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同版本的“隆中对”,使得刘备、曹操、孙权成就霸业

三顾茅庐中,刘备和诸葛亮进行了一次长谈,这次长谈为刘备规划了未来的战略目标,可谓是刘备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谈话内容被三国志记为“隆中对"。至今为人们所乐道。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三国不止一次刘备版的”隆中对“,三国的枭雄们,都和谋士有过这样或那样的规划,比较出名的还有曹操版"隆中对"、孙权版“隆中对”。


三个不同版本的“隆中对”,使得刘备、曹操、孙权成就霸业

东汉末年,枭雄群出。

超版本”隆中对",刘备开启开挂人生。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刘备在没见到诸葛亮之前,他已经五易其主。此时刚刚从袁绍哪里逃出来,前往荆州投靠他的宗亲刘表。官渡之战后,曹操没有忘记背叛他的刘备,而荆州又作为长江的战略要地,是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巧合的是,当时的诸葛亮就在荆州,心怀天下的诸葛亮知道,荆州靠刘表的儿子们是不能依靠的,只有刘备才能挡住曹操。所以诸葛亮决定要去见一下刘备。这里就和我们所熟知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有了一点点出入,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是亲自去拜见过刘备的。至于后来刘备为什么要亲自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我们后面再说。

三个不同版本的“隆中对”,使得刘备、曹操、孙权成就霸业

刘备剧照


诸葛亮的这次拜见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当时刘备在荆州经常举行宴席,招待有识之士。宴席上的诸葛亮并没有引起刘备的太大注意,周围人注意到了他,诸葛亮身材高大,形貌迤逦,偏偏才子,自然会引起周围人的目光。可惜刘备不是女人,已经47岁的他,这时候只对人才有兴趣。诸葛亮在席上也很奇怪,待众人走后,他也不走。刘备看见,也没有问他是不是有什么要对自己说,而是随手拿起了旁边的麻绳来编。看来卖草鞋的刘皇叔还真不是小说中虚构的。

三个不同版本的“隆中对”,使得刘备、曹操、孙权成就霸业

年少有为的诸葛亮


诸葛亮这时便走前去和刘备说话:将军想建立的功业就是这个吗?刘备说:当然不是。诸葛亮这是单刀直入:将军觉得刘表和曹操可以比吗?刘备说:肯定不能。诸葛亮又问:那将军自己呢?刘备想都没想:也不能。诸葛亮说:那将军就准备在荆州等着像板上的肉一样任人宰割?刘备这才觉得诸葛亮语出不凡,肯定不是普通人。便和诸葛亮长谈起来。诸葛亮也给刘备出了一个有用的建议,把流入荆州的流民,登记在册,给予土地,鼓励生产。果然,刘备实力大增。不过之后两个人就没有什么交集了,诸葛亮也回到了隆中去。但这一次短暂的会面,可以看做是隆中对的序幕。

在东汉,孝廉盛行,人才几乎时靠推荐,然后再由主公去礼聘,当然要优秀的人才,主公才会亲自去礼聘。

刘备知道诸葛亮是因为他麾下谋士司马徽和徐庶的极力推荐。刘备当时听到也并没有太注意,只是平常地说那就把他请过来吧。那知道徐庶说了一句:诸葛亮是卧龙,得主公亲自去请才可以。刘备这才重视起来,带着关羽张飞亲自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三顾的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了,刘备去了隆中三次才见到诸葛亮。陈寿在《隆中对》中这样说关、张不悦。但刘备并没有。刘备这时展示出了一个主公该有的耐性,他知道人才难得,两次的等待必然会有回报。好在诸葛亮也知道,事不过三,磨了刘备的耐性就和他见面了。

三个不同版本的“隆中对”,使得刘备、曹操、孙权成就霸业

三顾茅庐


一开始刘备就开诚布公的和诸葛亮交代了现在自己的处境。“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说完,没等诸葛亮开口,刘备又忙问: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刘备是急了,不过不知道是因为等急了,还是因为曹操的大军。诸葛亮直接告诉刘备,现在的豪强都忙着真争天下,打地盘,没有人在关心汉室,建议将军先建立一个根据地,有了资本,再来关心汉室。

接下来的两个人,就开始讨论在哪里建立根据地好。北方首先就被二人同时排除,北方已定,基本就是曹操的天下。诸葛亮给出的意见是荆州和益州,荆州位置显要堪称“用武之地”,益州据天险,土地肥沃,世人称“天府之国”,关键是有先例,刘刘邦就是在汉中,出三秦,终成帝业的。荆州益州还没到手,诸葛亮又开始规划之后的事。

