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這樣說,孩子的合作力會更強!

有的時候,面對孩子不配合的時候,作為父母或老師,會怎麼做呢?

我們先來看一個小場景,感受一下:

教師:(責備和指責)你又忘了帶鉛筆?那用什麼寫?現在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浪費大家的時間給你找支鉛筆。

學生的反應:我感覺受到了侮辱。我總是有錯。老師真小氣。

教師:(嘲弄)你真是太蠢了,交作業的時候居然沒在上面寫名字。

學生的反應:我恨你!我做什麼都不對。我想我是很笨。

教師:(威脅)如果我再看見誰吐口香糖,馬上拉出教室,快得讓你們頭暈。要是再有這種行為,你將被勒令停學。

學生的反應:我不信。我才不管呢。我很害怕。

教師:(命令)不要說話了。把筆記本收起來,擺成一條直線。好了,快點兒!

學生的反應:我不是你的奴隸。我偏要慢點兒。你當初是怎麼走出這所監獄的。

教師:(說教)折斷約翰的鋼筆是不對的。如果有人折斷你的筆你會喜歡嗎?別人借東西給你,你應該好好愛護,就像你希望別人愛護你的東西一樣。難道現在你不覺得應該向約翰道歉嗎?我希望你這麼做。

學生的反應:我肯定是個壞孩子。囉裡囉嗦。我就是不聽。

教師:(警告)小心試管!打碎了還會傷了自己。當心酒精燈,你們就想鬧出點兒事情來?

學生的反應:我害怕。我最好什麼都別做了。你錯了,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教師:(扮演殉道士)你們讓我每晚回家都頭疼。看見我這些白頭髮了嗎?每一根白頭髮都是因你們而起。

學生的反應:給你買瓶染髮劑。別在這待著,不想聽你訴苦。是我的錯。

老師:(比較)為什麼你的報告交晚了?去年我教過你姐姐莎麗,她總能準時交作業。

學生的反應:我從來就不如莎麗。我討厭姐姐。我討厭老師。

老師:(諷刺)沒人記得哥倫布是哪一年發現美洲大陸?真了不起,這學校一定很吸引弱智兒童。提高全班智商的惟一辦法是全都給我在座位上罰站。

學生的反應:我真笨,什麼也記不住。這肯定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學校,瞧這弱智老師。見鬼去吧。

老師:(預言)再這樣下去,你們將永遠找不到工作。如果你們的成績不能再提高的話,沒有哪一所好大學會要你們。學生的反應:說這些沒用。我不優秀。憑什麼要努力?……我放棄。

看完這個場景,是不是特別熟悉。是的,能很快對標到各位父母或教師。

其實孩子的教育問題,取決於是由父母和老師的言語,也就是說話的方式不正確,才會

作為父母或者老師,該怎麼說話,才能吸引孩子的合作,提高參與感。

美國作者阿黛爾.法伯,根據鼓勵孩子合作的原則,以對話方式,給出了7個實用的小技巧:

1.描述問題

比如,當媽媽看到地上有髒時指責說:寶寶,你太粗心了!看看地板上。

用指責的語氣跟孩子說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和恐懼。

若以描述問題的方式,對寶寶說:寶寶,地板上弄上油漆了。孩子就會很愉快地接受。

再體會一個例子,當老師發考卷時發現有學生沒寫名字,便諷刺對全班同學說:哪位天才忘記在考卷上寫名字了?

這種諷刺話會傷了那位沒寫名字同學的自尊心,讓他沒辦法面對其他同學。

應該用描述問題的方式說:我這裡有張沒有名字的卷子。沒寫名字的同學會沒有壓力而積極地說:奧,是我的。

還有一種情景,大家經常經歷,如班主任看到學生在教室走廊上嘻戲,就用命令的口氣說:不要再吵鬧了,回教室去,快點。

學生會很不樂意,甚至根本不理會。若仍以描述問題的方式說:孩子們,在走廊裡就能清楚地聽到你們的聲音。那孩子們會懷有理解之心,回教室,靜靜地做自己的事情。

與孩子這樣說,孩子的合作力會更強!

所以要讓孩子更願意為他們的行為負責,大人應該描述問題而不是指責命令。

2.做法提示

除了描述問題外,做適當提示,會讓孩子更願意改變他們的行為。

舉個例子,當你在桌子上亂塗亂畫,媽媽看到了便指責罵說:你在幹什麼,誰讓你在桌子上亂塗亂畫的?

這句話可以用提示的方式說:桌子不是用來寫字的,字寫在紙上。

與孩子這樣說,孩子的合作力會更強!

這樣說會更好的,讓孩子更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

3.提供選擇

能讓孩子欣然接受大人的話,可以為孩子提供選擇的可能。

比如,晚上你一直在寫報告,可怎麼也不會寫,這時媽媽走進房間說:報告的開頭不容易寫,你是願意再想一想呢,還是和我討論討論?

與孩子這樣說,孩子的合作力會更強!

這樣的話,誰聽了心裡都會非常開心,並更有動力寫出來。

4.用一個詞或者一個手勢來表達。

這個很好理解,用簡煉的詞或簡單動作表示自己的想法,這樣可以鼓勵孩子們思考問題,讓他們去想應該做什麼,可謂無聲勝有聲。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不喜歡聽冗長的教導和教訓的,所以父母少說,能讓孩子做得更好。

與孩子這樣說,孩子的合作力會更強!

舉個例子,當孩子們非常吵鬧時,有的家長會破口大罵:我跟你們說過多少次了,要安靜。你覺得我是說著玩的嗎?而有的家長哼了幾下,孩子們就安靜下來了。

5.描述你的感受

描述感受,意思是直接說出你內心的想法,不要去諷刺、羞辱、嘲弄

所以家長或老師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不要用諷刺、羞辱和嘲弄的語氣說,要直接表達。

舉個例子,當孩子們在樹底下玩,媽媽走過來,被孩子們纏住,就諷刺地說:我像顆樹嗎?不要再吊在我身上了,你這個討厭的傢伙。孩子聽了,難過地哭起來!

要是家長這樣說,吊在我身上,我會腰痛的。就不會打擊孩子的內心啦,而且孩子會耐心傾聽,併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與孩子這樣說,孩子的合作力會更強!

6.寫便條

孩子有時候是不願意和大人們說話的,但可以用紙條向他們傳遞信息

舉個例子,家裡的兔籠子太髒了,媽媽想讓孩子打掃乾淨,那就可以在骯髒的兔籠子旁放一個牌子:求助,我快不能呼吸了,也許有人願意幫我打掃乾淨籠子,謝謝!孩子看到了牌子,會很開心打掃乾淨兔籠子的。

7.用另一種聲音或者腔調

舉個例子來理解這個方法。當爸爸媽媽下班回來,走進餐廳時發現飯桌上擺滿了東西,亂七八糟的,媽媽厲聲指責孩子們說:看看這些亂七八糟的,你們是一群豬。站在一旁的爸爸也不屑地說:真噁心!

這種表達太讓人不舒服了。

若是這樣幽默地說:上帝啊,飯桌上都是點心,噢,不,不,不,不,點心應該放在廚房裡。

如果用這種方法對待孩子們,他們會打掃乾淨。

與孩子這樣說,孩子的合作力會更強!

真的,會說話,用什麼語氣說給孩子聽,非常重要,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可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句話百遍說,用上面的方法,試著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孩子的合作力會非常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