就在哪。由於晚上熬夜上班,白天精神很差,上著課都是經常睡著了的。

如果那時的我懂得多為自己考慮,多花點時間在學業上,應該比現在更有成就得多。但因為自主意識總會跟著別人跑,意志不堅定,所以有荒廢學業之嫌。

如果那些年少為弟弟操心,少把自己的生活費和學習費轉給弟弟。多體諒一下父親的不易,多與他進行交流,會不會心理隔閡少一些。我也沒有做出自己花費很高,需要很多錢的表象,從而加重父親的心理壓力。他會不會現在還健在,一直陪著我們?

大二學習期間,爸爸媽媽去版納種茶了,想著他們能輕鬆一些。但得到來自媽媽的反饋是,他們倆經常吵架,互相不信任,甚至鬧出媽媽割腕的事情。自此我就很聽媽媽話,不相信爸爸,讓他心裡也很壓抑和痛苦吧。因為有點養了個白眼狼的感覺:自己辛苦掙錢供她唸書,換來的卻是深深的傷害、不被信任和尊重。

如果那些年我能對自己負責,家是否依然完整?


如果那時的我懂得花點時間和心思在他們倆人的溝通上,不偏不倚,多理解和安慰,也許我們的家現在依然完整。

父母一方如果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指責另一方,那麼孩子就會存在偏向和同情一方,另一方就會受到不公的待遇。從而形成傷心無處可說、無人理解的孤立境地。如果那時的我懂得辨清是非曲直,或許爸爸心理會舒坦很多。而不是壓抑得沉默不語。

如果那些年我懂事一些,什麼都不用家裡操心;如果我多一些主見,什麼都自來溝通;如果我多一些自主意識,多和家裡進行情感交流和互通。或許我們的家依然完整,雙親健在,一家人不用天涯漂泊。

如果時間定格在高考那年的夏天,我重新選擇,應該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一個專科學校去進行學習,這樣也許就免了後續的一切不幸的事故。父親依然在,家依然完整。

願您有生之年,憾、怨皆無,過得舒服,活得坦然。若有憾事,趁著一切還來得及,努力彌補。

如果把眼前的一切打碎了重來,是否遺憾會少一些?至少讓我們好好道個別。再見,再也見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