占益州荆州,然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这时候刘备已经被说的心动了。诸葛亮在最后还说了一句: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霸业又能成,汉室又能兴,刘备霎时兴奋了起来。可惜,这个战略目标还没展开,刘备就被曹操打到了夏口。曹操正在江陵,集结大军,准备向刘备发起致命一击。只有两万军队的刘备,是很难打不过曹操的。于是诸葛亮便只身入吴,为刘备求援了。

三个不同版本的“隆中对”,使得刘备、曹操、孙权成就霸业

荆州益州互为犄角进退可守


“合榻对饮”,鲁肃版"隆中对”,孙刘曹三国鼎立。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合榻对饮》

鲁肃是在周瑜的推荐下,成为孙权的谋士的。此次见面,就和孙权相聊甚欢,就有了“合榻之饮”。孙权也是一开口就问汉室: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鲁肃却说:主公可能当不成齐恒公晋文公那样的人,当年高帝奉楚王为义帝,可是项羽最后把义帝杀了,现在北方的曹操就是当年的项羽,有曹操在,主公又怎么能辅佐汉室呢?孙权答:做不成齐恒公、晋文公,做什么呢?鲁肃当机立断:做皇帝,现在已经不是汉室的天下了,曹操已经占据北方,

主公应该立足江东,等北方大乱,乘机出击,先夺长江,再取天下,成就帝业。总而言之就两个要点,汉室不可复,曹操不可不除。鲁肃的榻上策让孙权豁然开朗,很快除曹操的机会就来了。

三个不同版本的“隆中对”,使得刘备、曹操、孙权成就霸业

诸葛亮舌战群雄


曹操号称带着80万军队,在江陵直扑刘备而来。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刘备一败,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江东的孙权。在这个时候,刘备势必要和孙权联合。果然,诸葛亮很快就到了。孙权一开始还在犹豫,要不要和刘备结盟。诸葛亮有三寸不烂之舌,把结盟的利害关系都帮孙权一一的说清楚了。了孙权依旧犹豫,最后还是鲁肃,帮他彻彻底底的算清楚了这比账。不联刘抗曹,就不能完成榻上策的第二步,不三分天下,将来帝业之路更加难成。

三个不同版本的“隆中对”,使得刘备、曹操、孙权成就霸业

三国形式图


于是帐算清楚后,孙权果断拍板,联刘抗曹。赤壁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结果也整合诸葛亮鲁肃意料的一样,曹操打败。榻上策中的第二步就完成了,三分天下。而刘备也在因为赤壁之战,而成为战后最大的赢家,孙权只是保住了江东,减缓了曹操进攻的步伐,而刘备则是稳固了荆州,这也给他后来沿长江之上,直取益州打下了基础。赤壁以后,孙权和刘备都按着两人得力谋士的“隆中对”规划发展着。其实,早在初平三年(192年)还是代理兖州牧的曹操,就获得了“毛玠版的隆中对”。后来曹操的成功之路,就和毛玠所规划的极其相似。

“毛玠版隆中对”,奉天子、修耕植,畜军资。曹操成功之路。

毛玠对曹操指出:当今天下大乱,汉室已不可辅,需要雄才大略的认出来主持大道,可惜现在最有实力的两个人袁绍刘表,都目光短浅,不知根本。那么毛玠对曹操指出的根本又是什么呢?一是正义,有正义的旗帜,才能出师有名,这叫“兵义者胜”。二是实力,实力中最重要的,又必须是经济基础,有了经济基础,才能霸道天下,这叫“守位以财”

三个不同版本的“隆中对”,使得刘备、曹操、孙权成就霸业

曹操


曹操掌握了这两条,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了。曹操一听,如获珍宝。说做就做,不久曹操就从义兴将军杨奉手中,把汉献帝接了过来。皇帝有了,正义的旗帜在手上了。接下来曹操便开始着手如何在经济上建立优势了。他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屯田。这个做法也和很符合当时的实际,连年战乱,出现大量无主土地,曹操索性把这些土地统统收归朝廷。土地有了,劳动力也好办,无数的百姓因为逃离战乱,而成为流民,居无定所,曹操便把他们全部招募过来。把土地出租给他们,自己从中收取一半的收成算地租。同时既有民屯,又有军屯。曹操让军队战时作战,空闲时下地,又能提升体能,还能增产粮食,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个不同版本的“隆中对”,使得刘备、曹操、孙权成就霸业

勇猛的魏军


军民合一,耕战合一,既保证了收入,又随时能打仗。曹操可谓是衣食无忧,还有富余了。没有这些资本,官渡之战时曹操是不可能有底气和袁绍作战的。毛玠的“隆中对”加上曹操的雄才大略,使得曹操很快统一了北方,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枭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