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国藩——争论不休的评价


晚清重臣曾国藩——争论不休的评价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晚清重臣曾国藩——争论不休的评价

有副对联这样概括曾国藩的一生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但正如中国近代史的诸多人物一样

对于曾国藩的的评价

百余年来也是一日三变

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同样的史料,为何得出的结论

却如此的南辕北辙

这是曾国藩个人的矛盾

还是中国人近世数十年来为之自得的

历史观、世界观的悲哀


争论不休的评价


《清史稿·曾国藩传》写道:“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划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评价最高。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谭嗣同:历观近代名公,其初皆未必了了。更事既多,识力乃卓。如曾文正、惠敏父子,丁雨生中丞,洞彻洋务,皆由亲身阅历而得。左文襄晚达,故沈观最久。


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李瀚章: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章太炎

: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蔡锷:曾、胡两公,中兴名臣之铮佼者,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毛泽东: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拙”与“和”相统一。足为吾人之师资。


胡适:晚清“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第一大将”


钱穆:做人治学并重。


钱基博:戎马仓皇,不废文事。


范文澜:“汉奸刽子手”的一生


陈天华:只晓得替满人杀同胞,不晓得有本族、异族之分。


李肖聃:学宗孔孟而广收并蓄百家之优。


薛福成:知人之鉴,超佚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


朱孔彰:中兴景运,群公辈出,十年之间,削平大难,非天生圣相而振兴之,乌能若是邪?然履危濒死屡矣,有百折不挠之志,宏济艰难,虽曰成功者天,抑亦人谋也。赵衰之言曰:“说礼乐,熟诗书,为元帅。”孙叔豹之言曰:“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谓为三不朽。”公独兼之。至天津之役,攘垢忍尤,以安邦国,老成至计,谋出万全,可谓至忠矣。


欧阳昱:予观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马勃,无不收纳。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荡平,而为中兴第一功臣也。


杨昌济: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王闿运: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容闳: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称旧教之特产人物。


蔡东藩:若曾、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清之不亡,赖有此耳。


蒋廷黻:国藩以执两之道,贯经世之学,于社会之改造,则恢复民族固有美德,此之谓守旧;于民族之前途,则接受西洋文明,此之谓革新。二者同时进行,乃其对我国近代史之大贡献也。盖徒然恢复旧礼教,则不能抵抗帝国主义者之机械科学,何况旧礼教之本身,亦复百孔千疮,有待救正乎?若徒然接受新文化而不恢复固有之美德,则此腐化之旧官僚社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更何况社会民族之立场,有何术以全盘改造之乎?吾人之所以佩服曾国藩,诚以其眼光远大,订此救国救民之方案,与后日国父之民族主义如出一辙矣。


陈公笃:国藩素拘谨,其才不如胡左,而功倍之,独知人善用,是其特长。


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萧一山:国藩以严谨胜,宗棠以豪迈胜。


徐中约: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晚清重臣曾国藩——争论不休的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